首页 > 清代诗人 > 王夫之的诗 > 忆江南·寒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寒月

朝代:清代诗人:王夫之时间:2023-04-08
寒月迥,霜气护婵娟。
眼晕乍临秋水镜,眉黄初学远山烟。
不尽使人怜。
清赏处,犹自忆华年。
移几当轩添兽篆,捲帘呵手拂鸾笺,人在玉山前。

诗人王夫之资料

忆江南·寒月作者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 查看详情>>

王夫之古诗词作品: 《生查子·春感》 《补落花诗·乘春春去去何方》 《晦日·春色去堂堂》 《摊破浣溪沙·夏景》 《洞庭秋·翛然容与清泠都》 《和一峰读书楼》 《落花诨体·隔院投梭作意憨》 《咏怀·湘水千里来》 《沁园春·毕竟还他》 《杂咏·曲岸平塘小径通

忆江南·寒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寒月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琥珀猫儿坠·净》 - - 李景云 - - 净:当初从宦。快乐实无穷。不意先君禄命终。扶持旅榇寓蒲东合前老旦。
  • 古诗《郯城晓发·匹马孤城望眼愁》 - - 吴伟业 - - 匹马孤城望眼愁,鸡声喔喔晓烟收。鲁山将断云不断,沂水欲流沙未流。野戍凄凉经丧乱,残民零落困诛求。他乡已过故乡远,屈指归期二月头。
  • 古诗《嘉兴天宁寺哭仁宗皇帝》 - - 叶槩 - - 昔捧天书出九重,春风金殿语从容。当时有志陈三策,此日无由竭寸忠。四海哭传遗命诏,千官悲恸大明宫。小臣一掬伤心泪,洒向吴江恨不穷。
  • 古诗《次韵唐子光席上赏梅》 - - 范成大 - - 玉枝横斜照清空,纤手撚香□□公。水部无人广平去,后来我辈犹情钟。谁喷昭华送愁绝,叫云三弄怨斜月。径须踏雪问前村,莫待马蹄如踣铁。春风压尽百花桥,尊前仍有董娇娆。惜无楚客歌成雪,空有萧郎眼似刀。...
  • 古诗《风入松·寿吴大宗师》 - - 张雨 - - 羽衣能补舜衣裳。闲看云忙。宣文奎画龙珠护,□家山辉映琳琅。天上重逢初度,仙韶锡宴非常。满期人道鲁灵光。合佩金章。丹牙修出纤纤月,看年年玉斧吴刚。不枉盘根寿栎,要扶宗社灵长。...
  • 古诗《送崔侍御书记赴山北座主尚书招辟》 - - 李频 - - 书记向丘门,旌幢夹谷尊。从来游幕意,此去并酬恩。雁叫嫌冰合,骢嘶喜雪繁。同为入室士,不觉别销魂。
  • 古诗《北固山晚眺》 - - 白悦 - - 飞舄林端迎虎竹,山钟初报晚停云。霞迎远浦迷帆影,潮落长堤聚浪纹。月出中天双岛见,鸟归何处一江分。凭阑共说南泠守,脉脉今宵更忆君。
  • 古诗《梦江南·春望断,日夕倚妆楼》 - - 屈大均 - - 春望断,日夕倚妆楼。江上春潮无信久,春潮只在镜中流。流作一天秋。
  • 古诗《歌舞冈·老尉高居作好春》 - - 赵执信 - - 老尉高居作好春,呼鸾相接海扬尘。青山不肯留黄屋,翠羽时来学舞人。
  • 古诗《挽词·一麾万石龀髫时》 - - 钱谦益 - - 一麾万石龀髫时,指囷英风更让谁。若使江东无伯业,也应鲁肃是狂儿。
  • 古诗《艳歌行·宝珥朝分浅靥妆》 - - 于慎行 - - 宝珥朝分浅靥妆,双鬟初试越罗裳。花前祇恐春无力,不道春愁可断肠。
  • 古诗《目前传神欧阳价》 - - 杨杰 - - 国手曾烦写几回,无人仿佛醉颜开。青铜鉴里寻常见,不谓今从笔下来。
  • 古诗《梅花谢嘲·骚客多吟咏》 - - 张侃 - - 骚客多吟咏,无非泥酒杯。君知侬澹泊,岁岁几番来。
  • 古诗《舟过桐庐作》 - - 俞德邻 - - 三年常作客,几度溯前川。山合疑无路,溪回别有天。虹分遥电雨,风袅近虚烟。归路知多少,啼鹃云树边。
  • 古诗《送徐圣可·卷雪楼前欲放船》 - - 王质 - - 卷雪楼前欲放船,沧浪亭上且扶肩。他时一月同千里,江汉吴淞共拍天。
  • 古诗《行春口号·浪縠高张碧四垂》 - - 王质 - - 浪縠高张碧四垂,游丝欲下不能低。斜阳却恐花成睡,只在天边未肯西。
  • 古诗《悲愤·龙具凄凄惯忍寒》 - - 张之洞 - - 龙具凄凄惯忍寒,箧中敞布剩衣单。留教儿女知家训,莫作遗簪故镜看。
  • 古诗《北仙吕·清和天气晓寒余》 - - 尤侗 - - 清和天气晓寒余,客梦江干赋索居,风动琐□绿满除。漫摊书,一半儿斜阳一半儿雨。
  • 古诗《2003年春天的北京》 - - 中岛 - - 4月26日伊沙从西安打来电话他告诉我外面对北京的传闻传闻显得离奇又可怕非典病例和死亡数字已经偏离了官方披露的数字各大媒体的渲演也加重了它的影响人们对北京的恐惧已经超越了对非典的恐惧伊沙说∶不行你就出来躲一躲听说你们老家东北一个也没有不然你就回东北吧我说...
  • 古诗《题飞来峰·元是西天住》 - - 朱继芳 - - 元是西天住,飞来莫去休。未凭仙佛国,好似帝王州。彼树亦如寄,吾生应更浮。白猿呼不应,松露滴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