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金鉴才的诗 > 莹山道中·花平檐楯水平溪原文及翻译赏析

莹山道中·花平檐楯水平溪

朝代:现代诗人:金鉴才时间:2023-04-07
花平檐楯水平溪,夹路蜂飞香满枝。
最是莹山人意暖,山歌犹得好风吹。

诗人金鉴才资料

莹山道中·花平檐楯水平溪作者金鉴才

金鉴才,字明斋,更字明庐、明甫,号白峰。工行书及篆刻。1943年生于浙江义乌,先世本姓刘,系西汉中山靖王苗裔,为东阳十三居第三居俨公后裔。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 查看详情>>

金鉴才古诗词作品: 《望海潮·己卯中秋作》 《自题画梅·重重疏影载孤舟》 《暑夜即事·日暮炊烟起》 《夜归·遍野风吹稻熟香》 《赠蓝奋深圳·江南投老一书生》 《自题红梅图·灼灼琼光泼》 《唐多令·拟朱竹垞词》 《过细路坑驿亭》 《自题画松·楮上松风起》 《莫干山即景

莹山道中·花平檐楯水平溪原文及翻译赏析

莹山道中·花平檐楯水平溪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清凉山。感吟山花》 - - 赵显命 - - 山花手折嗅三叹,人事中年两鬓斑。独有爱君心一片,想应犹似尔颜丹。
  • 古诗《绝句·梅粉凝娇不肯添》 - - 王立中 - - 梅粉凝娇不肯添,晚年笼瞑压重檐。江南可是春寒甚,十日东风不捲帘。
  • 古诗《三河·解缆靖溪头》 - - 饶相 - - 解缆靖溪头,泊舟三河镇。秋风冷透衣,夜月明如镜。访旧半存没,处喧惟静定。感兹兵火馀,生齿犹繁盛。
  • 古诗《石淙·岩谷不自胜》 - - 孟郊 - - 岩谷不自胜,水木幽奇多。朔风入空曲,泾流无大波。迢递径难尽,参差势相罗。雪霜有时洗,尘土无由和。洁冷诚未厌,晚步将如何。
  • 古诗《二月二十七日闻故乡寇退》 - - 郭钰 - - 铜驼荆棘换东风,消息南州久不通。芳草得春烟涨绿,野棠无主雨飘红。雕戈元帅登坛暇,宝玦王孙哭路穷。满眼亲朋总悽恻,相逢但索语音同。
  • 古诗《自口外回至密云道中车折轴遇雨》 - - 徐葆光 - - 出山复入山,颠顿不知几。瘦马怯孱颜,两毂斗石齿。脱险就夷旷,泥行钝亦喜。中轴忽摧折,轮转不逾咫。劳薪不能言,事败悔方始。解轭就牛车,落日照行李。驶雨截山来,抔云翻墨起。桥阻断虹边,路辨掣电里。风吹只裯单,沾湿行未已。将经沧海身,平地已如此。...
  • 古诗《题画·第四桥头枫叶丹》 - - 朱彝尊 - - 第四桥头枫叶丹,诗翁露顶不知寒。停车镇日树根坐,閒看鹭鸶飞过滩。
  • 古诗《勤政殿对雨·欲喜还惊又近愉》 - - 乾隆 - - 欲喜还惊又近愉,满盈志敢蕴斯须。分无后乐先忧有,百岁如流例此乎。
  • 古诗《桃杏园·送客来仙馆》 - - 蔡襄 - - 送客来仙馆,清幽处处寻。春风行酒面,昼日到花心。独厌归期促,难忘野意深。归鞍更回顾,桧柏自阴森。
  • 古诗《寄张景修·东南未回客》 - - 徐积 - - 东南未回客,行乐又经年。吴市花朝酒,松江月夜船。穷阎无屋住,广殿有诗传。若论平生事,无如任自然。
  • 古诗《接林至山陆春岩大梁来书却寄》 - - 金应澍 - - 开缄如对故人谈,意气拳拳转自惭。赤胆君常传洛下,白头我未返江南。佳音更望来重叠,知己从来只二三。他日相逢缘倘假,一尊还与酒同酣。
  • 古诗《看花·是花皆有态》 - - 姜特立 - - 是花皆有态,品格不须论。方其得意时,掀舞春风前。正如东西施,彼此两争妍。有万吹不同,各自矜其天。
  • 古诗《长乐亭·长安长乐古来坡》 - - 魏野 - - 长安长乐古来坡,新创离亭景致多。从此祖筵休别唱,记中自有断肠歌。
  • 古诗《赋小瀛洲·仙人长伯白银宫》 - - 贝琼 - - 仙人长伯白银宫,不似淮王礼八公。日月自周三岛外,山川尽缩一壶中。亦麟紫凤池台胜,姹女河车服食同。清夜步虚相和处,琪花如雪又春风。
  • 古诗《东园牡丹·园林刚半亩》 - - 于慎行 - - 园林刚半亩,木药满亭台。向日朝犹敛,迎风夜尽开。酒从新岁待,客是隔城来。俗杀平章第,朱门锁绣堆。
  • 古诗《牵牛花·星河明灭映篱根》 - - 释元肇 - - 星河明灭映篱根,风露开成碧玉温。晓色未开忙敛恨,柔条无力绊天孙。
  • 古诗《招隐诗·隐士托山林》 - - 张华 - - 隐士托山林,遁世以保真。连惠亮未遇,雄才屈不伸。
  • 古诗《和吴达夫见过留题》 - - 贺铸 - - 雀罗门巷不容车,杖履相过一试茶。 後日相思会乘兴,五云溪上是侬家。
  • 古诗《出户·椰子微躯有百穷》 - - 陆游 - - 椰子微躯有百穷,平生风际转枯蓬。 岂知蝉腹龟肠後,更寄蜂房螘穴中。 学俭久判羹不糁,惮烦惟欲寐无聪。 积书充栋元无用,聊复吟哦答候虫。
  • 古诗《闲居感怀·池鱼不知海》 - - 方孝孺 - - 池鱼不知海,越鸟不思燕。 蚯蚓霸一穴,神龙轻九天。 小大万相殊,岂惟物性然。 君子勿叹息,彼诚可哀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