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乾隆的诗 > 咏飞爆竹·一星燃熚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飞爆竹·一星燃熚

朝代:清代诗人:乾隆时间:2023-04-07
一星燃熚□,万片飞拔剌。
四句率尔成,捷于响铜钵。

诗人乾隆资料

咏飞爆竹·一星燃熚作者乾隆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 查看详情>>

乾隆古诗词作品: 《惠山园·墨妙轩》 《舟过万寿寺·露虫声里岸旋移》 《题纳翠楼·楼名纳翠岂虚言》 《丰泽园演耕·岁举何须习》 《景明楼赏荷·层构巍临内外湖》 《祈谷斋居·微霰虽飘望密零》 《赐直》 《文徵明松阴听瀑图》 《是日宴间复成六韵》 《玉冠峰·一峰高下叠

咏飞爆竹·一星燃熚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飞爆竹·一星燃熚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红梅·屈指东风有闹春》 - - 沈曾植 - - 屈指东风有闹春,知君早已蜕仙尘。馀妍竞作千红秀,先醒难留一染身。小醉未须欺酒面,晚妆犹与点歌唇。万山如梦霞如海,别向罗浮见丽人。
  • 古诗《送曹古遗给谏归殡汾阳》 - - 龚鼎孳 - - 喋血方龙斗,危身或虎争。贵人知过当,时论本难明。朝贵占颜色,精诚兆鼎烹。杜乔与李固,终不悔成名。
  • 古诗《浪淘沙·细雨做成秋》 - - 潘飞声 - - 细雨做成秋。凉入心头。几回枯坐数更筹。彷佛旧时扶病夜,劝我添裘。药箧未曾收。空对茶瓯。似闻风动绣帘钩。待展灵旗招梦返,梦怕难留。
  • 古诗《对菊绝句·菊花须饮过重阳》 - - 陈子壮 - - 菊花须饮过重阳,待过重阴菊更芳。家在甘潭人不识,年年生日酒中尝。
  • 古诗《闲情·斋居无俗尚》 - - 范宗晖 - - 斋居无俗尚,自爱适幽情。风定树阴合,雨馀泉脉清。枕书云伴卧,步屧鹤随行。曾与邻翁约,朝来共析酲。
  • 古诗《志别·明月登舟两地分》 - - 廖衷赤 - - 明月登舟两地分,骊歌初唱那堪闻。湖山夜话人千里,愁向江头望白云。
  • 古诗《悼三叔明室张氏》 - - 凌云翰 - - 结发为夫妇,齐眉若主宾。山同黄鹤隐,书逼彩鸾真。兰树人皆羡,蘋蘩尔独亲。情伤坦臒者,临穴重沾巾。
  • 古诗《舟舣衡湘登石鼓书院》 - - 郑鹏 - - 蒸湘到此双流合,石鼓朱陵日夜浮。终古乾坤留胜槩,千年文藻仰前修。平芜落日渔歌晚,远汉西风雁字秋。徙倚危栏望南岳,恍然身世在瀛洲。
  • 古诗《点绛唇·明伯、曲斋招饮北园席间即事》 - - 朱庸斋 - - 欢事相携,玉梅消息春寒外。鬓丝空改。应是兰情在。传语桃根,莫误佳期再。教谁耐。酒馀娇睐。犹为东君待。
  • 古诗《柬施景仁·膺荐朝仙阙》 - - 王汝玉 - - 膺荐朝仙阙,承恩返旧扉。终酬元亮志,谨识冶长非。晴巷青杨合,春园绿韭肥。生涯方满目,从此可藏机。
  • 古诗《次前韵寄王升卿》 - - 房皞 - - 谷口人家十二三,家家窗户得晴岚。千章云木秀而野,一脉流泉清且甘。徇俗到头终是病,耽书自古不名贪。作诗为问东溪友,樽酒何时惬笑谈。
  • 古诗《夏末野兴·漠漠川云阖复开》 - - 陆游 - - 漠漠川云阖复开,天公试手挽秋回。参差小市林边出,缥缈疏钟雨外来。土塯饭香供晚饷,布帘字大卖新醅。归舟自逐轻鸥去,不用城笳抵死催。
  • 古诗《送邵中允知华亭县》 - - 刘攽 - - 一登文石陛,立拜紫泥书。省户方通籍,弦歌想下车。飞凫来不远,唳鹤听何如。莫作陶彭泽,田园与世疏。
  • 古诗《还丹歌·铅汞二阴》 - - 杨行真人 - - 铅汞二阴,还丹之心。相制不难,人迷不寻。学者不见,徒费千金。堪得指教,作福拯贫。如斯之用,天人不嗔。非道破除,天之大怒。恶病加之,遭官刑狱。
  • 古诗《次韵胡汝明梅花下小饮》 - - 葛胜仲 - - 南枝连夜犯寒开,好事谁曾步屧来。上客固知心匪石,为花烧烛耻瓶罍。
  • 古诗《桂殇·要约凤麟成伴侣》 - - 钱谦益 - - 要约凤麟成伴侣,指麾飞走付沙虫。针锋细字丛残纸,剩有寒芒上白虹。
  • 古诗《垂钓图·门对空江水接天》 - - 缪公恩 - - 门对空江水接天,翠屏倒影浸云烟。一竿风月无人管,閒数沙鸥倚钓船。
  • 古诗《西山·万州城西何所有》 - - 晁公溯 - - 万州城西何所有,高山其下俯寒塘。 浮鸥藉草溪沙暖,飞鸟冲花野树香。 他日拟从南岳隐,平生尤爱北窗凉。 道人为我收松子,剩种清阴十亩长。
  • 古诗《绝句·一夜西风旅雁秋》 - - 郑文宝 - - 一夜西风旅雁秋,背身调镞索征裘。 关山落尽黄榆叶,驻马谁家唱石州。
  • 古诗《次韵徐监岳·落落过眼谁知音》 - - 陈造 - - 落落过眼谁知音,故山桧枝森碧林。 白鸥盟坚不待亩,岂应辟影忘息阴。 末路功名梦已断,生平丘壑情自深。 素琴浊酒般礴地,颇领渊明千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