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赵炅的诗 > 缘识·浮生好道勿虚忙原文及翻译赏析

缘识·浮生好道勿虚忙

朝代:宋代诗人:赵炅时间:2023-04-08
浮生好道勿虚忙,鍊药修行事久长。
轻举不由他假借,一登清境入仙乡。

诗人赵炅资料

缘识·浮生好道勿虚忙作者赵炅

生卒:939-997。介绍:即赵炅。宋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 查看详情>>

赵炅古诗词作品: 《逍遥歌·含胎十月无休歇》 《缘识·常负岁寒色》 《缘识·茅庵养道静深山》 《缘识·无名大道气雄雄》 《逍遥咏·鸾栖洞府影交加》 《逍遥咏·混沌初分后》 《逍遥咏·鼎内莲花出》 《逍遥咏·逍遥心自乐》 《逍遥咏·雅澹玄中得》 《缘识·仰望秋天色

缘识·浮生好道勿虚忙原文及翻译赏析

缘识·浮生好道勿虚忙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晓起·风势阑时夜更寒》 - - 李穑 - - 风势阑时夜更寒,灯前儿女坐成团。英材乐育诗书圃,星命频寻天地盘。
  • 古诗《从东亭求梨·直讲绯衫照八关》 - - 李穑 - - 直讲绯衫照八关,筵前平桂积如山。太平风采森如昨,二十馀年一梦间。
  • 古诗《昆明湖泛舟·荷渚从来拟若耶》 - - 弘历 - - 荷渚从来拟若耶,叶全出水未开花。兰舟迟日重言泛,六月春光看浦霞。
  • 古诗《恭挽德宗景皇帝用李商隐昭肃皇帝挽诗韵》 - - 陈曾寿 - - 汉社英灵在,宸谋运斡神。执枢真有托,移彗竟无人。九译哀何切,千秋恨尚新。小臣无以报,空湿景山尘。
  • 古诗《一封书·合》 - - 佚名 - - 合:同心奏远谟。为朝廷憸壬多。君心恐未孚。望神明默祐扶。稂莠芟除嘉谷长。鸱鹘歼夷凤鸟和。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
  • 古诗《天池寺文殊台》 - - 方孔炤 - - 铁船欲渡石门晓,秋光何事閒云绕。忽然霁色送东林,影子莲花开未了。
  • 古诗《退食·竿头犊鼻清贫在》 - - 魏道明 - - 竿头犊鼻清贫在,梦里槐安旧习空。退食归来澹无事,水边长啸看晴虹。
  • 古诗《送黄知府还琼州》 - - 杨士奇 - - 萧萧朔风劲,慄慄年岁徂。积雪横山冈,凝冰塞川途。念子万里行,相送城南隅。寒树渺苍茫,谁能忍离居。
  • 古诗《小沧浪亭雅集和马秋药前辈》 - - 阮元 - - 北渚离尘鞅,明湖浸翠微。濠梁宜客性,山水愿人归。乐趣庄逢惠,吟情孟与韦。孤亭复虚榭,徙倚意无违。
  • 古诗《题方务德静江所作雪观》 - - 张孝祥 - - 昔日主人今法从,空留伟观古城隅。邦人指点思遗爱,我亦先生屋上乌。
  • 古诗《宜章再寄高挥使》 - - 庄昶 - - 小队貔貅影作双,云为伞盖柳为幢。遥瞻万里元戎气,吞尽东南未肯降。
  • 古诗《碧云寺泉·两螭相吐吞》 - - 王樵 - - 两螭相吐吞,水气清人骨。截浇竹里花,分映岩前月。
  • 古诗《王珣故宅·舍宅风流尚可追》 - - 吴伟业 - - 舍宅风流尚可追,王郎别墅几人知。即今谁令桓公喜,正是山花欲笑时。
  • 古诗《贺新郎·九日感怀再用前韵》 - - 陈维崧 - - 又值题糕矣。满长安绣旗斜飐,车如流水。记得杜陵重九句,笑口此生开几。也不似今番挥涕。谁去登高谁落帽,算秋光枉了浓如此。转不若,多风雨。诸君未识吾悲耳。尽豪狂功誇汉武,智誇樗里。到得伤于哀乐后,几阵邻家笛子。心不许英雄不死。岁岁黄花清瘦极,有和花比瘦人帘里。肠断也,怕...
  • 古诗《感怀·人情物论总相关》 - - 钱谦益 - - 人情物论总相关,何似西陵松柏閒。敢倚前期论白首,断将末契结朱颜。缘情词赋推团扇,慢世风怀托远山。恋别烛花浑未灺,宵来红泪正斓班。
  • 古诗《己亥秋别·湛湛一尊酒》 - - 夏曾佑 - - 湛湛一尊酒,渊渊千卷书。萧萧两株树,寂寂三间庐。微材岂有竞,即此亦足娱。所嗟时日迫,言将戒征车。征车亦何为,穷达非我图。但恨万山外,朋友日夜疏。滔滔浙江水,亘古不得徐。东流到黄海,应潆故人居。登楼望不见,天海摇空虚。旋归对尘俗,积懑聊一舒。侘傺独就枕,梦见游天衢。九奏动万...
  • 古诗《相示·旧庐近已借诸子》 - - 苏辙 - - 旧庐近已借诸子,新宅分甘临老时。 万里松楸终独往,四方兄弟亦何疑。 竹间疏户幽人到,林上长松野鹤期。 已觉高轩惭卫赐,可怜黄犬哭秦斯。
  • 古诗《水南寺·徜徉水南寺》 - - 郑性之 - - 徜徉水南寺,青山在指顾。 山中八洞列,天巧于此觑。 谁谓宝方小,方是洞天数。
  • 古诗《送人之金刚山》 - - 程启充 - - 一万二千峰,高低自不同。 君看日轮上,何处最先红?
  • 古诗《答李侍御问》 - - 皎然 - - 入道曾经离乱前,长干古寺住多年。爱贫唯制莲花足,取性闲书树叶篇。自笑不归看石榜,谁高无事弄苔泉。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