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洪亮吉的诗 > 元夕有怀·半生思纪外家闻原文及翻译赏析

元夕有怀·半生思纪外家闻

朝代:清代诗人:洪亮吉时间:2020-12-16
半生思纪外家闻,清泪时时滴典坟。
十六人中留上寿,七千里外寄奇文。
难忘阁上三更月,只占溪南一坞云。
莫哂霸陵亭醉尉,阿谁能识李将军。

诗人洪亮吉资料

元夕有怀·半生思纪外家闻作者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 查看详情>>

洪亮吉古诗词作品: 《送丁二履端南归》 《汾阳王·为大将》 《戏简陈侍讲万全》 《十一日待蒋大齐耀昆仲不至因买舟往御教场圣果寺》 《园居·十里巢营树》 《听雨篷·屋仿江南船》 《洪源谒祖墓·白首吾宗叔》 《即事·一屋都无壁》 《万卷归装图为孙大赋》 《读史·圣證篇成汉学亡

元夕有怀·半生思纪外家闻原文及翻译赏析

元夕有怀·半生思纪外家闻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再到西干故里》 - - 赵翼 - - 钓游历历旧烟村,相识曾邻一个存。莫怪老篯高自置,见人一概唤曾孙。
  • 古诗《题齐民溪亭远眺》 - - 弘历 - - 秋树已萧森,秋波亦浩渺。溪亭可骋望,无碍远山绕。凭几默会人,得句知多少。
  • 古诗《别我兄弟之滇中》 - - 皇甫汸 - - 少年迷善宦,中岁尚投荒。同气分花萼,惊飞折雁行。苍山官舍近,炎海客途长。莫漫愁烽火,音书早寄将。
  • 古诗《宿冲佑观·才说升真意豁然》 - - 车柬 - - 才说升真意豁然,此行却喜结仙缘。步穿空翠云生脚,仰看飞流雪满肩。控鹤不来春寂寂,卧龙无底月娟娟。飘然便作乘风想,不待丹成到九天。
  • 古诗《戍妇怨·雨过凤凰城》 - - 屈大均 - - 雨过凤凰城,含愁月不明。玉关无限恨,尽在捣衣声。露网蜘蛛重,风罗蛱蝶轻。那能如蕙草,岁晚尚含荣。
  • 古诗《送李德素归舒城》 - - 黄庭坚 - - 僧夏莫问途,麦秋宜煮饼。北寺旬休归,长廊六月冷。簟翻寒江浪,茶破苍璧影。李侯为我来,遽以归期请。青衿废诗书,白发违定省。荒畦当锄灌,蠹简要签整。挽衣不可留,决去事幽屏。天恢猎德网,日饎养贤鼎。此士落江湖,熟思令人瘿。胸中吉祥宅,膜外荣辱境。婆娑万物表,藏刃避肯綮。人生要当...
  • 古诗《题鲍心荃木芙蓉画幅》 - - 吴妍因 - - 一鉴沧浪喜乍逢,娟娟秋水映芙蓉。人间今只相如在,空对寒花想旧容。
  • 古诗《客夜即事·庭户沈沈夜未央》 - - 吴与弼 - - 庭户沈沈夜未央,碧天如水月如霜。一星为幸何多也,独许寒芒伴耿光。
  • 古诗《舒姑庙·藓碑剥落盖山腰》 - - 桂鏊 - - 藓碑剥落盖山腰,往事分明说汉朝。清水有泉曾化鲤,春风无树更生桃。
  • 古诗《三江口·孤舟落日下江关》 - - 吴国伦 - - 孤舟落日下江关,夜听江声逝复还。逆浪捲空摇赤壁,黑云将雨过樊山。
  • 古诗《鱼梁·截浦情兹费》 - - 黄衷 - - 截浦情兹费,悬虹势渐攲。滥觞疑网罟,结构想樊篱。鱍剌鳞难纵,骧腾首讵垂。詹何堪共老,直钓旧曾施。
  • 古诗《四月十八日之桐川》 - - 潘献可 - - 白鸟苍烟外,黄鹂绿树间。雨晴初有路,云薄不藏山。村酒成孤酌,征鞍厌独攀。日长人自倦,更觉马蹄悭。
  • 古诗《志喜·翩翩公子擅风华》 - - 金朝觐 - - 翩翩公子擅风华,三凤齐名傲薛家。旧植兰台已成荫,新秋犹放榜头花。
  • 古诗《山水图·半幅生绡里》 - - 王恭 - - 半幅生绡里,分明见远山。断桥分瀑溜,古木隐岩峦。野色烟中没,孤云鸟外还。幽栖如此得,何必市朝间。
  • 古诗《送郑毅夫·旌旗占晓动星躔》 - - 刘挚 - - 旌旗占晓动星躔,冠盖倾都海岳旋。归觐明堂瞻日表,过家郧社卜松阡。郢山残雪梅寒后,汉水东风柳暖天。无限春风入佳句,何时珠玉看盈编。
  • 古诗《偕少云雪帆小饮薄醉口占》 - - 黄景仁 - - 同是江南客,天涯结比邻。乡山灯照梦,冻面酒回春。诗到十分瘦,名传一字贫。若绳三尺法,我辈是游民。
  • 古诗《挽歌词·瀛海饶仙侣》 - - 汪荣宝 - - 瀛海饶仙侣,骚坛孰主盟。逸情与云上,高气得秋清。顾我多浮艳,逢君叹老成。人琴今共杳,日暮泪纵横。
  • 古诗《浣溪沙·修竹天寒倚翠娥》 - - 李标 - - 修竹天寒倚翠娥,鸳鸯霜重雁声过。更长无寐倚云和。桃叶渡头频问信,石尤江上怨风波。人生憔悴是情多。
  • 古诗《绝句·新岁南湖春又浓》 - - 杨万里 - - 新岁南湖春又浓,海棠旧入我诗中。 别来若有相思字,寄与江西花信风。
  • 古诗《哭径山策老》 - - 陆游 - - 岌岌龙门万衲倾,翩翩只履又西行。 尘侵白拂绳床冷,露滴青松卵塔成。 遥想再来非四入,尚应相见话三生。 放翁大欠修行力,未免人间怆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