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林朝崧的诗 > 与诸侄夜话作·万里迢迢访十洲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诸侄夜话作·万里迢迢访十洲

朝代:现代诗人:林朝崧时间:2023-04-06
万里迢迢访十洲,度人自度竟无由。
空劳造次探骊颔,仅得须臾看蜃楼。
苦心风波终日恶,神仙福分几生修。
掉头问讯西王母,桃熟瑶池倘可求?

诗人林朝崧资料

与诸侄夜话作作者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 查看详情>>

林朝崧古诗词作品: 《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 《凌云磴·盘空磴道草痕侵》 《病中呈谢四先生》 《四和香·倚仗看山山正睡》 《赠傅锡祺秀才》 《二叔祖母罗太恭人七十晋一寿诗》 《遥和施涵宇台南公馆即席原韵》 《寄上海俞生子渊》 《游仙词·三神山上遍题名》 《追怀刘壮肃公

与诸侄夜话作·万里迢迢访十洲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诸侄夜话作·万里迢迢访十洲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春中·时光堪喜亦堪悲》 - - 陈献章 - - 时光堪喜亦堪悲,岁岁春随斗炳移。送老一条邛竹杖,夜挑明月上台矶。
  • 古诗《北固·江介西风日夜闻》 - - 言娱卿 - - 江介西风日夜闻,城头落叶草纷纷。楚天萧瑟秋无际,吴渚微茫望不分。潮落鼋鼍沈海气,霜清鹰隼下蛮云。苍然暝色淮东满,独倚危栏到夕曛。
  • 古诗《自咏绝句·平生宁独爱吾庐》 - - 陆游 - - 平生宁独爱吾庐,何处茅檐不可居。昼阙僮奴停接客,夜无膏火罢观书。
  • 古诗《三月二十五日过上洋十六保徐居士柯庄》 - - 成廷圭 - - 趁潮深入港,风急水西流。沙润轻沾屐,桥低欲碍舟。孤花馀晚艳,芳草乱春愁。沙鸟应相笑,衰年尚远游。
  • 古诗《题朱墨兄巴渝赋》 - - 陈仁德 - - 雄文字字足风流,万古茫茫一卷收。天上人间传大雅,巴山渝水共千秋。
  • 古诗《龙潭·石激悬流雪满湾》 - - 应物 - -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 古诗《雪后过兴安城》 - - 张萱 - - 此是重游地,今来二月天。连宵风搅雪,竟日柳迷烟。鸠妇坐山店,凫翁行水田。旅怀何所快,杲日马头悬。
  • 古诗《送外兄·亲舆昔侍角方总》 - - 黄公度 - - 亲舆昔侍角方总,使节今持鬓未苍。竹马儿童半相识,分明遗爱在甘棠。
  • 古诗《吊顾益寿殇冢》 - - 杨味云 - - 不负前生约,昙花了夙因。铸金多作泪,埋玉又成尘。白发填词客,红牙按曲人。空山来守酒,凭吊共沾巾。
  • 古诗《伞墩梅·老梅风味喜犹存》 - - 沙曾达 - - 老梅风味喜犹存,子硕能蕃忆伞墩。远望流酸凭止渴,苏申采取美评论。
  • 古诗《五弟清梵阁落成闰九月九日同邹伯学王闇然王连玉刘绳之方平弟觞其上得清字》 - - 袁宏道 - - 隐几牙签横,蠹鱼渐次成。花枝合苑影,骚雅一楼声。租薄盘飧瘦,人閒笑韵清。篱东香未歇,展限与渊明。
  • 古诗《好女儿·柳似腰肢》 - - 杨慎 - - 柳似腰肢。月似蛾眉。看千娇百媚堪怜处,有红拂当筵,金莲衬步,玉笋弹棋。心事一春谁问,同心结,断肠词。叹双鱼不见征鸿远,蕉心绿展,樱唇红满,梅子黄肥。
  • 古诗《宿命》 - - 方文山 - - 烟味如铁线般死命的缠绕黄昏对你的熟悉被慢慢慢慢磨成一把锋利的刀刃我用来剖开横切面的青春开始寻找与你相遇的年份在最最最外圈的年轮我却看到紧紧相依的你们原来在这一生我只能是你其中一圈的认真...
  • 古诗《赵屯阻风书怀示黄成伯章子脩》 - - 刘弇 - - 漾漾云
  • 古诗《白塔·天子居龙脉》 - - 姚佳 - - 天子居龙脉,皇宫势若雷。瞻其大威德,籍此妙高台。金水千流合,燕山一气来。王朝终不佑,俯仰有馀哀。
  • 古诗《南柯子·四和石窗老红豆词》 - - 田遨 - - 我有相思子,收藏二十年。友人相惠意拳拳。偶一摩挲旧梦尚缠绵。一旦妖风起,抄家声沸天。昆冈玉石被株连。从此红珠一去渺如烟。
  • 古诗《洞庭秋月·月色湖天浸岳城》 - - 杨公远 - - 月色湖天浸岳城,卢花渺渺白铺汀。 玻瓈万顷清无滓,只有君山一点青。
  • 古诗《缘识·年年柳与韶光契》 - - 赵光义 - - 年年柳与韶光契,春风便作开花便。 黄莺到处不绝声,嫩叶芽新生翡翠。
  • 古诗《寄秋怀·吾与徐斯远》 - - 赵蕃 - - 吾与徐斯远,敬之宁独亲。 讵须劳咄咄,徒觉叹踆踆。 共乐名教地,同耕寂寞滨。 敝裘堪共御,宜尔耐艰辛。
  • 古诗《徐氏南园对雨》 - - 倪瓒 - - 樱桃花欲落,风雨暮凄迷。 忽忆郊园日,竹林通涧西。 弱蔓滋野援,兰叶长芳畦。 念我当时友,蒿莱没旧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