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刘克庄的诗 > 再和方孚若瀑上种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再和方孚若瀑上种梅

朝代:宋代诗人:刘克庄时间:2023-04-06
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
茁发僧从深涧徙,赪肩奴过别峰扛。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
空谷不知如许事,沽来村酒且开缸。

诗人刘克庄资料

再和方孚若瀑上种梅作者刘克庄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 查看详情>>

刘克庄古诗词作品: 《鹊桥仙·御屏录了》 《留之仙·闻说周仙有后身》 《十绝·即今江表尚恬熙》 《喜雨口号·谷贱如泥未一年》 《征妇词·诗云王赫怒》 《徐偃王庙·仁暴由来各异施》 《记汉事六言·始欲报五世相》 《陆贾·郦烹未久蒯几烹》 《挽黄德远堂长》 《环碧寒甚移宿客邸

再和方孚若瀑上种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再和方孚若瀑上种梅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探春令·合欢新试锦衾重》 - - 汤显祖 - - 合欢新试锦衾重。罗帐春风。浣扶介旦:娇倩人扶。笑嗔人问。没奈多情种。
  • 古诗《题其年填词图》 - - 王士禛 - - 玉梅花下交三九,红杏尚书枉擅名。记得微吟倚东阁,梅花如雪扑帘旌。
  • 古诗《戏答史应之·甑有轻尘釜有鱼》 - - 黄庭坚 - - 甑有轻尘釜有鱼,汉庭日日召严徐。不嫌藜藿来同饭,更展芭蕉看学书。
  • 古诗《赠舒城朱知县》 - - 金幼孜 - - 为说舒城宰,廉声满帝乡。化行推单父,种德比甘棠。天阙风云会,瑶阶雨露香。丹心期补报,致治效虞唐。
  • 古诗《晦日宴高文学林亭》 - - 张锡 - - 雪尽铜驼路,花照石崇家。年光开柳色,池影汎云华。赏洽情方远,春归景未赊。欲知多暇日,尊酒渍澄霞。
  • 古诗《寄蔡渔村·两年江馆得相亲》 - - 王行 - - 两年江馆得相亲,俄复荷衣染市尘。几度相思更相羡,清风明月属閒人。
  • 古诗《蒲窗清隐为蔡德馨赋》 - - 程敏政 - - 石发森森照水寒,绿云摇动紫瑛盘。归来不道清如许,疑在君家画里看。
  • 古诗《幽居公署书怀》 - - 郑岳 - - 平生相倾慕,会合意何敦。相期振颓靡,抚心悯元元。如何自猜忌,枝叶伤同根。川洛搆党祸,善类鲜安存。王导仇伯仁,千载抱烦冤。古来同叹息,弃置复何言。
  • 古诗《梅杖·铁石心肠冰玉姿》 - - 刘因 - - 铁石心肠冰玉姿,掌中潜得岁寒枝。天教一握藏春密,风觅馀香就手吹。雪月冷怀随步履,溪山高兴入支颐。玉堂若要扶持用,说与东君也不知。
  • 古诗《别陈轶今兄归粤》 - - 黄公辅 - - 交游馨味芝兰霭,鼎水光依紫电横。旅况凭开双眼豁,秋风又挂一帆轻。翠浮楚岸蒹葭远,凉入蝉音枕簟清。此日骊歌飞白露,来秋引望翥云程。
  • 古诗《春怀·深篁啼鸟不知春》 - - 释今严 - - 深篁啼鸟不知春,梦断蓬门高卧人。一榻维摩安懒病,三生圆泽委风尘。云归远岫劳黄鹤,鱼去空潭长白蘋。满地夕阳樵笛怨,落花何处不沾巾。
  • 古诗《童丱须知·张设八篇》 - - 史浩 - - 嗜欲煎熬岂有穷,罗屏群幕围香风。更添锦绮为华饰,不念寒家四壁空。
  • 古诗《失题·晓云轻揭绣帘斜》 - - 陈熙治 - - 晓云轻揭绣帘斜,丝雨无声湿绿纱。芳草生涯愁燕子,断云残梦忆梨花。红亭怕置离人酒,玉洞先回倦客车。别望赤城天万里,残春何处醉流霞。
  • 古诗《西户·行乐惜分阴》 - - 洪适 - - 行乐惜分阴,或风雨有疾。细数一年中,户开能几日。
  • 古诗《松·城郭人家岁寒木》 - - 石延年 - - 城郭人家岁寒木,桧柏森森映华屋。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尘土辱。
  • 古诗《白鹿岩·风驭云轩鹤羽轻》 - - 阮阅 - - 风驭云轩鹤羽轻,野麋常此望霓旌。 当时岩下藏身处,依旧春来草自生。
  • 古诗《香港书感·玫瑰纷流劫》 - - 丘逢甲 - - 玫瑰纷流劫,芙蓉此扇妖。 效灵无海若,得志有天骄。 奇丽开荒岛,凭陵叹小朝。 秋风散凉意,热血苦难消。
  • 古诗《送刘仲脩》 - - 戴良 - - 名都郁佳丽,公室兼弘敞。 缤纷集时彦,衮衮归世网。 若人固忠勤,受命逾震荡。 藩国简车徒,边亭巡境壤。 道途邈以敻,山川修且广。 月宵抱影息,霜晨流念往。 仰看零露团,俯听悲风响。 景物劳梦思,驱驰罢心赏。 去水无回波,长途有徂鞅。 临分恨莫留,搔首独长想。...
  • 古诗《江上曲·紫桂香销五夜霜》 - - 刘基 - - 紫桂香销五夜霜,碧云收尽玉蟾光。 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
  • 古诗《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 - 李峤 - -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