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石沆的诗 > 杂兴·饱罢披书便理瓜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兴·饱罢披书便理瓜

朝代:明代诗人:石沆时间:2023-04-06
饱罢披书便理瓜,闲中谁道没生涯。
遣情亦要宽沽酒,醒睡还须窄煮茶。
细草篱根侵病菊,古苔阶面覆残花。
傍人不解侬家事,只道贪闲不管家。

诗人石沆资料

杂兴·饱罢披书便理瓜作者石沆

石沆,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瀣仲,原如皋羌灶人,少有才名,因不满现实,终身不求仕途。中年迁居如皋,在城内觅一静室,匡坐其中。当时的马塘地处海滨,正是观海的好去处。他有时干脆住下来,尽情领略大海风光,借..... 查看详情>>

石沆古诗词作品: 《观稻·稻水千区映》 《江门拟白》 《夜听琵琶》 《杂兴·饱罢披书便理瓜》 《归来吟·只成无喜亦无憎》 《题主人壁间樊素小蛮图》 《夜催花·漏鼓无声清露寒》 《移居城中柬招溪上两兄》 《破屋·三间破屋两间空》 《移居城中柬招溪上两兄

杂兴·饱罢披书便理瓜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兴·饱罢披书便理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懒慢·照溪双鹭影》 - - 蒋士铨 - - 照溪双鹭影,白到顶边丝。鸟且怜身瘦,鸦方托母慈。渡江仍用楫,投老是何时。尽日摊书史,生涯亦苦疲。
  • 古诗《江阴志局呈同人》 - - 缪荃孙 - - 浙西道院最清幽,方志于今十二修。衰老敢肩新著作,扶持还仗旧交游。虫沙劫火悲前度,云汉诗篇负隐忧。我到江城时癸丑,难忘钓弋故林丘。
  • 古诗《初冬杂咏·夜窗父子共煎茶》 - - 陆游 - - 夜窗父子共煎茶,一点青灯冷结花。村落盗清无吠犬,园林月上有啼鸦。
  • 古诗《题画蝶图·白石画虾不画水》 - - 罗锦堂 - - 白石画虾不画水,我今写蝶不写花。谁人识得此中趣,请到寒斋吃苦茶。
  • 古诗《桂殿秋·小红豆》 - - 田遨 - - 小红豆,似丹砂。丹砂原产赤松家。词人海屋添筹日,以豆为筹计岁华。
  • 古诗《竹枝·红衣出水荷花香》 - - 蒋敦复 - - 红衣出水荷花香,花房多宿野鸳鸯。风吹荷花不得语,鸳鸯飞向郎边去。
  • 古诗《浣溪纱·绰约湘灵望不还》 - - 樊增祥 - - 绰约湘灵望不还。象床花簟泪筠斑。凭将词赋遣萧闲。净拭湘屏图女几,醉欹纱帽梦君山。似闻瑶瑟怨人间。
  • 古诗《次韵大光五羊待耿伯顺之作》 - - 陈与义 - - 康州艇子来不急,过岸橹声空复长。百尺楼头堪望远,淡烟斜日晚荒荒。
  • 古诗《题老学道院·瓜烂东陵老废锄》 - - 马廷鸾 - - 瓜烂东陵老废锄,野民八十尚耽书。窗风文字翻叶叶,抱膝长吟一拥炉。
  • 古诗《题王方若龙竿集》 - - 陈廷敬 - - 客散茶香莺语频,閒披秋卷惜馀春。腐儒衰晚思同调,为想风流第一人。
  • 古诗《镫下菊影·轩窗深锁绝风尘》 - - 缪公恩 - - 轩窗深锁绝风尘,菊对秋镫影倍真。最是一枝斜更好,何人泼墨为传神。
  • 古诗《送武平判簿·少府朝天日》 - - 林鸿 - - 少府朝天日,云霄一凤毛。已随冠冕入,暂辍簿书劳。晓驿驰星骑,春帆拂露涛。行当逢圣代,几日醉仙桃。
  • 古诗《齐天乐·十年三见桑田换》 - - 刘鹏年 - - 十年三见桑田换。飞云更无留恋。海角听秋,湖心泛月,曾记山温水软。吟朋雅宴。唱远上黄河,酒狂词艳。万里归来,青山依旧壮怀减。繁华可怜过眼。怅天涯芳草,那许重见。误我功名,驱人忧患。不管韶光似箭。征鞭已倦。况雨片风丝,满天悽怨。写入新词,有余情宛转。 ...
  • 古诗《书斋偶兴·舐笔和铅学点鸦》 - - 陈肇兴 - - 舐笔和铅学点鸦,年年涂抹作生涯。挥毫直扫千人阵,握管俄开五色花。漫道时文非载道,须知小技亦名家。诸君莫但贪坊样,平淡由来烂似霞。
  • 古诗《寄南菁中学校长邹石溪姻台》 - - 叶云峰 - - 南菁学府旧风光,辈出人才气郁苍。北海早誉化雨手,春风桃李出门墙。
  • 古诗《寄陆彦回同年》 - - 张舜民 - - 忍从多难生华发,枉被高谈敝黑貂。策马又从关塞去,空将回首恋中条。
  • 古诗《秋怀·惠连初擬赋秋怀》 - - 林逋 - - 惠连初擬赋秋怀,病束慵缠几未谐。湿叶随丹明晚堑,破云拖粉露晴崖。先甘衰落归双髩,已觉清凉入百骸。试枕离骚校闲品,竹烟杉籁满萧斋。
  • 古诗《夜泊竹绦港寄鄱阳朱安石》 - - 金君卿 - - 江阴沧漭云四垂,风蘋雨杜饶秋悲。 孤墙转汀落处晚,渔歌傲笑鸥群疑。 肥鱼新酒且可挹,万绪一破忘者谁。 惊波到枕不成梦,鸿声半夜东南飞。
  • 古诗《寒食日儿辈游尼庵戏作》 - - 张嵲 - - 杂英满树春欲过,修竹参云万余个。 头陀云顶出迎宾,恐是当时刘铁磨。
  • 古诗《行香子·得得无修》 - - 谭处端 - - 得得无修。无惑无求。放心闲无喜无忧。逍遥自在,云水闲游。趣空中玄,玄中妙,妙中幽。 落魄婪耽,垢面蓬头。恣陶陶真乐歌讴。随缘一饱,真个风流。这般来,无无来,有有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