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方献夫的诗 > 赠毛按治·拥絮烘炉也据床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毛按治·拥絮烘炉也据床

朝代:明代诗人:方献夫时间:2023-04-06
拥絮烘炉也据床,连旬卧病破茅堂。
今年岭表寒尤甚,都说西台御史霜。

诗人方献夫资料

赠毛按治·拥絮烘炉也据床作者方献夫

方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查看详情>>

方献夫古诗词作品: 《谢顾惠嵓园亭宴集》 《喜丹山家兄迁居》 《游西樵山·不知天上与人间》 《骆明府为卜地》 《赠汪诚斋宪副》 《胥门与方昆山思道》 《次东湖韵·自揽山茅搆此台》 《送别广西代巡屠文治同年》 《飞来寺阻风·昔年曾记一披云》 《西樵诸景闲咏啬墩散步

赠毛按治·拥絮烘炉也据床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毛按治·拥絮烘炉也据床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尾声·自从别后音书绝》 - - 施惠 - - 自从别后音书绝。这些时魂惊梦怯。莫不是烦恼忧愁将人断送也。
  • 古诗《张少詹曾敞将归桐城赋长歌致酒双坛属画兰竹即题以答送》 - - 钱载 - - 师门先达又同官,官罢庐居岁几阑。国庆跄跄来甚暂,春熙碌碌别尤难。缺于治具翻相饷,速为成图且奉观。早晚咨才应荐起,龙眠山好好加餐。
  • 古诗《乐府杂拟·往者东门瓜》 - - 黄彦平 - - 往者东门瓜,近接咸阳道。炎风沉玉甃,宿露薅瑶草。召平磊落人,此亦有何好。常时玩钩带,不复叹枯槁。武陵桃易华,甪里芝难老。战争兹云始,贱贫傥长保。
  • 古诗《病中即事·妻解拿舟至》 - - 屈大均 - - 妻解拿舟至,儿知取药回。长勤心力尽,稍静性真开。衣少抛花匣,书多碍镜台。青莲还有妹,未见月圆来。
  • 古诗《钱塘十咏·浙江秋涛》 - - 凌云翰 - - 八月观涛独虎林,朱轓皂盖浙江浔。偶因威武三军勇,还感朝宗万古心。沧海神龙从变化,长空孤鸟付消沉。美潮有禁关仁政,民说若谟直到今。
  • 古诗《题解省三行略》 - - 寇梦碧 - - 益死以损生,天爵夺人爵。归去偕先通,长啸古烟月。
  • 古诗《翁科·蜂屯蚕簇乱山窝》 - - 耶律铸 - - 蜂屯蚕簇乱山窝,蚁动鹑居乱草坡。沾体露形千万指,恳祈天语许降和。
  • 古诗《送王侃主簿弃官归南城》 - - 郭祥正 - - 纷纷岚翠扑征衣,蒲酌离觞对落晖。忆着故园心已醉,更堪临水送人归。
  • 古诗《忠顺·岁迎更始》 - - 不详 - - 岁迎更始,节及朝元。冕旒仰止,冠剑相连。八音合奏,万物齐宣。常陈盛礼,愿永千年。
  • 古诗《秋怀集古句·仰见明月光》 - - 黄佐 - - 仰见明月光,星河曙耿耿。迢迢牵牛星,荡荡空中景。织女处其东,复与云路永。无情尚有归,令人发深省。何以慰我愁,挥杯劝孤影。
  • 古诗《盼雨·人爱夏凉田要水》 - - 钱昌照 - - 人爱夏凉田要水,遥天响起一声雷。东风推送云千叠,应为农村载雨来。
  • 古诗《寄孙君水南》 - - 缪公恩 - - 沧浪亭北乐桥东,门闭垂杨几树风。五日三餐浑不计,老妻犹为整诗筒。
  • 古诗《梁思伯内翰过访》 - - 王世贞 - - 芜城分手叹离居,尺素论心岁不虚。君爱王维诗里画,我悬梁鹄帐中书。娄江柏叶将云暖,庾岭梅花带月疏。此会何年更何地,可能杯酒不踌蹰。
  • 古诗《缘兄求住不得乞语》 - - 释绍昙 - - 磬峰小小陷人坑,始道平夷又险生。不是不容轻插脚,要伊别讨路头行。
  • 古诗《某事既竟投夏公》 - - 聂绀弩 - - 手提肝胆验阴晴,坐到三更又四更。天狗吐吞唯日月,鲲鱼去住总沧溟。谁知两语三言事,竟是千秋万岁名。失马塞翁今得马,不谈马齿更人情。
  • 古诗《病中口占·窗外雨淋淋》 - - 张光厚 - - 窗外雨淋淋,灯昏夜已深。欲眠眠不得,心病病人心。
  • 古诗《前诗意有未尽翌日再和》 - - 祝廷华 - - 未识贤师弟,高踪莅野庐。无缘迎叔度,有病误相如。僻径频来往,閒云自卷舒。归时闻已暮,落日下村墟。
  • 古诗《月上海棠·次陈西麓韵》 - - 吴湖帆 - - 重帘不卷,亚阑深护,道经时相候。纵温柔滋味,许谁尝透。乍翻旧曲新腔遍,回眸殢人眉皱。东风里偷涉星桥,恣延春昼。持酒。连裾醉月,共席催花,海棠妖瘦。恁湘裙轻束,楚衣争绣。尽教罨隐红窗,还休管燕前莺后。情何厚。亲撩纤纤玉手。 ...
  • 古诗《秋望有怀·片云如雨卷西风》 - - 华岳 - - 片云如雨卷西风,绰尽遮阑眼力雄。 远水半连晴汉碧,暮霞全借夕阳红。 姓名未得联诸子,鬓发皤然已一翁。 欲识翠微诗外意,岂徒忧国愿年丰。
  • 古诗《送臻师·昔去灵山非拂席》 - - 李商隐 - - 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 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