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宋庠的诗 > 朝谒建隆寺·郡国高皇朝原文及翻译赏析

朝谒建隆寺·郡国高皇朝

朝代:宋代诗人:宋庠时间:2018-01-03
郡国高皇朝,天龙释帝居。
兵销擒布后,台耸畏轩馀。
宾榻成莲坐,戎韬入贝书。
守臣荣就望,屏息拜前除。

诗人宋庠资料

朝谒建隆寺作者宋庠

宋庠(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天圣二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 查看详情>>

宋庠古诗词作品: 《寄题职方周员外庐山笑台》 《赠驸马都尉李和文公挽词》 《甲戌冬属疾赐告》 《晏岁·晏岁无情晚》 《河阳秋思·关外山河阔》 《见寄·隐几铃斋咀道腴》 《送黄昱赴太平州理掾》 《临秋·兀坐临秋水》 《送安陆朱通判赴召兼过许田别墅》 《对雪有寄·芳历峥嵘岁

朝谒建隆寺·郡国高皇朝原文及翻译赏析

朝谒建隆寺·郡国高皇朝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春雨·昨日山头云气黄》 - - 成石璘 - - 昨日山头云气黄,喜闻甘澍夜浪浪。尧汤不是非神圣,燮理须知在庙堂。
  • 古诗《梅·幅中真觉暗香孤》 - - 弘历 - - 幅中真觉暗香孤,王冕还应逊此夫。设校世间刀笔吏,知他清浊了然殊。
  • 古诗《九月廿三夜留题武夷宫殿壁》 - - 宋禧 - - 大王峰下武夷宫,九曲溪边一径通。身到名山头已白,眼明秋日叶初红。神仙定在虚无里,兵甲曾栖澒洞中。秉烛题诗留过客,浮生踪迹似冥鸿。
  • 古诗《焚香几·老僧静焚香》 - - 史鉴 - - 老僧静焚香,香烬添微爝。相对默无言,心清自闻妙。
  • 古诗《金陵赠别诗送彦晦先生南归》 - - 王佐 - - 玉帛戋戋贲野蒿,天恩浩荡比雄涛。休誇樗散耽泉石,且竭葵忠答旆旄。骚席共留青玉案,山人先制绿荷袍。凤台别后空回首,五色云中日月高。
  • 古诗《长相思·瘦西湖钓者》 - - 石任之 - - 赤鲩鱼。青鲤鱼。吞饵牵丝战晚蒲。向人誇尺馀。胖西湖。瘦西湖。鲂尾鲢头味不殊。任公知我乎。
  • 古诗《送郑况往淮南》 - - 司空曙 - - 西楚见南关,苍苍落日间。云离大雷树,潮入秣陵山。登戍因高望,停桡放溜闲。陈公有贤榻,君去岂空还。
  • 古诗《江城子·嵩山中作》 - - 元好问 - - 众人皆醉屈原醒。笑刘伶。酒为名。不道刘伶,久矣笑螟蛉。死葬糟丘珠不恶,缘底事,赴清泠。醉乡千古一升平。物忘情。我忘形。相去羲皇,不到一牛鸣。若见三闾凭寄语,尊有酒,可同倾。...
  • 古诗《招子荣·春气正和煦》 - - 曹于汴 - - 春气正和煦,径草绿参差。暖日融怀抱,相对何熙熙。天心固如是,达人观化时。观化凭谁语,子荣共襟期。不负良士言,大道惧多岐。
  • 古诗《诉衷情令·东风杨柳欲青青》 - - 晏殊 - -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 古诗《送玉融周医·苛留孤月伴长庚》 - - 刘克庄 - - 苛留孤月伴长庚,无奈残星欲启明。曾子数商诚有罪,韩公云籍未尝盲。病深不早迎秦缓,赀薄将何谢宋清。客问后村翁健否,呻吟中有句将行。
  • 古诗《句·金殿圣人看纵笔》 - - 张顗 - - 金殿圣人看纵笔,玉堂词客尽裁诗。
  • 古诗《老融牛·力穑工夫画里看》 - - 释居简 - - 力穑工夫画里看,闵劳念旧只长叹。断魂千载荆州市,尸素甘心饱阿瞒。
  • 古诗《门联·白发消穷达》 - - 彭岳放 - - 白发消穷达;青山傲古今。
  • 古诗《炙砚·文思忽飞扬》 - - 徐以升 - - 文思忽飞扬,冰凝砚一方。炙馀资石炭,化处受玄霜。调燮交离坎,中和适燠凉。不须呵彩笔,抒藻有辉光。
  • 古诗《以诗招远游琅邪病不能赴荅谢》 - - 边贡 - - 梦想琅邪拟卜居,入山閒过一春馀。真缘病骨时相挽,可是高怀迥不如。鸣雨似闻深树鸟,跃波行见碧溪鱼。苏州雅调庐陵记,壁上谁今敢再书。
  • 古诗《寄彦思时在长安言游终南》 - - 文同 - - 日日望车马,君当何日还。 谈谐思衮衮,篇什爱关关。 大道风埃恶,长河冰雪顽。 相招早来此,拟欲问南山。
  • 古诗《吟轩·何以号吟轩》 - - 朱斗文 - - 何以号吟轩,疎窗矮屋椽。 纸抄唐绝句,壁写宋诗篇。 闲或支颐坐,慵来枕肘眠。 读他三两意,心下自欣然。
  • 古诗《题刘谏议祠·门傍高槐向晚开》 - - 吴宽 - - 门傍高槐向晚开,忠魂长绕故乡来。 诸生入学供蘋藻,使者停车治草莱。 展卷不平新史赞,赠官空系后人哀。 千年遗恨应难尽,谁念唐家有祸胎。
  • 古诗《夜闻风雨》 - - 马一浮 - - 细雨飘帘湿暗蛩,风声常乱寺楼钟。 残书老病犹遮眼,故锦尘埃不启封。 入坐何心驱鵩鸟,涉江谁与采芙蓉? 忧来此夕偏无寐,吹折门前几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