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杨万里的诗 > 炙蒸饼·圆莹僧何矮原文及翻译赏析

炙蒸饼·圆莹僧何矮

朝代:宋代诗人:杨万里时间:2023-04-07
圆莹僧何矮,清松絮尔轻。
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
炙手三家市,焦头五鼎烹。
老夫饥欲死,汝辈且同行。

诗人杨万里资料

炙蒸饼·圆莹僧何矮作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查看详情>>

杨万里古诗词作品: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池亭·小沼才阶下》 《溪行险绝·山不人烟水不桥》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寄广东提刑林谦之司业》 《霜夜·月影全无只有星》 《罗溪望夫岭·行役家家寄刀尺》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游西湖·春光欲动意犹迟

炙蒸饼·圆莹僧何矮原文及翻译赏析

炙蒸饼·圆莹僧何矮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殷睢宁伯岩弃官北归》 - - 申涵光 - - 苍藤遥挂野云间,白雪黄芽谱大还。不用海边求术士,风尘回首即仙班。
  • 古诗《月夜友至·踏来树影到柴门》 - - 林大川 - - 踏来树影到柴门,皓魄当空满十分。得好友时如对月,今宵对月又逢君。
  • 古诗《送桃岩成上人归本寺》 - - 严维 - - 长老归缘起,桃花忆旧岩。清晨云抱石,深夜月笼杉。道具门人捧,斋粮谷鸟衔。馀生愿依止,文字欲三缄。
  • 古诗《止酒·岂不卑醒态》 - - 王世贞 - - 岂不卑醒态,其如惜病何。衰颜渔父对,白眼酒人过。世事穷堪老,诗篇倚更多。春来空烂漫,吾计独蹉跎。
  • 古诗《咏怀·河转鹍鸡鸣》 - - 薛始亨 - - 河转鹍鸡鸣,雨歇凉风舒。佳晨期我友,洒扫洁庭除。斗酒蓄三年,蕙肴藉兰敷。敛容盼夕晷,怅望候君车。蹇谁阻中路,悔遁致交疏。区区恃忠信,君情安所如。叹息掩荆扉,枯槁仍独居。...
  • 古诗《瓮头春酒昔得之林中丞家近日孙生颖力能酿此酒岁暮独酌为作》 - - 陈廷敬 - - 风霜还饱旧时身,相劝愁多酒入唇。闭户不邀杯底月,隔年先探瓮头春。阴阳清浊元同器,黍麦低昂亦有神。一笑朱颜今宛在,黄公垆畔见何人。
  • 古诗《颂古·一念不起须弥山》 - - 释道颜 - - 一念不起须弥山,翻著襕衫退步看。直上拄天下拄地,言前荐得也颟顸。
  • 古诗《咏雪·冯夷剪水作冰花》 - - 黄淮 - - 冯夷剪水作冰花,幻出人间富贵家。檐溜凝寒珠错落,庭柯压翠玉交加。梁园赋就欢何剧,剡曲舟回兴可誇。安得登楼穷望眼,乾坤一色莹无瑕。
  • 古诗《次杨铁笛漫兴韵》 - - 胡奎 - - 南山北山眉黛青,日日载酒望湖亭。买得湖船十样锦,醉倒美人双玉瓶。
  • 古诗《集字联·吕氏博议》 - - 俞樾 - - 吕氏博议,自然通畅;中郎独断,大有发明。
  • 古诗《五日同钟樊桐、黄慎轩、方子公及两弟饮崇国寺僧房得家字》 - - 袁宗道 - - 老僧爱竹石,点缀似山家。密筱梳风冷,流觞逐水斜。谈慵思薤叶,颊醉吐榴花。一缕林烟歇,阇黎供露芽。
  • 古诗《鹧鸪天·同前》 - - 姚华 - - 春去春来不可名。潮生潮落打空城。东风一半谁输了,梦里梅花笛未横。春渐觉,梦频惊。词场重按酒中兵。十分春是梅和雪,才罢南枝一段争。
  • 古诗《酬沈比部叔成画梅见贻》 - - 欧大任 - - 西曹笔下古梅枝,不减江南杨补之。我有蘧园三百树,瑶林琼坞最相思。
  • 古诗《题显道人壁·心似寒灰不复然》 - - 杨亿 - - 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
  • 古诗《临江仙·西子溪头春到也》 - - 朱敦儒 - - 西子溪头春到也,大家追趁芳菲。盘雕剪锦换障泥。花添金凿落,风展玉东西。先探谁家梅最早,雪儿桂子同携。别翻舞袖按新词。从今排日醉,醉过牡丹时。
  • 古诗《送沈郎中·伪饰久终变》 - - 李觏 - - 伪饰久终变,真诚老益纯。官为郎位贵,家似旧时贫。去作吾民福,归寻楚水滨。他年名粗立,林下愿相亲。
  • 古诗《晚秋野外·隔岸茅茨低小》 - - 释文珦 - - 隔岸茅茨低小,临溪草径横斜。杨柳已无馀叶,芙蓉尚有残花。
  • 古诗《如梦令·家弟送蝶至》 - - 梁清标 - - 蝴蝶东家交映。捉送蕉林三径。惊醒老庄周,来弄碧阴晴景。偏胜。偏胜。点缀竹篱秋影。
  • 古诗《兰亭·上巳当佳节》 - - 李寄 - - 上巳当佳节,群贤集茂林。咏觞飞逸兴,泉石感清音。是日何风惠,斯文感至今。不知荒涧上,遥企亦何心。
  • 古诗《酬韩庶子》 - - 张籍 - -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