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张吉的诗 > 重泛府江三绝·曾舞戎轩破阵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重泛府江三绝·曾舞戎轩破阵云

朝代:明代诗人:张吉时间:2023-04-05
曾舞戎轩破阵云,血痕犹隐岸花芬。
齁齁赤子都安寝,敢记当时尺寸勋。

诗人张吉资料

重泛府江三绝作者张吉

生卒:1451-1518。介绍:明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 查看详情>>

张吉古诗词作品: 《送王世赏大参拜表入京》 《和李茂卿大理见寄》 《拜少保于公遗像》 《和季广陈宪副阳朔题壁》 《东流·江北踏将遍》 《次韵送廖敷锡东归》 《寄别节斋王都宪抚治湖广地方》 《松岩八景·岭松冬秀》 《桂林杂题·奴刚持酒到沙头》 《永慕堂诗·有堂不忍登

重泛府江三绝·曾舞戎轩破阵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重泛府江三绝·曾舞戎轩破阵云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水红花·酆都将到事临危》 - - 佚名 - - 酆都将到事临危。怎徘徊。心中惊惧。眼看万山剑树。四望黑云迷。无倚靠苦奔驰也啰。
  • 古诗《再祝徐衡阳·髯翁捋髯生青虹》 - - 阮大铖 - - 髯翁捋髯生青虹,醉骑黄鹤淩天风。吹箫不妨挟秦女,缩地将以参壶公。参壶公,历天姥,赤豹离奇彩鸾舞。宁能嚄唶如东方,长向金门啄腥腐。余与相逢天台畔,烟驾嘲君何汗漫。为摘零星松桂枝,洞门细煮桃花饭。 ...
  • 古诗《送赵公远往建康》 - - 张元干 - - 王孙朝谒去,功业叹流年。强项今三已,栖迟未九迁。笑谈曾击贼,谋略合临边。秋雨长干路,归时且著鞭。
  • 古诗《清晓·清晓轻传一信风》 - - 何应龙 - - 清晓轻传一信风,花添红粉草添茸。画楼十二栏干曲,春在珠帘第几重。
  • 古诗《送金德润主事改选南京便养》 - - 吴宽 - - 清晓辞朝去,离颜带笑欢。但知因养母,不道是之官。路指桃花渡,衣冲麦秀寒。钟山如有待,江上作龙蟠。
  • 古诗《题汉州妓项帕罗》 - - 张俞 - - 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惜妖娆。从今唤作杨台柳,舞尽春风万万条。
  • 古诗《征妇词·日日妆楼望雁回》 - - 王镃 - - 日日妆楼望雁回,雁回郎不寄书来。谁知别后身宽窄,欲送寒衣未敢裁。
  • 古诗《九日偕沈浚之饮天长寺昌上人所》 - - 刘泰 - - 佳节青山懒去登,共缘西郭访名僧。壶虚暗滴莲花漏,衣薄寒生柿叶绫。拟薙白头归净社,欲留红日系长绳。与君且尽杯中物,有约重来恐未能。
  • 古诗《绝句·离坎若还无戊己》 - - 张伯端 - -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舍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 古诗《字字双·杨丝柳丝桥复桥》 - - 易顺鼎 - - 杨丝柳丝桥复桥,蘋叶蘋花潮复潮。红楼月子高复高,吴娃艇子摇复摇。
  • 古诗《送顾子敦赴河东》 - - 黄庭坚 - - 家在江东不系怀,爱民忧国有从来。月斜汾沁催驿马,雪暗岢岚传酒杯。塞上金汤惟粟粒,胸中水镜是人材。遥知更解青牛句,一寸功名心已灰。
  • 古诗《再叠尧峰山字韵诗》 - - 张英 - - 总是尘劳塞两间,何人肯放此身閒。惟馀老子痴顽性,隐几时犹梦故山。
  • 古诗《木兰花慢·题悼兰集》 - - 寇梦碧 - - 驻娭光片影,忍重忆旧欢盟。尽贳醉钗边,邀歌扇底,心迹双清。新醒漫赁泪浣,托微波弦上有流莺。啼损幽兰露眼,护花谁系金铃。层城一夕返云輧,愁草瘗花铭。奈梦断香销,曲终人远,空吊湘灵。星星鬓丝渐改,到中年哀乐便无名。一样伤春身世,杨花不算飘零。...
  • 古诗《金陵咏古·玉树新声久不弹》 - - 钱大昕 - - 玉树新声久不弹,黄奴去后思无端。云随铁骑来桃叶,水汲银瓶冷井阑。歌舞曾闻袁学士,江山犹恨孔都官。迷楼亦是销魂地,一样䋣华取次看。
  • 古诗《喜而赋寄·小熙春馆敞离筵》 - - 金朝觐 - - 小熙春馆敞离筵,泥爪新痕尚宛然。鸿雁依群冲雪至,卿云辞岫被风还。重经花县犹今我,无事琴堂亦散仙。闻道君家有金穴,可能资助邓通钱。
  • 古诗《浣溪沙·听雨》 - - 刘琬怀 - - 坐对银釭细细挑。停针忽听响萧萧。几声风骤打窗寮。多事檐前悬铁马,无端庭畔种红蕉。总拼不寐到明朝。 
  • 古诗《寄内·离家不道多时别》 - - 许景衡 - - 离家不道多时别,在路俄惊两月阑。漫有传筒将委曲,祇容书历报平安。文园虽得相从乐,明月长思一处看。早晚征鞍过天姥,寄声草草具杯盘。
  • 古诗《次韵俞德翁述怀》 - - 陈渊 - - 事业无媒祗漫劳,平生于世一牛毛。三年万里看飞雪,不向人前愧缊袍。
  • 古诗《和洛笋小发·叔夜青山肯长往》 - - 晁补之 - - 叔夜青山肯长往,不应石髓化山坚。 君会箨龙才小发,恐君心未老伊川。
  • 古诗《六绝·学校不兴名教衰》 - - 曾丰 - - 学校不兴名教衰,公其一力主张之。 三千弟子还初籍,六一先生入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