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吴妍因的诗 > 重游西湖杂写·十年九不到西湖原文及翻译赏析

重游西湖杂写·十年九不到西湖

朝代:现代诗人:吴妍因时间:2018-12-06
十年九不到西湖,今日重来相识无?
犹有同游诸伴侣,孤山休笑我身孤。

诗人吴妍因资料

重游西湖杂写作者吴妍因

吴研因,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原名辇嬴,江阴要塞贯庄人。1906年毕业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早年曾任江阴县立单级小学和上海尚公学校校长,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属小学主..... 查看详情>>

吴妍因古诗词作品: 《自姑苏车抵金陵》 《偕游西湖杂写》 《谑柳·笑倚斜阳岸》 《蛾眉七绝·莲花峰下斗腰支》 《半园戏咏·有情处处成佳趣》 《重游西湖·开罢山茶与玉兰》 《中秋对月·遥怜关塞月》 《植园杂感·垂杨犹是旧风华》 《桃花步韵·春归桃叶渡》 《蛾眉七绝·约法新颁佥意同

重游西湖杂写·十年九不到西湖原文及翻译赏析

重游西湖杂写·十年九不到西湖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钱塘怀古·几日青鞋踏翠微》 - - 邓廷桢 - - 几日青鞋踏翠微,松关竹坞是耶非。春衫酒涴痕犹在,雪爪泥融印已稀。西崦流云遮塔重,东风吹雨过江飞。花开陌上增惆怅,好唱钱王缓缓归。
  • 古诗《毛公坛小游仙词》 - - 汪琬 - - 檄取山灵埽洞门,归来重访旧坛云。月明时节开清宴,先约南邻墨佐君。
  • 古诗《山家小憩即景效药名体》 - - 戴炳 - - 柴门通草径,茅屋桂枝间。修竹连翘木,高松续断山。仰空青荫密,扫石绿花斑。傍涧牵牛饮,白头翁自闲。
  • 古诗《正德十四年·黄牌使者出行营》 - - 郑善夫 - - 黄牌使者出行营,选舞徵歌倾卫城。报道儒生饬士马,南州叛贼一时平。
  • 古诗《颂古·法战从来许克宾》 - - 释道颜 - - 法战从来许克宾,掣旗夺鼓两分明。直须尽法方无愧,老汉他年要话行。
  • 古诗《秀华续咏·二乔》 - - 黄金石 - - 姊妹花开并蒂妍,江干横架枉情牵。羡卿何福能修到?嫁得英雄又少年。
  • 古诗《钤山夜别简侍御得宽字》 - - 严嵩 - - 柱史来天上,相过坐夜阑。霜威清暂假,月色好同看。晨渡河冰壮,春浮楚泽宽。台臣纲纪地,送子见才难。
  • 古诗《磊落·磊落襟怀人不知》 - - 丘葵 - - 磊落襟怀人不知,回头堪叹亦堪悲。杯残炙冷穷工部,齿豁头童老退之。十事有九不如意,百年踰八欲何为。早知人世暗如漆,只合灶间食蛤蜊。
  • 古诗《初春登北阁送张潜庵游临潼》 - - 袁佑 - - 归程应不远,想在麦花秋。客路枌榆社,家园杜若洲。晓风吹梦蝶,春树听鸣鸠。酒伴君能访,终南有醉侯。
  • 古诗《题春山李基道小园》 - - 戴复古 - - 潇洒数椽屋,旋营花竹坡。心宽忘地窄,亭小得山多。共赏春晴好,其如客醉何。栖鸾将远举,宁久盼庭柯。
  • 古诗《江行·一望烟波阔》 - - 黄景仁 - - 一望烟波阔,狂歌亦扣舷。乱帆随落日,白浪卷长天。山向金焦起,秋从鸿雁还。六朝无限恨,江水自年年。
  • 古诗《北征回銮诗·锐旅怀忠节》 - - 赵恒 - - 锐旅怀忠节,群胡窜北荒。坚冰销巨浪,轻吹集隹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 古诗《题徐元叹落木庵》 - - 陆琏 - - 栖岩有精舍,窈窕挂藤萝。天与幽人占,山偏落木多。连峰当户立,一涧绕门过。近有离骚作,非因学楚歌。
  • 古诗《杂书·荠堇不同味》 - - 顾清 - - 荠堇不同味,萧兰不共根。云鹏与斥鴳,所乐各有存。本是麋鹿性,而当絷缨繁。缨繁已自困,更使舞当轩。方将龁野槁,难报刍秣恩。
  • 古诗《鹧鸪天·舔药飞升即是仙》 - - 杨启宇 - - 舔药飞升即是仙,却怜毛羽未全删。支离行止偏邀宠,颠倒冠裳更结欢。恣喜怒,撒娇憨,居然执笏列朝班。滑稽最是琼华宴,醉踞莲台叱众参。
  • 古诗《鹊踏枝·细意一春都易尽》 - - 陈永正 - - 细意一春都易尽。只有心期,逐日添幽困。纵惜年光犹有恨。谁禁晓镜添朱粉。莫道楼高花不近。明日临轩,便是凋残信。昨夜雨风寒未隐。折花须上青青鬓。
  • 古诗《秋兴·流萤寒照繐帷空》 - - 张萱 - - 流萤寒照繐帷空,泪溅黄花缀故丛。雁到巧先孤枕畔,梦来偏向五更中。吹霜柳带销残碧,浥露蕖衣堕晚红。为忆湘灵江上曲,正随明月嫁秋风。
  • 古诗《竹屋·爱苔无爱竹》 - - 许及之 - - 爱苔无爱竹,戒勿长儿孙。竹屋偏宜雪,何妨种满园。
  • 古诗《吊黄学士·自古兰衰早》 - - 欧阳修 - - 自古兰衰早,因令蕙叹深。 书遗茂陵◇,病作越乡吟。 蒿里无春色,闽山蔽夕阴。 空嗟埋玉树,◇志永沉沉。
  • 古诗《临江仙·自对千差无可取》 - - 尹志平 - - 自对千差无可取,心闲一境堪凭。真常不昧谷神清。群魔从此灭,一点自圆成。 物外清吟唯独乐,人间宠辱何惊。劝君速悟问前程。要求真实相,休论假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