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洪的诗 > 追和下若大雄寺汪内相陈朝桧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追和下若大雄寺汪内相陈朝桧诗

朝代:宋代诗人:李洪时间:2018-03-20
斮骨刳心操凛然,盘根厚地老逾坚。
八千椿木应同寿,十五尧蓂莫纪年。
辱井已荒伤故国,琼枝无复盗春权。
六朝陈迹空馀此,阅世真成叹逝川。

诗人李洪资料

追和下若大雄寺汪内相陈朝桧诗作者李洪

李洪,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 查看详情>>

李洪古诗词作品: 《送家叔通守光山》 《国一禅师塔·蓬径安禅五百年》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 《雨中见简·蛙黾几争席》 《过瑞林院·薄暮丹洋宿》 《因成·越角倦游客》 《送家叔通守光山》 《菩萨蛮·寒山横抹修眉绿》 《雨中过幽居寺》 《送徐致州交代赐第归亲庭

追和下若大雄寺汪内相陈朝桧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追和下若大雄寺汪内相陈朝桧诗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画屏秋色·九日登阁》 - - 梁清标 - - 雨后烘晴日。凭槛望万井烟光如织。击筑声沉,金台砌冷,依然秋色。檀树影参差正满目觚棱丹碧。都付与登高客。看丛菊郊原,夕阳宫阙,可有柴桑送酒,龙山邀屧。寂历。风烟似昔。空搔首古今陈迹。江天组练,水犀楼橹,何时休息。碣石馆重开谈天又见词人集。题遍乌丝斑笔。群醉向垆头,千载...
  • 古诗《偈颂·约束万象》 - - 释智愚 - - 约束万象,耸动人天。风云会合,来自日边,纵饶海口亦难宣。
  • 古诗《送别史佥·二月寒如此》 - - 方岳 - - 二月寒如此,君胡不少留。夕阳随水去,春草泥人愁。江上三年别,诗边两鬓秋。折腰贫尚尔,天地一扁舟。
  • 古诗《婺州山中·作畎捉檐卸》 - - 张表臣 - - 作畎捉檐卸,呼田欸乃侬。山塘莫车水,梅雨正分龙。
  • 古诗《栟榈山·昔年曾到武夷山》 - - 方誉 - - 昔年曾到武夷山,今日栟榈彷佛间。仙子不知何处去,漫留踪迹在尘寰。
  • 古诗《赋得大道柳八章》 - - 姚燮 - - 荡子天涯别,闺人日夕愁。春风撩绣陌,晓色倚妆楼。锦字缄方启,车轮行未休。待须攀折寄,清露泫先流。
  • 古诗《清平乐·唏嘘堂上》 - - 程滨 - - 唏嘘堂上,举世谁无妄。惟有军持成宝相,矫若游龙荡漾。长空夜影青青。平添雪后心情。莫道能医心病,终朝郁郁为名。
  • 古诗《金台夕照·春日台空霸气消》 - - 戴缙 - - 春日台空霸气消,黄金已尽草萧萧。即今盛世兴贤哲,燕市无劳买骏招。
  • 古诗《玉兰·皎皎玉兰花》 - - 王谷祥 - -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
  • 古诗《水心亭四景为文用题》 - - 陈爟 - - 上方层阁枕溪浔,潮送钟声出梵林。斜日半村僧定晚,高人从此涤尘心。
  • 古诗《寄山中诸子·大好随身五尺藜》 - - 成鹫 - - 大好随身五尺藜,临行遗落石房西。青山久客不归去,白发老僧凭借携。忆昨破鞋乘月往,有时高笠与云齐。秋来胜事知多少,辜负堂前古木樨。
  • 古诗《雪中忆再用前韵》 - - 杨旦 - - 谁返东风柳絮魂,一时枯朽尽沾恩。漫空解作便娟态,刻地浑无剪烛痕。拥彗酷怜和月扫,烹茶拟欲带云吞。纱窗此夕明于昼,怪底栖鸡误晓昏。
  • 古诗《寓中见花为李挥使口号》 - - 陈繗 - - 关王庙里一枝花,开遍东风占物华。想见当时英迈处,于今都属李侯家。
  • 古诗《惠州西湖杂诗》 - - 丘逢甲 - - 门题山水小蓬瀛,前辈传经讲席横。一片湖云遮不住,藕花深处读书声。
  • 古诗《次韵吴教授题子应山斋》 - - 刘子翚 - - 芒鞋竹杖日随身,所向逍遥乐任真。强健挂冠非矫俗,荣华得路转迷人。爱山兀兀常心醉,与世悠悠只貌亲。最晚论交欣得子,一樽犹足慰漂沦。
  • 古诗《撷芳词·采兰》 - - 森川竹蹊 - - 临幽谷。寻幽馥。可怜世外佳人独。捋芳草。盈怀抱。望断天涯,赠谁投了。思三复。愁千斛。伤心懒把离骚读。双头好。同心小。采来又恨,梦遥人杳。
  • 古诗《寄李群亮纽约》 - - 傅子馀 - - 水环西陆早知津,寄籍遐邦自有邻。月转周瀛殊昼夜,花开异域几冬春。妻贤忒擅持家术,客好先酬去国身。穷海梦回三万里,故人何惮一书频。
  • 古诗《忆江阴呈介甫》 - - 王令 - - 江上城隍古镜中,城边山色翠屏风。 鱼虾接海随时足,稻米连湖逐岁丰。 泰伯人民堪教育,春申沟港可疏通。 朱轮天使从君欲,异日能忘笑语同。
  • 古诗《雨中水阁闲眺》 - - 苏泂 - - 两山正作修眉绿,一水犹如疋练横。 竟日书窗览今古,几年人世少豪英。
  • 古诗《沪渎龙王庙晚眺》 - - 袁凯 - - 沪渎高城今已残,独余木叶洒惊湍。 风云浩荡时将暮,江水萧条龙亦蟠。 千里吴乡多战伐,孤舟蜀客转饥寒。 弊裘涕泪兼新旧,终日思家敢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