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徐鹿卿的诗 > 子野惠竹·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野惠竹·

朝代:宋代诗人:徐鹿卿时间:2023-04-05
食根为

诗人徐鹿卿资料

子野惠竹作者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 查看详情>>

徐鹿卿古诗词作品: 《杂兴·荒凉横浦郡》 《追挽监簿李公》 《寿提举陈秘丞》 《兴教寺劝农呈史君》 《爱山堂·自有堂来三换扁》 《之官过赣滩·滩声嘈杂怒轰雷》 《次史君喜雨偈韵》 《杜子野寄云山兰石四画且以近诗来和韵酬之》 《观钓·热犹造请褦襶子》 《再用前韵送地图

子野惠竹·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野惠竹·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王演之·驱车度宛洛》 - - 边贡 - - 驱车度宛洛,归路及春深。杳杳还家梦,悠悠去国心。青山临古渡,白日下丰林。憔悴逢渔父,应为泽畔吟。
  • 古诗《怀丰携具同诸子饮莼芗舸分韵得乡字》 - - 吴绮 - - 子荆高致不寻常,蛮榼携来坐晚凉。桐叶碧喧过急雨,竹梢红剩袅残阳。隋桥正有吹箫恨,漆室徒烦倚柱伤。金垒满前须酩酊,肯教薄醉不成乡。
  • 古诗《端州宝月台联》 - - 方浚师 - - 对面即星岩,七朵芙蓉呈绮丽;赏心倾露盏,一池菡萏正芬芳。
  • 古诗《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 - - 梅尧臣 - - 处外诸侯重,居朝圣主知。妖逢庚子日,梦异武丁时。归椁关山远,凝笳道路悲。欲传千古迹,佐世本无为。
  • 古诗《云门山绝顶新构小亭》 - - 杨应奎 - - 云门高削金芙蓉,晶荧空旷走游龙。何处高人在空谷,乃向危颠结华屋。亭亭独立古石坛,长风飒飒动高寒。星辰错落手可攀,玉女夜行锦囊翻。自是孤绝可独往,白榆朱草次第长。轩栋虚白趁高卧,吐纳沆瀣心神爽。...
  • 古诗《读怡园主人作勉成四绝录请哂政》 - - 章钟岳 - - 老朽生平不解诗,唫髭撚断未成思。主持风雅诸君事,我只叨陪酒一卮。
  • 古诗《和左司元郎中秋居》 - - 张籍 - - 闲来松菊地,未省有埃尘。直去多将药,朝回不访人。见僧收酒器,迎客换纱巾。更恐登清要,难成自在身。
  • 古诗《题画寄邬玄中》 - - 罗亨信 - - 石榴雨绽珍珠颗,山鸟风梳翡翠翎。遥忆故人千里外,画图聊寄别离情。
  • 古诗《十六字令·翩》 - - 李慈铭 - - 翩,豆蒄梢头碧玉年。妆才竟,小扇立花前。
  • 古诗《踏云行·赠冯守慈》 - - 马钰 - - 男女虽亲,死生难躲。浮名浮利浮云朵。万缘一撇恰如无,长生路上修仙果。玉户频开,金关紧锁。灵珠里面持经课。功成轻举踏云行,大罗天上端严坐。
  • 古诗《醉中题画扇·青山云去后》 - - 周瑛 - - 青山云去后,古树鹤来初。安得结茆屋,闭门观古书。
  • 古诗《和邓慎思重九考罢试卷书呈同院诸公》 - - 余干 - - 庭实方期国士充,知音须办铎符钟。孔融爱客樽常满,摩诘思亲节又逢。鸟养任真终自适,彘谋伤性竟谁从。开门预计无多日,犹起清愁暮霭浓。
  • 古诗《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篙篙如箭复如弓》 - - 屈大均 - - 篙篙如箭复如弓,苦水何当又苦风。绝似射潮罗刹浦,素车白马与争雄。
  • 古诗《雪里寻梅·逋仙冻欲僵》 - - 叶颙 - - 逋仙冻欲僵,春色恼吟肠。绕树全无影,满身都是香。
  • 古诗《御街行·画廊》 - - 董以宁 - - 画廊窗小蝉纱护。彷佛巫山云路。人来花下看模糊。几把玉郎呼误。一回才是,临风鹤氅,真个花间度。殢如朝雨浓如雾。多少情怀未诉。脱将锦臂与郎添,早虑归时多露。一番欢爱,一番惆怅,两两频回顾。 ...
  • 古诗《河中戏作绝句》 - - 晁说之 - - 人物英雄异姓王,山河生气尚光鋩。 可怜只解夸佳丽,花落春空更断肠。
  • 古诗《蓦山溪·春光如许》 - - 张震 - - 春光如许。春到江南路。柳眼弄晴晖,笑梅老落英无数。峭寒庭院,罗幕护窗纱,金鸭暖,锦屏深,曾记看承处。 云边尺素。何计传心缕。无处说相思,空惆怅朝云暮雨。曲阑干外,小立近黄昏,心下事,眼边愁,借问春知否。...
  • 古诗《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 - - 赵蕃 - - 有竹相娱道岂孤,信知造物未遗予。 交游更许得奇士,保社却嗟无定居。 怀玉近传酬倡集,荆溪与说往还书。 世人徇利轻翻覆,我辈百年端一如。
  • 古诗《呈丘运使·奔逸闻千里》 - - 赵蕃 - - 奔逸闻千里,飞腾见九迁。 禁途才咫尺,玉节屡回旋。 看即自天下,催归夜席前。 如怜落鸢外,为遣反驱边。
  • 古诗《履道西门·履道西门独掩扉》 - - 白居易 - - 履道西门独掩扉,官休病退客来稀。亦知轩冕荣堪恋,其奈田园老合归。跛鳖难随骐骥足,伤禽莫趁凤凰飞。世间认得身人少,今我虽愚亦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