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陈逸云的诗 > 醉花阴·游南通狼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花阴·游南通狼山

朝代:现代诗人:陈逸云时间:2023-04-06
浅碧苔痕妆石洞。
花径秋藤重。
疏林冷叶红,画里江山,且把新诗讽。
晚霞沵处钟声送。
惊破人间梦。
独立最高峰,南北东西,又见烽烟动。

诗人陈逸云资料

醉花阴·游南通狼山作者陈逸云

陈逸云(1908-1969),字山椒,女,东莞茶山陈屋村人。自幼喜男装。初中毕业后,仅读一年师范,即越级考上广东大学。1927年,毕业于法科系,任国民党广州党部干事兼《国民日报》记者。曾参与组织女权运动大同盟,..... 查看详情>>

陈逸云古诗词作品: 《浪淘沙·渝州秋夜》 《调笑令·午梦。午梦》 《定风波·长江晚眺。时由粤往武汉,就读中央学术研究院》 《浪淘沙·青海检阅骑兵,马继援任总指挥》 《卜算子·夜感。时客美国西雅图》 《菩萨蛮·乌兰花劳军》 《忆江南·五峰秀,气象万千娇》 《长相思·寄外子》 《调笑令·垂幔。垂幔》 《醉蓬莱·西峰古刹

醉花阴·游南通狼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花阴·游南通狼山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罗判官使日本》 - - 金九容 - - 十幅春帆挂顺风,须臾直到海天东。雄兵百万应无赖,寸舌能成盖世功。
  • 古诗《戏仿韩致光体》 - - 张镃 - - 意懒风前侧帽檐,落梅红在麦修纤。归家说尽单行处,可奈温香翡翠奁。
  • 古诗《丰城县感张雷得剑之事作》 - - 王慎中 - - 昔人求宝剑,绝识理无违。此地闻言是,今来满目非。空馀埋后土,不见斗间辉。神物终难测,知从何处飞。
  • 古诗《偈颂·新年佛法》 - - 释法薰 - - 新年佛法,一切成现。明去暗来,三头两面。灵利衲僧,犹隔一线。更问如何,脑后拔箭。
  • 古诗《重游峡山留题示朱惟四》 - - 李孙宸 - - 峡出空江系客舟,重来风物阅三秋。青山纵解故人识,白日谁堪大药留。寺以飞来云不散,地从得主胜如幽。报君志乘惭玄晏,彩笔宁忘此日酬。
  • 古诗《病起·今日天无风》 - - 陈镒 - - 今日天无风,肺气稍平和。起行庭户外,好鸟鸣脩柯。园花忽烂漫,林笋出已多。物情各向荣,余亦散沈疴。虽当兵戈际,幸此居山阿。有子识生理,解种桑与禾。但知田园乐,禄仕夫如何。...
  • 古诗《又一绝·能比桃源去路迷》 - - 史浩 - - 能比桃源去路迷,洞天乞得在湖西。南雷九咏增光甚,多谢雄篇再品题。
  • 古诗《赠蕡之抱瓮园》 - - 魏裔介 - - 垂柳当年手自栽,每逢佳兴几徘徊。青山近矣何曾厌,明月依然莫浪猜。粗粝炊成野老饭,松醪饮尽葛天怀。不知人世兴亡事,一曲长歌酒百杯。
  • 古诗《箜篌谣·结交在相得》 - - 无名氏 - - 结交在相得,骨肉何必亲。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人。不见高颠树,摧杌下为薪。岂甘井中泥,时至出作尘。
  • 古诗《谭比部出巡常州》 - - 游朴 - - 朱轓初驾晓风轻,五马如龙出汉京。露冕褰帷新受宠,云司簪笔旧知名。千家罨画行歌洽,一壑风烟坐啸清。闻说洮湖梧百尺,政城端听凤凰鸣。
  • 古诗《偶闻有感·鲸豗海翻飞陆尘》 - - 王令 - - 鲸豗海翻飞陆尘,铁房孤剑枯紫鳞。挤排壮士仆不起,天公始自誇为神。谁令夷路牙蘖横,不拔不锄安得平。长星作彗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
  • 古诗《玉楼春·叠韵谢童挥使报鹊喜》 - - 夏言 - - 西园日日烦君到。喜信仍能报吾早。翚翼应占莞簟祥,鹊巢自是熊罴兆。仙楼高出云林杪。每藉经营心力巧。会当荐尔隶司空,岁晚还膺天上诏。
  • 古诗《忆江南·成都好,晴日卖花天》 - - 胡延 - - 成都好,晴日卖花天。玉局观边羊角旆,黄师塔畔鸭唇船。桥市小游仙。
  • 古诗《白华园作·一阳生小雪》 - - 屈大均 - - 一阳生小雪,梅蕊已纷纷。梦里知开落,香多竟不闻。
  • 古诗《读西史·一卷蓝书纪女皇》 - - 连横 - - 一卷蓝书纪女皇,东西南北国旗扬。英伦三岛弹丸地,薄海皆称撤逊强。
  • 古诗《送徐照还旧山》 - - 徐玑 - - 城闉多汨没,宜尔向村居。蔬茹餐僧饭,香茶读古书。秋潮侵岸满,晓月带星疏。相送未相忆,相期同荷锄。
  • 古诗《茅斋·红杏园林雨过花》 - - 戴表元 - - 红杏园林雨过花,远陂深草乱鸣蛙。 春风不问茅斋小,自向阶前长笋芽。
  • 古诗《汲江亭中秋得江字》 - - 黄克晦 - - 云雨黄昏无处所,虚亭凉色满空江。 客中良夜秋三五,水底青天月一双。 露气凝珠依玉树,桂花飞霰落银缸。 相看况有同心在,弄影酣歌坐竹窗。
  • 古诗《戏题秉叔燕月之什》 - - 祝允明 - - 一饮琼浆骨不尘,五陵才子笔通神。 帘前队队红妆坐,谁识当年姓沈人。
  • 古诗《漾陂晚望》 - - 司马扎 - - 远客家水国,此来如到乡。何人垂白发,一叶钓残阳。 柳暗鸟乍起,渚深兰自芳。因知帝城下,有路向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