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陈维崧的诗 > 南乡子·捣衣 > 趁了西风返故林的意思

趁了西风返故林

朝代:清代诗人:陈维崧出自:南乡子·捣衣时间:2023-04-29
悄倚缭垣阴,蓦听谁家响暮砧。
不是此声听不得,关心。
自惜离愁万种深。
夜梦别秋衾,趁了西风返故林。
满巷砧声都一样,沈吟。
黄叶村扉那处寻。

诗人陈维崧资料

趁了西风返故林作者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 查看详情>>

陈维崧代表作品: 《满庭芳·咏宣德窑青花脂粉箱为莱阳姜学在赋》 《丰乐楼·辛酉元夜同蕺山赋》 《玉山枕·秋夜较亡友史远公青堂词卷竟凄然缀此》 《菩萨蛮·和龚伯通寄于生用原韵》 《江城子·戏写姬人领巾》 《离亭燕·雨中将发梁溪》 《满江红·赠溧阳王参戎》 《玉梅令·南耕所葺书舍颜曰梅庐。昨始移得古梅一株遽以誇我走笔戏柬》 《夜游宫·秋怀》 《菩萨蛮·梨花簌簌飞红雪

趁了西风返故林的意思

该词以怨妇的口吻,描写主人公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全词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古时捣衣,多在秋夜进行,试想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四下悄无声息,只能听见萧瑟的砧杵声一下一下地响起,这是何等凄凉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捣衣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

查看详情>>

注释①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②鸳瓦:即鸳鸯瓦。③支枕怯空房:谓空房独处...

查看详情>>

《南乡子·捣衣》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鸳鸯瓦遭秋霜无情打击,主人公想遥寄寒衣却暗自神伤,下片写主人公“怯空房’’的“凄凉”景况,以至“断肠”的愁苦之情。全词层层递进,呈现出一种“灰色”的格调,感人至深。该词虽亦用传统题目,但却有其特定的情境...

查看详情>>

趁了西风返故林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