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白居易的诗 > 缚戎人 > 垂手齐声呜咽歌的意思

垂手齐声呜咽歌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出自:缚戎人时间:2023-04-17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著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诗人白居易资料

垂手齐声呜咽歌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白居易代表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垂手齐声呜咽歌的意思

白居易写过组诗《新乐府》五十首,首首都是“即事名篇”,《缚戎人》就是其一。“新乐府”是对旧乐府而言,初唐诗人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写乐府诗外,有的还另立新题。辞为乐府,声律不拘,故称为新乐府。“戎人”是我国古代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但《缚戎人》这首诗中所写的“戎人”,其实并非...

查看详情>>

注释缚戎人:被绑缚的戎人。戎人是古代时西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俘获的吐蕃人。 唐代边防有“捉生”之说,即擒获敌方俘虏以报功,但到后期捉良冒功的现象十分严重。驱。驱赶。秦:指长安。矜:怜悯,同情。徙:迁移。吴与越: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黄衣小使:指押解俘虏的宦官。黄衣,唐代宦官品服中最低的服色。使,指宫使,即宦...

查看详情>>

《缚戎人》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乐府诗,系《新乐府》第二十首。该诗通过刻画一名冒死从吐蕃强占的陇右地区逃回唐朝、却被当做吐蕃人而含冤流放的一名汉族百姓的形象,以表现“达穷民之情也”的主旨,并鞭挞了唐王朝政策的错误和社会的黑暗。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也有同名诗。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由盛转衰,青藏高原...

查看详情>>

垂手齐声呜咽歌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