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魏晋诗人 > 曹丕的诗 > 与吴质书 >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的意思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朝代:魏晋诗人:曹丕出自:与吴质书时间:2018-08-30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技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丕白。

诗人曹丕资料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作者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 查看详情>>

曹丕代表作品: 《广陵于马上作诗》 《大墙上蒿行》 《诗·回头四向望》 《诗·酒人献三清》 《善哉行·朝日乐相乐》 《上留田行·居世一何不同》 《至广陵于马上作诗》 《陌上桑·弃故乡》 《秋胡行·尧任舜禹》 《董逃行·晨背大河南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的意思

《与吴质书》是曹丕书信的代表作。在整理朋友文稿的过程中,作者睹文思友,有感而发,流露出对朋友真挚、深厚的感情。整篇文章风格清丽婉约,语言优美流畅,读来流利顺畅,朗朗上口,全文可以划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借《诗经·东山》中的诗句,来表达了分别之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用典表情、情深意切、手法婉转.轻轻一句便点出了朋友问深厚...

查看详情>>

注释(1)原题作《与吴质书》,据四库影印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四改。《三国志·魏志·吴质传》注引《魏略》云:"(建安)二十三年(218),太子又与吴质书。"在此信中,曹丕回忆与建安诸子流连诗酒的欢快情景,简评他们的文学成就,流露出怀念之情和对岁月的迁逝之悲。情真意切,平易晓畅。吴质,字季重,博学多智,官至振威将军,封列侯,与...

查看详情>>

《与吴质书》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丕给吴质写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既追念往事和亡友,也想起未来文坛和个人情况,以抒情为主,又有叙事和说理,并熔三者为一炉。他仿佛面对自己过去共同游宴的幸存者,开诚相见,娓娓而谈,倾诉衷肠,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矫揉造作。他对亡友情感的表达是真挚恳切的,而对他们文学成就的评论是公允客观的,令人如...

查看详情>>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