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杜牧的诗 >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的意思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朝代:唐代诗人:杜牧出自: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时间:2017-05-04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诗人杜牧资料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作者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查看详情>>

杜牧代表作品: 《张好好诗》 《题桐叶·去年桐落故溪上》 《帘·徒云逢剪削》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秋感·金风万里思何尽》 《屏风绝句·屏风周昉画纤腰》 《安贤寺·谢家池上安贤寺》 《醉题·金镊洗霜鬓》 《池州清溪》 《寄桐江隐者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的意思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也无非为了映托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笔,倾泄了满腔感喟。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已经难于控制了。“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这一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

查看详情>>

注释 ⑴九峰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一作“九华楼”。 ⑵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内心。 ⑶芳草:象征贤者。即:一作“始”。 ⑷“睫在”句:用比喻批评白居易评价不公,发现不了近在眼前的人才。长:一作“犹”。 ⑸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张公子:指张祜。 ⑹...

查看详情>>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为抒情名篇。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至六年(846年)杜牧池州刺史任上。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白居...

查看详情>>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