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本性

朝代:清代诗人:陈文述出自:黄鹤楼考·武昌黄鹤楼其说不一时间:2023-04-30
武昌黄鹤楼其说不一。
辛家酒楼有道士榴皮画鹤于壁,引手拍之,鹤能下舞,因以娱宾,辛氏因此致富。
十年后道士来吹铁笛,乘鹤而去,辛氏于其地建楼曰辛氏楼,见感恩录,此一说也。
荀瑰字叔伟,事母孝,好属文及道术,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有驾鹤之宾降自霄汉,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见任昉述异记,此又一说也。
费祎登仙,常驾黄鹤憩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则唐阎伯瑾黄鹤楼记引图经所载也。
又云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则伯瑾作记本意也,此又一说也。
湖北通志引述异记,以“文伟”为“叔伟”之误,并云宋张栻亦辨其非,此又一说也。
国朝朱石君太傅费公祠记引阎文,谓述异记所载遇仙者荀叔伟,其所遇之仙则费文伟也,并考费公为江夏鄳人,鄳为今之罗山,此又一说也。
综而论之,辛家酒楼所遇之道士,当即费公。
神仙多情,不忘故乡,如丁令威化鹤归来,是其证也。
榴皮色黄,故所画之鹤即黄鹤。
或于辛氏有夙缘,故假游戏俾令致富,神仙往往然也。
辛氏即其地建楼曰辛氏楼。
然述异记梁任昉所作,纪荀叔伟事已名黄鹤楼,则辛氏楼即黄鹤楼,梁代以前已有此名也。
黄鹄山阳有费袆洞,世传文伟修仙于此,洞失已久,天启中修武当宫得之,或费公未入蜀之先,于此读书学道,故千载以后魂魄犹恋恋于此,未可知也。
而今以黄鹤楼归之吕仙,则亦有说黄鹄矶上有洞,世传吕公洞。
陆游入蜀记谓之仙洞,又有石上掷桃之异,又仙枣亭题诗,末书吕字,是吕仙亦尝至此。
江山形胜,仙驾往往留踪。
南齐书载仙人王子安亦尝乘鹤过此也。
盖吕公,才人善诗,举进士不第,弃而学仙,故北海苍梧,遨游八极,是其本性,海上白驹场则四过之,钱塘西湖则三过之,岳阳三醉之作非仙者不能道,即其三戏白牡丹或亦点化佳丽脱尘离世之苦心,才人本色,亦仙人本色也。
或又以诸仙皆乘鹤吹笛为疑,岂知鹤者,仙人之骐骥,仙人乘鹤犹世人乘马耳;
笛者,音律之器,通乎阴阳,合乎造化,故子晋吹笙,弄玉吹箫,玉姜抚琴,湘灵鼓瑟,瑶池有云璈之奏,月宫有霓裳之曲,洞庭有广乐之张,幔亭有仙乐之燕,仙人未有不精音律者也。
仙人之吹笛犹文人之橐笔也,又何异乎?
或又以黄鹤为黄鹄山之误,谓水经注有黄鹄山,在船官浦东之语,鲍明远亦有登黄鹄矶诗,则名之巧合,如武林西湖发源之地,本名钱水,故汉以前已名钱唐,华信筑塘,有以钱取土筑塘之事,因名钱塘,后数百年有钱武肃射潮之事,因以钱塘之名归之武肃,后人聚讼不休,岂知事之巧合,同于谶纬,黄鹄之名亦犹是欤?
朱太傅以天上之神仙,即天下之忠臣孝子,则又探本之论矣。
太傅于乾隆丁亥秋夜梦遇费公,因为建祠。
余于道光丁亥下榻兹楼,梦遇费公吕公,命余赋诗,并以仙枣饲余,余因赋黄鹤楼诗及黄鹤仙人歌,并叙其颠末如此,俾后之登斯楼者有所考焉。

诗人陈文述资料

是其本性作者陈文述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 查看详情>>

陈文述代表作品: 《题河东君月堤烟柳画卷》 《夏日杂诗·水窗低傍画栏开》 《子坚以新刻自春堂诗见寄月夜携登黄鹤楼读之因题一篇即效其体》 《黄鹤楼礼吕祖像》 《黄鹤楼看雪放歌》 《黄鹤楼吕仙玉篴是毕秋帆尚书姬人张霞城所制秋日登楼借吹一过因成是篇》 《以黄鹤楼吕祖石刻像赠穹窿山道士系之以诗》 《月夜晴川阁望隔江黄鹤楼》 《晚登黄鹤楼·更劝仙翁酒一杯》 《半野堂·尚书遗事久沧桑

是其本性的意思

是其本性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