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姚思廉的诗 > 王僧孺传 >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的意思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

朝代:唐代诗人:姚思廉出自:王僧孺传时间:2018-09-10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其为士友推重如此。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僧孺乃叹曰:“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既至。拜中书郎、领著作。俄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卒。时年五十八。

诗人姚思廉资料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作者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 查看详情>>

姚思廉代表作品: 《刘勰传》 《张种传》 《谢贞传》 《徐摛传》 《李珽传》 《谢胐传》 《王瞻传》 《周弘正传》 《何之元传》 《吕僧珍无私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的意思

王僧孺字僧孺,是东海郯人。王僧孺五岁时读《孝经》,问授课先生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什么,先生说:“是论说忠孝两件事。”王僧孺说:“如果这样,我愿意常读它。”王僧孺六岁时能写文章,长大以后也爱好学习。王僧孺家里贫寒,常靠替别人抄书来奉养母亲,书抄完之后,就能很通畅地背诵。王僧孺在齐朝做官,从家中被征召出...

查看详情>>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