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秦诗人 > 商鞅的诗 > 商君书·名句 > 循礼无邪的意思

循礼无邪

朝代:先秦诗人:商鞅出自:商君书·名句时间:2023-06-08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
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
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
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
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战必覆人之军,攻必凌人之城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
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名正,愚知遍能知之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授官予爵出禄不以功,是无当也。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
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民之生,不知则学,力尽则服。
取之以力,持之以义。
法者,国之权衡也。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
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
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
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
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
强存则弱,强去则王。
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
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
强存则弱,强去则王。
治明则同,治暗则异。
人主使其民信此如日月,则无敌矣。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
圣人之为治也,刑人无国位,戮人无官任。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
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
不以私害法,则治。
国大民众,不淫于言。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民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淫,淫则生佚。
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则国治。
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天下行之,至德复立。
治则强,乱则弱。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国无奸民,则都无奸市。
故以王天下者并刑,力征诸侯者退德。

诗人商鞅资料

循礼无邪作者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查看详情>>

商鞅代表作品: 《商君书·名句

循礼无邪的意思

循礼无邪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