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明史 > 50章 > 本纪第四·恭闵帝

明史

《明史》50章本纪第四·恭闵帝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

《明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350章

本纪第四·恭闵帝

书籍:明史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10-10
恭闵惠皇帝讳允炆。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吕氏。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太祖抚之曰:“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为皇太孙。二十九年,重定诸王见东宫仪制,朝见后于内殿行家人礼,以诸王皆尊属也。初,太祖命太子省决章奏,太子性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至是以命太孙,太孙亦复佐以宽大。尝请于太祖,遍考礼经,参之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群臣请以日易月。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阴不言也。朝则麻冕裳,退则齐衰杖绖,食则饘粥,郊社宗庙如常礼。”遂命定仪以进。丙申,诏文臣五品以上及州县官各举所知,非其人者坐之。六月,省并州县,革冗员。兵部侍郎齐泰为本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同参军国事。
秋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诏行宽政,赦有罪,蠲逋赋。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诏兴州、营州、开平诸卫军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卫所军单丁者,放为民。九月,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沐春卒于军,左副将何福代领其众。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察燕阴事。诏求直言,举山林才德之士。十二月癸卯,何福破斩刀干孟,麓川平。是月,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
是年,暹罗、占城入贡。
建文元年春正月癸酉,受朝,不举乐。庚辰,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修《太祖实录》。二月,追尊皇考曰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妣常氏曰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曰皇太后,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弟允熥为吴王,允熞衡王,允熙徐王。立皇长子文奎为皇太子。诏告天下,举遗贤。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振罹灾贫民,旌节孝,瘗暴骨,蠲荒田租。卫所军户绝都除勿勾。诏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更定内外大小官制。三月,释奠于先师孔子。罢天下诸司不急务。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瓛帅兵屯开平、临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军于彰德、顺德。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甲午,京师地震,求直言。
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还北平。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己酉,燕山护卫百主户倪谅上变,燕旗校于谅等伏诛。诏让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挥张信叛附于燕。
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蓟州,佥瑱走居庸。宋忠趋北平,闻变退保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己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执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战死,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燕。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诏曰:“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尚书暴昭掌司事。
八月己酉,耿炳文兵次真定,徐凯屯河间,潘忠、杨松屯鄚州。壬子,燕兵陷雄县,潘忠、杨松战于月漾桥,被执。鄚州陷。壬戌,耿炳文及燕兵战于滹沱河北,败绩,李坚、甯忠、顾成被执,炳文退保真定。燕兵攻之不克,引去。召辽王植、宁王权归京师,权不至,诏削护卫。丁卯,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耿炳文。九月戊辰,吴高、耿瓛、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戊寅,景隆兵次河间,燕兵援永平,吴高退保山海关。
冬十月,燕兵自刘家口间道袭陷大宁,守将朱鉴死之。总兵官刘真、都督陈亨援大宁,亨叛降燕。燕以宁王权及朵颜三卫卒归北平。辛亥,李景隆重围北平,燕兵还救。十一月辛未,李景隆及燕兵战于郑村坝,败绩,奔德州,诸军尽溃。燕王棣再上书于朝。帝为罢齐泰、黄子澄官,仍留京师。
二年春正月丙寅朔,诏天下来朝官勿贺。丁卯,释奠于先师孔子。二月,燕兵陷蔚州,进攻大同。李景隆自德州赴援,燕兵还北平。保定知府雒佥叛降燕。甲子,复以都察院为御史府。均江、浙田赋。诏曰:“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官田悉准私税,用惩一时,岂可为定则。今悉与减免,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三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赐胡广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未,李景隆及燕兵战于白沟河,败之。明日复战,败绩,都督瞿能、越巂侯俞渊、指挥滕聚等皆战死,景隆奔德州。五月辛未,奔济南。燕兵陷德州,遂攻济南。庚辰,景隆败绩于城下,南走。参政铁铉、都督盛庸悉力御之。六月己酉,遣尚宝丞李得成谕燕罢兵。
秋八月癸巳,承天门灾,诏求直言。戊申,盛庸、铁铉击败燕兵,济南围解,复德州。九月,诏录洪武中功臣罪废者后。辛未,封盛庸历城侯,擢铁铉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寻进兵部尚书。以庸为平燕将军,都督陈晖、平安副之。庸屯德州,平安及吴杰屯定州,徐凯屯沧州。
冬十月,召李景隆还,赦不诛。庚申,燕兵袭沧州,徐凯被执。十二月甲午,燕兵犯济宁,薄东昌。乙卯,盛庸击败之。斩其将张玉。丙辰,复战,又败之,燕兵走馆陶。庸军势大振,檄诸屯军合击燕,绝其归路。
三年春正月辛酉朔,凝命神宝成,告天地宗庙,御奉天殿受朝贺。乙丑,吴杰、平安邀击燕兵于深州,不利。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丁丑,享太庙,告东昌捷。复齐泰、黄子澄官。三月辛巳,盛庸败燕兵于夹河,斩其将谭渊。再战不利,都指挥庄得、楚智等力战死。壬午,复战,败绩,庸走德州。丁亥,都督何福援德州。癸巳,贬齐泰、黄子澄、谕燕罢兵。闰月己亥,吴杰、平安及燕战于藁城,败绩,还保真定。燕兵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棣上书读召还诸将息兵,遣大理少卿薛岩报之。是月,《礼制》成,颁行天下。
夏五月甲寅,盛庸以兵扼燕饷道,不克。棣复遣使上书,下其使于狱。六月壬申,燕将李远寇沛县,焚粮艘。壬午,都督袁宇邀击之,败绩。
秋七月己丑,燕兵掠彰德。丁酉,平安自真定攻北平。壬寅,大同守将房昭帅兵由紫荆关趋保定,驻易州西水寨。九月甲辰,平安及燕将刘江战于北平,败绩,还保真定。
冬十月丁巳,真定诸将遣兵援房昭,及燕王战于齐眉山,败绩。十一月壬辰,辽东总兵官杨文攻永平,及刘江战于昌黎,败绩。己亥,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十二月癸亥,燕兵焚真定军储。诏中官奉使侵暴吏民者,所在有司系治。是月,驸马都尉梅殷镇淮安。《太祖实录》成。
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于蒙化,居之京师。燕兵连陷东阿、东平、汶上、兖州、济阳,东平吏目郑华,济阳教谕王省皆死之。甲申,魏国公徐辉祖帅师援山东。燕兵陷沛县,知县颜伯玮、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死之。癸丑,薄徐州。二月甲寅,都督何福及陈晖、平安军济宁,盛庸军淮上。己卯,更定品官勋阶。三月,燕兵攻宿州,平安追及于淝河,斩其将王真,遇伏败绩,宿州陷。
夏四月丁卯,何福、平安败燕兵于小河,斩其将陈文。甲戌,徐辉祖等败燕兵于齐眉山,斩其将李斌,燕兵惧,谋北归。会帝闻讹言,谓燕兵已北,召辉祖还,何福军亦孤。庚辰,诸将及燕兵大战于灵璧,败绩,陈晖、平安、礼部侍郎陈性善、大理寺卿彭与明皆被执。五月癸未,杨文帅辽东兵赴济南,溃于直沾。己丑,盛庸军溃于淮上,燕兵渡淮,趋扬州。指挥王礼等叛降燕,御史王彬、指挥崇刚死之。辛丑,燕兵至六合,诸军迎战,败绩。壬寅,诏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召齐泰、黄子澄还。苏州知府姚善、宁波知府王琎、徽州知府陈彦回、乐平知县张彦方各起兵入卫。甲辰,遣庆成郡主如燕师,议割地罢兵。
六月癸丑,盛庸帅舟师败燕兵于浦子口,复战不利。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叛附于燕。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战于高资港,败绩。戊午,镇江守将童俊叛降燕。庚申,燕兵至龙潭。辛酉,命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申前约。壬戌,复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听。甲子,遣使齐蜡书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恩恩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续封帝后,及加庙谥,皆下部议,不果行。大清乾隆元年,诏廷臣集议,追谥曰恭闵惠皇帝。
赞曰: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本纪第四·恭闵帝相关文章

  • 华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华姓氏祖宗:考父姓氏起源: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宋戴公子考父,受封于华,他的子孙便 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华。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汉置武陵郡,现在湖南省常德市。据《广韵》...
  • 滇游日记三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七日晨起,饭而行。仍取木胆肩负之。由冈东南下峡一里余,复有烟气郁勃,则热水复溢坞中,与冷水交流而西出峡,其坞皆东大山之环壑也。  由其南复上坡里余,有坑自东山横截而西,若...
  • 人尽其才》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孔子在卫国很久,当时的卫灵公对孔子非常敬重,但却没有启用孔子。卫灵公好...
  • 鬼隶》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历城县二隶,奉邑令韩承宣命,营干他郡,岁暮方归。途遇二人,装饰亦类公役,同行话言。二人自称郡役。隶曰:“济城快皂,相识十有八九,二君殊昧生平。”二人云:“实相告:我...
  • 折狱》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邑之西崖庄,有贾某被人杀于途,隔夜其妻亦自经死。贾弟鸣于官,时浙江费公祎祉令淄,亲诣验之。见布袱裹银五钱余,尚在腰中,知非为财也者。拘两村邻保审质一过,殊少端绪,并未搒掠,释散归...
  • 无羊》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々。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尔牧来思,以薪以...
  • 医屁》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医屁 一人患病,医生看脉云:“吃了药,腹中定响,当走大便。不然,定撒些屁。”少顷,坐中忽闻屁声。医曰:“如何?”客应云:“是小弟撒的。”医曰:“...
  • 海内北经》原文翻译 - - 《山海经》海经 - -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
  • 范增非人杰》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从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
  • 昭公·昭公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三月,公如楚。叔孙婼如齐莅盟。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九月,公至自楚。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 ...
  • 吕祖泰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吕祖泰字泰然,寿州人,吕夷简六世孙,寓居在常州的宜兴。性情通达,崇尚义气友谊,学问广博。遍游江、淮地区,交结当代知名人士,得到钱物有时分给他们携带离去,毫无吝啬之气。饮酒至几斗...
  • 刘筠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考中进士,为馆陶县县尉。回京,恰逢朝廷诏令知制诰杨亿考试选拔人校对太清楼藏书,刘筠被选拔为第一名,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真宗北巡,命刘筠知大名府观察判官...
  • 王则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王则,本是涿州人。因闹饥荒,流落到恩州,自己出卖给别人放羊,后参加宣毅军,做了一名小校。恩州、冀州一带的民俗喜欢妖幻,老百姓互相都学习《五龙》、《滴泪》等经以及河图、谶纬等...
  • 列传四十五》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睿宗六子:昭成顺圣皇后窦氏生玄宗,肃明顺圣皇后刘氏生让皇帝,宫人柳氏生惠庄太子,崔孺人生惠文太子,王德妃生惠宣太子,后宫生隋王隆悌。 让皇帝宪,本名成器,睿宗长子也。初封永平...
  • 眭夸传》原文翻译 - - 《魏书》200章 - - 眭夸,又名昶,赵郡高邑人。祖父眭迈,是晋代东海王越的军谋掾,后沦落于石勒政权,任徐州刺史。父亲眭邃,字怀道,官任慕容宝的中书令。眭夸少年时气度很大,不拘小节,沉溺于阅览书传,从不经...
  • 萧允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其曾祖父萧思话,为宋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爵位封陽穆公。祖父萧惠..,任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父亲萧介,为梁侍中、都官尚书。 萧允...
  • 孝献帝纪》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孝献帝纪(刘协) 孝献皇帝刘协,灵帝中子。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 中平六年(189)四月,少帝刘辩即位,封帝为渤海王,迁封陈留王。九月初一,刘协即皇帝位,年九岁。把皇太后迁到永安宫。...
  • 杜甫的诗词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三十一 卷231_1 《宗武生日》杜甫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
  • 红蓝花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红蓝花 释名 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肿...
  • 蝌蚪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蝌蚪 释名 活师、活东、玄鱼、悬针、水仙子、蛤蟆台。 气味 主治 1、热疮、疥疮。用蝌蚪捣烂敷涂。 2、染须发。用蝌蚪、黑桑椹各半斤瓶中封固,百日化泥,取涂须发,永黑如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