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全唐诗 > 500章 > 崔公信、杨汝士、陈至的诗全集

全唐诗

《全唐诗》500章崔公信、杨汝士、陈至的诗全集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

《全唐诗》章节目录: 《100章》 《200章》 《300章》 《400章》 《500章》 《600章》 《700章》 《800章》 《900章

崔公信、杨汝士、陈至的诗全集

书籍:全唐诗章节:500章更新时间:2017-02-28
卷四百八十四
卷484_1《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崔公信
叠石状崖巘,翠含城上楼。前移庐霍峰,远带沅湘流。
潇洒主人静,夤缘芳径幽。清辉在昏旦,岂异东山游。
卷484_2《过小妓英英墓》杨虞卿
萧晨骑马出皇都,闻说埋冤在路隅。别我已为泉下土,
思君犹似掌中珠。四弦品柱声初绝,三尺孤坟草已枯。
兰质蕙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卷484_3《句》杨虞卿
河势昆仑远,山形菡萏秋。(《过华作》)
卷484_4《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杨汝士
清净此道宫,层台复倚空。偶时三伏外,列席九霄中。
平视云端路,高临树杪风。自怜荣末座,前日别池笼。
卷484_5《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杨汝士
从公城上来,秋近绝纤埃。楼古秦规在,江分蜀望开。
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卷484_6《和宗人尚书嗣复祠祭武侯毕,题临淮公旧碑》杨汝士
古柏森然地,修严蜀相祠。一过荣异代,三顾盛当时。
功德流何远,馨香荐未衰。敬名探国志,饰像慰氓思。
昔谒从征盖,今闻拥信旗。固宜光宠下,有泪刻前碑。
卷484_7《宴杨仆射新昌里第》杨汝士
隔坐应须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文章旧价留鸾掖,
桃李新阴在鲤庭。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
当时疏广虽云盛,讵有兹筵醉绿醽。
卷484_8《建节后偶作》杨汝士
抛却弓刀上砌台,上方台榭与云开。
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
卷484_9《题画山水》杨汝士
太华峰前是故乡,路人遥指读书堂。
如今老大骑官马,羞向关西道姓杨。
卷484_10《贺筵占赠营妓》杨汝士
郎君得意及青春,蜀国将军又不贫。
一曲高歌红一匹,两头娘子谢夫人。
卷484_11《句》杨汝士
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裴令公居守东洛,
夜宴半酣,公索句,元白有得色,时公为破题,次至汝
士云云。白知不能加,遽裂之,曰:“笙歌鼎沸,勿作
冷淡生活。”元顾白曰:“乐天所谓能全其名者也。”)
卷484_12《赋得芙蓉出水》陈至
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剑芒开宝匣,峰影写蒲津。
下覆参差荇,高辞苒弱苹。自当巢翠甲,非止戏赪鳞。
莫以时先后,而言色故新。芳香正堪玩,谁报涉江人。
卷484_13《荐冰》陈至
凌寒开涸冱,寝庙致精诚。色静澄三酒,光寒肃两楹。
形盐非近进,玉豆为潜英。礼自春分展,坚从北陆成。
借茅心共结,出鉴水渐明。幸得来观荐,灵台一小生。
卷484_14《句》陈至
藻井尚寒龙迹在,红楼初施日光通。(《红楼院》)
卷484_15《荐冰》赵蕃
仲月开凌室,斋心感圣情。寒姿分玉坐,皓彩发丹楹。
积素因风壮,虚空向日明。遥涵窗户冷,近映冕旒清。
在掌光逾澈,当轩质自轻。良辰方可致,由此表精诚。
卷484_16《老人星》赵蕃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灼烁依狼地,昭彰近帝庭。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
应见光新吐,休征德自形。既能符圣祚,从此表遐龄。

崔公信、杨汝士、陈至的诗全集相关文章

  • 晏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晏姓氏祖宗:晏安姓氏起源:1、来源于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
  • 孝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青州东香山之前,有周顺亭者,事母至孝。母股生巨疽,痛不可忍,昼夜嚬呻。周抚肌进药,至忘寝食。数月不痊,周忧煎无以为计。梦父告曰:“母疾赖汝孝。然此疮非人膏涂之不能愈,徒劳...
  • 三生》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搢绅,行多玷。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如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己盏中浊如胶。暗疑迷魂汤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
  • 尽心章句上·第七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 公孙丑章句下·第十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 第一百一十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赵姨娘在寺内得了暴病,见人少了,更加混说起来,吓的众人都怕。就有两个女人搀着赵姨娘双膝跪在地下,说一回,哭一回,有时爬在地下叫饶说:“打杀我了,红胡子的老爷!我再不敢了!&...
  • 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东吴陆逊,自退魏兵之后,吴王拜逊为辅国将军,江陵侯,领荆州牧,自此军权皆归于逊。张昭、顾雍启奏吴王,请自改元。权从之,遂改为黄武元年。忽报魏主遣使至,权召入。使命陈说:&ldquo...
  • 攻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四卷 - - 【原文】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①三国魏曹公②遣朱光③为庐江太守,屯皖④,大开稻田,又令间人⑤招诱鄱阳...
  • 罗处士志》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50章 - - 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高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曾祖弘智,梁殿中将军。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类褚河南。然父子皆名...
  • 志第三十六·百官二》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四年,置枢密副使二员,佥书枢密事一员。至元七年,置同知枢密院事一...
  • 杨万里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
  • 段深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段深,不知是哪处人氏。开平年间,因为精于医术而在翰林听候皇帝诏召。当时梁太祖身患疾病很久,小便很浑浊,僧人晓微奉侍医药,略有起色,太祖就赐给晓微紫衣和大师的称号,赏赐财物非常...
  • 神武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神武纪(上) 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地人氏。其六世祖隐,晋时为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代都在慕容氏朝为官。当慕容宝败亡之际,国家大乱,高湖便率领部...
  • 源子恭传》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源子雍之弟源子恭,字灵顺,聪慧好学。起初被征召为司空参军事。后任司徒祭酒、尚书北主客郎中,代理南主客之事。 从萧衍那里逃亡而来的人许周,自称曾任萧衍的给事黄门侍郎,朝廷...
  • 肃宗孝明帝纪》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肃宗孝明皇帝,讳称诩,世宗宣武皇帝的第二子。母亲名叫胡 充华。永平三年(510)三月十四日,肃宗在宣光殿东北降生,当时有光照于庭中。延昌元年(512)十月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 延...
  • 光武帝纪》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出自景帝所生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生光武。光...
  • 外揣》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外揣第四十五 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畲知其合于天...
  • 四时刺逆从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余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
  • 刘禹锡经典唐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五十九 卷359_1 《送春词》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 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半夏 释名 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 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 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