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东周列国志 > 下卷 >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下卷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

书籍:东周列国志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18-07-24
话说燕昭王自即位之后,日夜以报齐雪耻为事,吊死问孤,与士卒同甘苦,尊礼贤士,四方豪杰,归者如市。有赵人乐毅,乃乐羊之孙,自幼好讲兵法。当初乐羊封于灵寿,子孙遂家焉。赵主父沙邱之乱,乐毅挈家去灵寿,奔大梁,事魏昭王,不甚信用;闻燕王筑黄金台,招致天下贤士,欲往投之,乃谋出使于燕,见燕昭王。说以兵法,燕王知其贤,待以客礼,乐毅谦让不敢当,燕王曰:“先生生于赵,仕于魏,在燕固当为客。”乐毅曰:“臣之仕魏,以避乱也,大王若不弃微末,请委质为燕臣。”燕王大喜,即拜毅为亚卿,位于剧辛诸人之上,乐毅悉召其宗族居燕,为燕人。
其时齐国强盛,侵伐诸侯。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待时而动。及湣王逐孟尝君,恣行狂暴,百姓弗堪;而燕国休养多年,国富民稠,士卒乐战。
于是昭王进乐毅而问曰:“寡人衔先人之恨,二十八年于兹矣。常恐一旦溘先朝露,不及专剸刃于齐王之腹,以报国耻,终夜痛心。今齐王骄暴自恃,中外离心,此天亡之时,寡人欲起倾国之兵,与齐争一旦之命,先生何以教之?”
乐毅对曰:“齐国地大人众,士卒习战,未可独攻也,王必欲伐之,必与天下共图之,今燕之比邻,莫密于赵,王宜首与赵合,则韩必从;而孟尝君相魏,方恨齐,宜无不听。,如是,而齐可攻也!”
燕王曰:“善。”
乃具符节,使乐毅往说赵国。
平原君赵胜为言于惠文王,王许之。
适秦国使者在赵,乐毅并说秦使者以伐齐之利,使者还报秦王,秦王忌齐之盛,惧诸侯背秦而事齐,于是复遣使者报赵,愿共伐齐之役;剧辛往说魏王,见孟尝君,孟尝君果主发兵,复为约韩与共事,俱与订期。
于是燕王悉起国中精锐,使乐毅将之,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各率一军,如期而至,于是燕王命乐毅并护五国之兵,号为乐上将军,浩浩荡荡,杀奔齐国。齐湣王自将中军,与大将韩聂迎战于济水之西。
乐毅身先士卒,四国兵将无不贾勇争奋,杀得齐兵尸横原野,流血成渠。韩聂被乐毅之弟乐乘所杀,诸军乘胜逐北,湣王大败,奔回临淄,连夜使人求救于楚。许尽割淮北之地为赂,一面检点军民,登城设守。秦、魏、韩、赵乘胜,各自分路收取边城,独乐毅自引燕军,长驱深入,所过宣谕威德,齐城皆望风而溃,势如破竹,大军直逼临淄。
湣王大惧,遂与文武数十人,潜开北门而遁。行至卫国,卫君郊迎称臣,既入城,让正殿以居之,供具甚敬,湣王骄傲,待卫君不以礼,卫诸臣意不能平,夜往掠其辎重,湣王怒,欲俟卫君来见,责以捕盗。卫君是日竟不朝见,亦不复给廪饩。湣王甚愧,候至日昃饿甚,恐卫君图己,与夷维数人连夜逃去。从臣失主,一时皆四散奔走。
湣王不一日,逃至鲁关,关吏报知鲁君,鲁君遣使者出迎,夷维谓曰:“鲁何以待吾君?”对曰:“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曰:“吾君,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宫,朝夕亲视膳于堂下,天子食已,乃退而听朝,岂止十牢之奉而已!”使者回复鲁君,鲁君大怒,闭关不纳。
复至邹,值邹君方死,湣王欲入行吊,夷维谓邹人曰:“天子下吊,主人必背其殡棺,立西阶,北面而哭,天子乃于阼阶上,南面而吊之。”邹人曰:“吾国小,不敢烦天子下吊。”亦拒之不受。
湣王计穷,夷维曰:“闻莒州尚完,何不往?”乃奔莒州,佥兵城守,以拒燕军。
乐毅遂破临淄,尽收取齐之财物祭器,并查旧日燕国重器前被齐掠者,大车装载,俱归燕国。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大犒三军,封乐毅于昌国,号昌国君。燕昭王返国,独留乐毅于齐,以收齐之余城。
齐之宗人有田单者,有智术,知兵,湣王不能用,仅为临淄市椽。燕王入临淄,城中之人纷纷逃窜,田单与同宗逃难于安平,尽截去其车轴之头,略与毂平,而以铁叶裹轴,务令坚固,人皆笑之,未几,燕兵来攻安平,城破,安平人复争窜,乘车者捱挤,多因轴头相触,不能疾驱;或轴折车覆,皆为燕兵所获。惟田氏一宗,以铁笼坚固,且不碍,竟得脱,奔即墨去讫。
乐毅分兵略地,至于画邑,闻故太傅王蠋家在画邑,传令军中,环画邑三十里不许入犯,使人以金币聘蠋,欲荐于燕王,蠋辞老病,不肯往,使者曰:“上将军有令:‘太傅来,即用为将,封以万家之邑;不行,且引兵屠邑。’”蠋仰天叹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王疏斥忠谏,故吾退而耕于野;今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劫吾以兵,吾与其不义而存,不若全义而亡!”遂自悬其头于树上,举身一奋,颈绝而死。乐毅闻之叹息,命厚葬之,表其墓曰:“齐忠臣王蠋之墓。”
乐毅出兵六个月,所攻下齐地共七十余城,皆编为燕之郡县,惟莒州与即墨坚守不下。
毅乃休兵享士,除其暴令,宽其赋役,又为齐桓公、管夷吾立祠设祭,访求逸民。齐民大悦,乐毅之意,以为齐止二城,在掌握之中,终不能成大事,且欲以恩结之,使其自降,故不极其兵力。此周赧王三十一年事也。
却说楚顷襄王见齐使者来请救兵,许尽割淮北之地。乃命大将淖齿,率兵二十万,以救齐为名,往齐受地,谓淖齿曰:“齐王急而求我,卿往彼可相机而行,惟有利于楚,可以便宜从事。”淖齿谢恩而出,率兵从齐湣王于莒州。
湣王德淖齿,立以为相国,大权皆归于齿。齿见燕兵势盛,恐救齐无功,获罪二国,乃密遣使私通乐毅,欲弑齐王,与燕中分齐国,使燕人立己为王,乐毅回报曰:“将军诛无道,以自立功名,桓、文之业,不足道也,所请惟命。”淖齿大悦。
乃大陈兵于鼓里,请湣王阅兵,湣王既至,遂执而数其罪曰:“齐有亡征三,雨血者,天以告也;地坼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人以告也。王不知省戒,戮忠废贤,希望非分,今全齐尽失,而偷生于一城,尚欲何为?”湣王俯首不能答。
夷维拥王而哭,淖齿先杀夷维,乃生擢王筋,悬于屋梁之上,三日而后气绝。湣王之得祸,亦惨矣哉!
淖齿回莒州,欲觅王世子杀之,不得,齿乃为表奏燕王,自陈其功,使人送于乐毅,求其转达,是时莒州与临淄,阴自相通,往来无禁。
却说齐大夫王孙贾,年十二岁,丧父,止有老母。湣王怜而官之。
湣王出奔,贾亦从行,在卫相失,不知湣王下处,遂潜自归家,其老母见之,问曰:“齐王何在?”贾对曰:“儿从王于卫,王中夜逃出,已不知所之矣。”老母怒曰:“汝朝去而晚回,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君之望臣,何异母之望子?汝为齐王之臣,王昏夜出走,汝不知其处,尚何归乎?”贾大愧,复辞老母,踪迹齐王。
闻其在莒州,趋往从之,比至莒州,知齐王已为淖齿所杀,贾乃袒其左肩,呼于市中曰:“淖齿相齐而弑其君,为臣不忠。有愿与吾诛讨其罪者,依吾左袒。”
市人相顾曰:“此人年幼,尚有忠义之心,吾等好义者,皆当从之。”一时左袒者,四百余人。
时楚兵虽众,皆分屯于城外。淖齿居齐王之宫,方酣饮,使妇人奏乐为欢,兵士数百人,列于宫外。王孙贾率领四百人,夺兵士器仗,杀入宫中,擒淖齿剁为肉酱,因闭城坚守。楚兵无主,一半逃散,一半投降于燕国。
再说齐世子法章,闻齐王遇变,急更衣为穷汉,自称临淄人王立,逃难无归,投太史敫家为佣工,与之灌园,力作辛苦,无人知其为贵介者。太史敫有女,年及笄,偶游园中,见法章之貌,大惊曰:“此非常人,何以屈辱于此?”使侍女叩其来历,法章惧祸,坚不肯吐,太史女曰:“白龙鱼服,畏而自隐;异日富贵,不可言也!”时时使侍女给其衣食,久益亲近,法章因私露其迹于太史女,女遂与订夫妇之约,因而私通,举家俱不知也。
时即墨守臣病死,军中无主,欲择知兵者,推戴为将,而难其人,有人知田单铁笼得全之事,言其才可将,乃共拥立为将军,田单身操版锸,与士卒同操作,宗族妻妾皆编于行伍之间,城中人畏而爱之。
再说齐诸臣四散奔逃,闻王蠋死节之事,叹曰:“彼已告老,尚怀忠义之心,我辈见立齐朝,坐视君亡国破,不图恢复,岂得为人?”乃共走莒州,投王孙贾,相与访求世子。岁余,法章知其诚,乃出自言曰:“我实世子法章也。”太史敫报知王孙贾,乃具法驾迎之即位,是为襄王。告于即墨,相约为犄角,以拒燕兵。
乐毅围之三年不克,乃解围退九里,建立军垒,令曰:“城中民有出樵采者,听之不许擒拿,其有困乏饥饿者食之,寒者衣之。”欲使感恩悦附,不在话下。
且说燕大夫骑劫颇有勇力,亦喜谈兵,与太子乐资相善。觊得兵权,谓太子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惟莒与即墨耳,乐毅能于六月间,下齐七十余城,何难于二邑?所以不肯即拔者,以齐人未附,欲徐以恩威结齐,不久当自立为齐王矣!”太子乐资述其言于昭王,昭王怒曰:“吾先王之仇,非昌国君不能报,即使真欲王齐,于功岂不当耶?”乃笞乐资二十,遣使持节至临淄,即拜乐毅为齐王,毅感泣,以死自誓,不受命,昭王曰:“吾固知毅之本心,决不负寡人也。”
昭王好神仙之术,使方士炼金石为神丹服之,久而内热发病,遂薨,太子乐资嗣位,是为惠王。
田单每使细作入燕窥觇事情,闻骑劫谋代乐毅,及燕太子被笞之事,叹曰:“齐之恢复,其在燕后王乎?”及燕惠王立,田单使人宣言于燕国曰:“乐毅久欲王齐,以受燕先王厚恩不忍背,故缓攻二城,以待其事,今新王即位,且与即墨连和,齐人所惧,惟恐他将来,则即墨残矣!”燕惠王久疑乐毅,及闻流言与骑劫之言相合,因信为然,乃使骑劫往代乐毅,而召毅归国,毅恐见诛,曰:“我赵人也。”遂弃其家,西奔赵国。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号望诸君,骑劫既代将,尽改乐毅之令,燕军俱愤怨不服。
骑劫住垒三日,即率师往攻即墨,围其城数匝,城中设守愈坚。田单晨起谓城中人曰:“吾夜来梦见上帝告我云:齐当复兴,燕当即败,不日当有神人为我军师,战无不克。”有一小卒悟其意,趋近单前,低语曰:“臣可以为师否?”言毕,即疾走,田单急起持之,谓人曰:“吾梦中所见神人,即此是也。”乃为小卒易衣冠,置之幕中上坐,北面而师事之。
小卒曰:“臣实无能。”
田单曰:“子勿言。”因号为“神师”。每出一约束,必禀命于神师而行,谓城中人曰:“神师有令,‘凡食者必先祭其先祖于庭,当得祖宗阴力相助。’”城中人从其教,飞鸟见庭中祭品,悉翔舞下食,如此早暮二次。
燕军望见,以为怪异,闻有神君下教,因相与传说,谓齐得天助,不可敌,敌之违天,皆无战心。
单复使人扬乐毅之短曰:“昌国君太慈,得齐人不杀,故城中不怕,若劓其鼻而置之前行,即墨人苦死矣!”骑劫信之,将降卒尽劓其鼻,城中人见降者割鼻,大惧,相戒坚守,惟恐为燕人所得。
田单又扬言:“城中人家坟墓皆在城外,倘被燕人发掘,奈何?”骑劫又使兵卒尽掘城外坟墓,烧死人,暴骸骨,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欲食燕人之肉,相率来军门,请出一战,以报祖宗之仇。
田单知士卒可用,乃精选强壮者五千人,藏匿于民间,其余老弱同妇女轮流守城。遣使送款于燕军,言:“城中食尽,将以某日出降。”骑劫谓诸将曰:“我比乐毅何如?”诸将皆曰:“胜毅多倍。”军中悉踊跃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间金得千镒,使富家私遗燕将,嘱以城下之日,求保家小。燕将大喜,受其金,各付小旗,使插于门上,以为记认。全不准备,呆呆的只等田单出降。
单乃使人收取城中牛共千余头,制为绛缯之衣,画以五色龙文,披于牛体,将利刃束于牛角,又将麻苇灌下膏油,束于牛尾,拖后如巨帚,于约降前一日,安排停当,众人皆不解其意。
田单椎牛具酒,候至日落黄昏,召五千壮卒饱食,以五色涂面,各执利器,跟随牛后,使百姓凿城为穴,凡数十处,驱牛从穴中出,用火烧其尾帚,火热渐迫牛尾,牛怒直奔燕营,五千壮卒衔枚随之,燕军信为来日受降入城,方夜皆安寝,忽闻驰骤之声,从梦中惊起,那帚炬千余,光明照耀,如同白日,望之皆龙文五采,突奔前来,角刃所触,无不死伤,军中扰乱,那一伙壮卒,不言不语,大刀阔斧,逢人便砍,虽只五千个人,慌乱之中,恰象几万一般。况且向来听说神师下教,今日神头鬼脸,不知何物?田单又亲率城中人鼓噪而来,老弱妇女皆击铜器为声,震天动地,一发胆都吓破了,脚都吓软了,那个还敢相持,真个人人逃窜,个个奔忙,自相蹂踏,死者不计其数。骑劫乘车落荒而走,正遇田单,一戟刺死。
燕军大败。此周赧王三十六年事也。史官有诗云:
火牛奇计古今无,毕竟机乘骑劫愚。
假使金台不易将,燕齐胜负竟何如?
田单整顿队伍,乘势追逐,战无不克,所过城邑,闻齐兵得胜,燕将已死,尽皆叛燕而归齐,田单兵势日盛,掠地直逼河上,抵齐北界,燕所下七十余城,复归于齐。
众军将以田单功大,欲奉为王,田单曰:“太子法章自在莒州,吾疏族,安敢自立?”于是迎法章于莒,王孙贾为法章御车,至于临淄,收葬湣王,择日告庙临朝。
襄王谓田单曰:“齐国危而复安,亡而复存,皆叔父之功也,叔父知名始于安平,今封叔父为安平君,食邑万户。”王孙贾拜爵亚卿。迎太史女为后,是为君王后,那时太史敫方知其女先以身许法章,怒曰:“汝不取媒而自嫁,非吾种也!”终身誓不复相见,齐襄王使人益其官禄,皆不受,惟君王后岁时遣人候省,未尝缺礼,此是后话。
时孟尝君在魏,让相印于公子无忌,魏封无忌为信陵君,孟尝君退居于薛,比于诸侯,与平原君、信陵君相善,齐襄王畏之,复遣使迎为相国,孟尝君不就。于是与之连和通好,孟尝君往来于齐、魏之间。其后,孟尝君死,无子,诸公子争立,齐,魏共灭薛,分其地。
再说燕惠王自骑劫兵败,方知乐毅之贤,悔之无及,使人遗毅书谢过,欲招毅还国,毅答书不肯归,燕王恐赵用乐毅以图燕,乃复以毅子乐间袭封昌国君,毅从弟乐乘为将军,并贵重之,毅遂合燕、赵之好,往来其间,二国皆以毅为客卿,毅终于赵。
时廉颇为赵大将,有勇善用兵,诸侯皆惮之,秦兵屡侵赵境,赖廉颇力拒,不能深入,秦乃与赵通好。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相关文章

  • 植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植姓起源1、出自姒姓。据《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越王之后有植氏。2、天竺(古印度)胡人之姓,均为信奉佛教者,入中原后,以植为氏。按广西容县及韶关、南海...
  • 时宜》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夫事有趋同而势异者,非事诡也,时之变耳。何以明其然耶?昔秦末,陈涉起蕲,兵至陈。陈豪杰说涉曰:“将军披坚执锐,帅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功德宜为王。”陈涉问陈余、张耳...
  • 卧虎山人》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有扶乩者,自江南来,其仙自称卧虎山人,不言休咎,惟与人唱和诗词,亦能作画。画不过兰竹数笔,具体而已。其诗清浅而不俗,尝面见下坛一绝云:爱杀嫣红映水开,小停白鹤一徘徊,花神怪我衣襟绿...
  • 微员食禄有定数》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李筱泉制军巡抚湖南时,有一捐班选得某郡通判者,来谒上官。制军循例,出题考试。通判一到花厅,即掩卷高卧。制军召首府使往问之,通判对曰:“吾侪若能考试,早以科第得官矣!今因不...
  • 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 第五十八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话说贺太守把鲁智深赚到後堂内,喝声“拿下。”众多做公的,把鲁智深簇拥到厅阶下。贺太守正要开口勘问,只见鲁智深大怒道:“你这害民贪色的直娘贼!你敢拿倒洒家。...
  • 汪莘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汪莘 水调歌头 天有月来几时。”太白去“今人不见古时月”,本於《抱朴子》云:今月不及古月之郎。抱朴子所言,非绮语也。深思而得之,诚有此理。嘉定此理。嘉定元...
  • 僖公·僖公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齐人执陈辕涛涂。秋,及江人、黄人伐陈。八...
  • 汉纪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国元年(己巳、9)》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二十九王莽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   [1]春,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   [1]春季,正月朔(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捧着新制的皇太后御...
  • 志第十一·历五》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大统历法三上   大统推步,悉本《授时》,惟去消长而已。然《通轨》诸捷法,实为布算所须,其间次序,亦有与《历经》微别者。如气朔发敛,《授时》原分二章,今古合为一。《授时》盈...
  • 王仁裕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人。小时丧父,不听老师教导,年二十五岁,才想学习 。一天晚上做梦剖开肠子和胃,引西江 水来清洗它们,又看见水中的砂石,上面都有篆文,于是捡起来吞下肚去。到梦醒时...
  • 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
  • 列传第八十》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王玙,少习 礼学,博求祠祭仪注以干时。开元末,玄宗方尊道术,靡神不宗。玙抗疏引古今祀典,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玄宗甚然之,因迁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玙专以祀事希幸,每行祠...
  • 列传第二十》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史宁字永和,建康(袁)〔表 〕氏人也。曾祖豫,仕沮渠 氏为临松令。魏平凉州,祖灌随例迁于抚宁镇,因家焉。父遵, 初为征虏府铠曹参军。属杜洛周构逆,六镇自相屠陷,遵遂率 乡里二千家奔恒...
  • 侯刚传》原文翻译 - - 《魏书》200章 - - 侯刚,字乾之,河南洛陽人,他的祖先是代国人。侯刚本来出身贫寒微贱,年轻时擅长于烹调,在宫中从事烹饪工作。久后,被授予中散之职,接连升任冗从仆射、尝食典御等官。世宗因为他性格质...
  • 商君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 他的先祖本来是姓姬的。 商鞅年轻时就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为魏国相国公叔痤做事,担任中庶子。 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还未来得及向魏王推...
  • 苏秦说李兑》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十八 赵策一(苏秦说李兑) 【提要】李兑是当时赵国的显赫人物,出身贫寒的苏秦虽然没有最终得到他的重用,但却从他处得到了资助。听听苏秦是如何推销自己的。 【原...
  • 东周欲为稻》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一 东周(东周欲为稻) 【提要】在战国时代最有名的说客和谋士就是苏秦,尊称为苏子。他是中国梦想得到权力、金钱和荣耀的士大夫们的楷模。他的精彩言论和谋划主要...
  • 酸模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酸模 释名 山羊蹄、山大黄、餮芜、酸母、修、当药。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治疥,去汗斑,杀皮肤小虫。 菖蒲 释名 昌阳、尧韭、水剑草。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 斑蝥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斑蝥 释名 斑猫、蝥虫、龙蚝、斑蚝。 气味 气味辛、寒、有毒。 主治 1、瘰疬不消。用斑蝥一个,去翅足,以粟一升,去粟,加薄荷四两,共研为末,。以乌鸡蛋调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