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梁书 > 50章 > 范云传

梁书

《梁书》50章范云传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梁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范云传

书籍:梁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范云字彦龙,是南乡舞陰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孙。六岁时,在路上遇见豫州刺史殷琰,殷琰认为他人才出众,邀请他来作客。范云在问答应对时很有风度文采,旁若无人。殷琰让他作诗,提起笔来立刻写成,在座的人都很赞叹。范云曾经在亲戚袁照家里学习,昼夜从不懈怠。袁照拍着他的背说:“你精神秀丽明朗又肯勤奋学习,是个做卿相的人才!”范云在少年时便机智锐敏,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善于作文章,熟悉书信的款式,一落笔便完成,从来不打草稿,当时的人们都认为是他事先便构思好的。父亲名抗,做郢府参军,范云当时跟着父亲在府里,这时吴兴人沈约、新野人庾杲之和范抗同在府中任职,他们见到范云便把他当成朋友对待。
范云一开始任西曹书佐,转任法曹行参军。不久沈攸之反叛发兵围攻郢城,范抗这时任郢府长流,进城担任防务,家属都留在城外。范云被沈攸之的军人捉到,沈攸之召来范云同他谈话声色很严厉,范云表情毫不畏惧,从容答对。攸之听了笑道说:“你一定是一个让人可心的孩子,暂时回家去吧。”第二天,又召来范云命令他去城里送信。城里的守军有的要杀死他,范云说:“我母亲年老弟弟幼小,他们的性命都悬在沈氏手里,假如我违抗他的命令不来送信,我的亲人就必定要受害,今天我为了送信丧命,心甘情愿。”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友好,于是便免了范云的死刑。
齐武帝建元初年,竟陵王萧子良做会稽太守,当范云开始随竟陵王时,竟陵王还不了解范云的才智。等到竟陵王到秦望山游览时,他让人们识别辨认石刻上的古文字,当时没有人认识,惟有范云能够诵读刻石文辞,竟陵王很高兴,从此对范云的宠信高过府中的其他人。竟陵王转任丹陽尹,召范云来做主簿,对他十分亲近信任。一次进见齐武帝时,正值有来献白乌鸦的人,齐武帝问这是什么祥瑞,因为范云的职位低下,最后他回答说:“我听说,帝王敬祀宗庙,就有白乌鸦到来。”当时武帝刚刚拜谒过祖庙,说:“你的话是对的。天意和人事相互感应的道理,竟然会是这样神妙啊!”调范云补做征北南郡王刑狱参军事,兼任主簿不变,升迁做尚书殿中郎,萧子良做司徒,范云又补做记室参军事,不久授官做通直散骑侍郎,兼任本州大中正。后出任零陵郡内史,在任期间洁身奉己,减免烦苛的政令,免掉多余的费用,使百姓得到安定。齐明帝召范云回京,到来后,授官散骑侍郎。又出任始兴内史。郡里有很多豪猾大姓,凡是他们不中意的太守,他们密谋一同加以杀害,不然就把太守赶走。边界和蛮俚部落相连,盗贼尤其众多,前任的内史都是身佩兵刃用来自卫。范云来到始兴境内,用恩德抚恤百姓,撤除边境的哨所,商贩可以露宿过夜,郡中人称赞范云是神明。又晋升做假节、建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起初,范云同尚书仆射江。。友好,江。。的姨弟徐艺做曲江县令,江。。把徐艺托付给范云请求关照。有个名叫谭俨的人,是曲江县的豪族,徐艺曾罚他受鞭刑,谭俨认为受了羞辱,便到京城上诉范云的罪状,范云因此被召回,入狱,逢上大赦免于受罚。东昏侯永元二年(500),重新起用做国子博士。
起初,范云和梁武帝萧衍曾在齐竟陵王萧子良的官邸相会,又曾住在邻近的街坊,梁武帝很器重他。当反对东昏侯的军队到了京城,范云这时正在城里。东昏侯被杀之后,侍中张稷派范云带着使命出城,梁武帝便留下范云,参预机密大事,又授官做黄门侍郎,和沈约一起同心协力辅佐梁武帝。不久晋升做大司马咨议参军、兼录事。梁朝建立之后,升任侍中。这时梁武帝收纳乐昏侯的余妃,为此严重影响了国家政务,范云曾经进言劝阻,未被采纳。后来范云和王茂一同来到梁武帝的卧室,范云又进谏说:“过去汉高祖刘邦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等进入函谷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敛取财帛,不接近妇女,范增认为这是刘邦有远大志向,打算成就大事业的缘故。如今明公刚刚安定天下,天下的人都想看到你的风度和威名,为什么要因袭昏乱的事情,让女色拖累贻误大事。”王茂也借机起身施礼说:“范云说的正确,主公一定要以天下大事为重,不应该对女色表示留恋惋惜。”萧衍沉默不语。范云便写奏疏建议把余氏赐给王茂。高祖萧衍认为这是忠贤之言并准许范云的请求。第二天,赏赐给范云、王茂每人一百万钱。
天监元年(502),梁武帝接受齐和帝禅位做天子,在南郊举行柴燎祭天仪式,范云以侍中身份陪乘。祭礼完毕,高祖坐上御辇,对范云说:“我今天的心情,正是所谓战战兢兢如同用糟烂的缰绳驾驭六马一样。”范云说:“我也深愿陛下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武帝认为范云所说很好。当天,晋升范云做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由于辅佐武帝即皇帝位有功封霄城县侯,食邑一千户。范云凭旧日与武帝的关系受到提拔超过常人,升任为佐命大臣,他竭尽忠诚辅助皇帝,凡是该做的无不尽力去做。武帝也拿诚心待他信任他,范云奏请的事大多得到准许。范云曾经陪侍御宴,武帝对临川王萧宏、鄱陽王萧恢说:“我和范尚书从少年时起便友好亲善,对他怀有兄弟般的情意;如今我成了皇帝,这种朋友的礼节变成了君臣关系,你们应当代替我称他为兄。”二王离席施礼,和范云同乘一辆车回到尚书省,当时人们都为范云感到荣耀。这一年,皇帝立太子,范云以原官身份兼任太子中庶,不久升做尚书右仆射,还兼任吏部尚书。过不久,因为范云违背诏令意旨用人而得罪,免除吏部尚书职务,仍然保留仆射职务。
范云性格诚厚亲和,对待寡嫂尽心有礼,家里的事一定要事先问过嫂嫂然后才办。他喜好气节,崇尚不同寻常的作为,专门帮助别人的急难。少年时和领军长史王亥友好,后来王亥死在官署里,穷得没有自己的住宅,范云便把死者运回家来,亲自办理装殓殡葬的事。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受到的恩惠礼遇都很隆重,但是范云每次进言批评或鼓励,从来没有曲意奉承。萧子良曾经启奏齐武帝建议派范云出任郡守的事。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的人,听说他经常卖弄权势,我现在不再依法深究,从宽让他到远方去任职。”萧子良说:“不是这样。范云对我规劝教诲,写的谏书全在,让我取来呈上。”拿来之后,有百多张纸,言辞都很重要而且是直言不讳。齐武帝赞叹,便对萧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是这样的人。正好让他辅助你,怎么可以让他出去做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出宫到东田观看农夫收割庄稼,回头对众宾客说:“收割也是很好看的。”众人都唯唯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季的劳动,实在是长期勤苦的事。我只愿殿下了解稼穑的艰难,不要贪图一朝一夕的宴乐安逸。”出来之后,侍中萧缅先前同范云并不相识,临上车的时候握着范云的手说:“想不到在今天又听到了忠直之言。”当范云官居吏部的时候,责任职守极其重要,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范云应接对答自如,毫无拖沓阻滞,官属们的文稿,发现并指出不当之处快速如神,当时人全都佩服他聪明博学,性格极其坦率正直,不重视威仪权势,凡是认为对的或不对的,都在言行中表现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对他不满。起初,范云做郡守时人们都称颂他的廉洁,等到在朝中做高官时,很重视与人相互馈赠,但是家里没有积蓄,得到的钱财随时都分送给亲朋故友。
天监二年(503)逝世,当时五十三岁。梁武帝为他流泪,当天亲临吊唁。颁诏书说:“追念往日令人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们所重视的感情,更何况他的声名威望还在,又是个朝廷委以重任的大臣呢!已故散骑常侍、尚书右仆射、霄城侯范云,器度风范忠贞正直,为国家大事深思远谋,早年便立有大志,平常行事负有盛名。自从任官以来,清明的政绩一贯显著。在朝中经理国政,实在是公辅之臣。他勤心辅政,大义记在我心上,虽然他操劳的不是军务,但他却是长久和我共同议论谋划大政的文臣。正当任重道远驰骋才力,长久辅政理事的时候,忽然丧命殒逝,使人满怀悲痛。应当加赐官位秩禄,用来作为美好的典范。可以追赠做侍中、卫将军,仆射、侯爵不变,并且赏赐鼓吹乐一部。”礼部官员请加谥号为宣,皇帝下令改称文。有文集三十卷。他儿子范孝才继承爵位,官做到太子中舍人。

范云传相关文章

  • 讽谏卷十一》原文翻译 - - 《权谋残卷》译文 - - 讽,所以言不可言之言,谏不可谏之谏。谏不可拂其意,而宜恤其情。谏人者宜为人谋,不为己虑。译文:含蓄的讽喻,是用来说不能够直接说出来的话的,劝诫不可以劝诫的事情的。劝谏者不可以...
  • 技艺》原文翻译 - - 《幼学琼林》卷四 - - 医士业歧轩之术,称曰国手;地师习青乌之书,号曰堪舆。卢医扁鹊,古之名医;郑虔崔白,古之名画。晋郭璞得《青囊经》故善卜筮地理;孙思邈得龙宫方,能医虎口龙鳞。善卜者,是君平詹尹之流;善...
  • 慈安皇太后圣德》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慈安皇太后以咸丰初年正位中宫,当时已有圣明之颂。显皇帝万几之暇,偶以游宴自娱,闻中宫婉言规谏,未尝不从;外省军报及廷臣奏疏寝阁者,闻中宫一言,未尝不立即省览;妃嫔偶遭谴责,皆以中...
  • 八大王》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临洮冯生,盖贵介裔而凌夷矣。有渔鳖者负其债,不能偿,得鳖辄献之。一日献巨鳖,额有白点,生以其状异,放之。  后自婿家归,至恒河之侧,日已就昏,见一醉者从二三僮,颠跋而至,遥见生,便问:&l...
  • 庭燎》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々。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 扬之水》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 借称呼》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谬误部 - - 借称呼 一家父子僮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称呼。一日友人来望,父出外,遇其长子,曰:“父王驾出了。”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友见说...
  • 忠恕违道》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50章 -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学者疑为不同。伊川云:“《中庸》恐人不喻,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
  • 赵才卿、任昉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赵才卿 燕归梁 细柳营中有亚夫。华宴簇名姝。雅歌长许佐投壶。无一日、不欢娱。 汉王拓境思名将,捧飞诏欲登途。从前密约尽成虚。空赢得、泪流珠。 任昉 雨中花慢 事往人离...
  • 列传第八十四·孝友一》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世言先王没,民无善俗。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古若也,而民以孝义闻者,盖不乏焉。岂非天理民彝之存于人心者,终不可泯欤!上之人苟能因其所不泯者,复加劝奖而兴起之,则三代之治,亦可以渐复...
  • 陈与义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陈与义字去非,祖籍在京兆,从其曾祖父陈希亮始,其家迁至洛阳,所以,陈与义是洛阳人。陈与义天资聪颖卓越,幼时即能写作文章,并小有名声,同辈皆钦佩他,不敢与他相比。陈与义于政和三年(1...
  • 恭帝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恭帝,讳名宗训,是世宗的儿子。广顺三年(953)八月四日,生在澶州府第。显德六年(959)六月九日,诏令授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为梁王。十九日,世宗驾崩。二十日,公布世宗遗诏,命恭帝在灵...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高丽,本扶馀别种也。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州接,北靺鞨。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去京师五千里而赢,随山屈缭为郛,南涯浿水,王筑宫其左。又有国内...
  • 列传第九十三》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李怀仙,柳城胡 人也。世事契丹,降将,守营州。禄山之叛,怀仙以裨将从陷河洛。安庆绪败,又事史思明。善骑射,有智数。朝义时,伪授为燕京留守、范陽尹。宝应元年,元帅雍王统回纥诸兵收...
  • 列传第二十七》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韦挺(子待价 弟万石) 杨纂(族子弘礼 弘武 武子元亨 元禧 元祎)刘德威(子审礼 孙易从 审礼从弟延嗣) 阎立德(弟立本) 柳亨(族子范 兄子奭 亨孙涣 泽) 崔义玄(子神庆) 韦...
  • 王韶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王韶字子相,自称是太原晋陽人,世世代代住在京兆。 祖父王谐,任原州刺史。 父亲王谅,很早去世。 王韶小时即很方正文雅,颇好奇节,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很惊异。 在北周,累次因有...
  • 梁睿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 父亲梁御,西魏太尉。 梁睿年少时,深沉敏锐,有德行。 周太祖时,因为是功臣之子,他被养在宫中几年。 其后周太祖让诸子与梁睿一起生活,一起从师受业...
  • 贺拔胜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贺拔胜,字破胡 ,神武尖山人。祖贺拔尔逗,被选拔充实北防,定居武川。因窥觇柔然,加上有战功,显祖赐其为龙城男,为本镇军主。父贺拔度拔,袭爵。正光末年,沃野人破落汗拔陵聚众造反,度拔...
  • 虞愿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100章 - -   虞愿字士恭,是会稽余姚人。祖父虞赉,曾任给事中,封监利侯。父亲虞望之,很早就死了。虞赉院中橘树冬天结实,子孙争相取食,虞愿当时只有几岁,只他不抢,虞赉和家人都觉得他与众不同...
  • 崔涯、王睿、崔郊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全唐诗卷五百零五 卷505_1 《题寺壁二首》吕群 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 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 社后辞巢燕,霜前别蒂蓬。 愿为蝴蝶梦,飞去觅关中。 卷505_2 《黄蜀葵》崔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