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离合真邪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离合真邪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离合真邪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荣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
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帝曰:候气奈何?岐伯曰: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
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
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
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
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
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
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
诛罚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
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
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

离合真邪论篇相关文章

  • 苏老泉,二十七①。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②。尔小生,宜早思③。》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苏老泉,二十七①。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②。尔小生,宜早思③。  [注释]  ①苏老泉:即苏洵(苏轼之父)四川眉州人。年幼不曾苦读,到了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后来成了著名的...
  • 菱角》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胡大成,楚人,其母素奉佛。成从塾师读,道由菱角观音祠,母嘱过必入叩。一日至祠,有少女挽儿邀戏其中,发裁掩颈,而风致娟然。时成年十四,心好之。问其姓氏,女笑云:“我是祠西焦画工...
  • 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
  • 大田》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兴雨祈々。...
  • 宣发》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考工记》:“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注:“头发颢落曰宣。《易》:“‘《巽》为宣发。’宣字本或作寡。”《周易》:“《巽》为寡发。&r...
  • 圆禅师、则禅师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圆禅师 渔家傲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
  • 聂冠卿、李遵勖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聂冠卿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
  • 道经·第三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无為,则无不治。...
  • 昭公·昭公二十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二十四年春王三月丙戌,仲孙玃卒。□若至自晋。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秋八月,大雩。丁酉,杞伯郁厘卒。冬,吴灭巢。葬杞平公。   【传】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丑,召简公...
  • 襄公·襄公五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五年春,公至自晋。夏,郑伯使公子发来聘。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仲孙蔑、卫孙林父子会吴于善道。秋,大雩。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
  • 列传第八十六·隐逸》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古之君子,负经世之术,度时不可为,故高蹈以全其志。使得其时,未尝不欲仕,仕而行所学,及物之功岂少哉。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世主亦...
  • 卷八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也。母曰懿安皇太后郭氏。始封建安郡 王,进封遂王,遥领彰义军节度使。元和七和,惠昭太子薨,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 璀欲立澧王恽,而恽母贱不当立,乃...
  • 陈武宣章皇后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陈武宣章皇后,名叫要儿,吴兴乌程人。本来姓钮,她的父亲景明为章氏所收养,于是改姓章。章皇后的母亲苏氏,曾经遇见一个道士把一个小龟赠给自己,光彩五色,说是“三年有征”...
  • 后主沈皇后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后主沈皇后名婺华,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母亲是高祖的女儿会稽穆公主。公主早逝,当时皇后年纪还小,可是悲痛欲绝,日见消瘦。服丧期满后,每到一年的祭日,仍独自坐在那里...
  • 谢玄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谢玄,字幼度。年少时便聪慧过人,与堂兄谢朗皆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安曾训诫约束子侄们,说:“你们怎样参与世事,而且做得让人满意?”众子侄都不知如何回答。谢玄答道:&ldq...
  • 刘伶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放纵情 志,常常有宇宙细小、万物齐一的观念。沉默寡言,不随便与人交 游,可是与阮籍、嵇康一相遇,便欣然神解,携手入竹林。当初不介意家...
  • 李煜、唐晅、韦璜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六十六 卷866_1 《吟》九华山白衣 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垄茫茫野花发。 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 卷866_2 《诗》田达诚宅鬼 天然与我一灵通,还与人间事不同。 要识...
  • 卢肇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五十一 卷551_1 《汉堤诗》卢肇 阴沴奸阳,来暴于襄。 洎入大郛,波端若铓。 触厚摧高, 不知其防。 骇溃颠委,万室皆毁。 灶登蛟鼍,堂集鳣鲔。 惟恩若雠,母不能子。 洪溃既涸,...
  • 岑参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九十八 卷198_1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岑参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
  • 木香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木香 释名 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1、中气不省(闭目不语,状如中风)。用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谈盛者。药中加竹沥和姜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