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缪刺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缪刺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缪刺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肢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倦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肢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覆刺如法。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抑息,刺腰尻之解,两胛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按疾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
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
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
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数,无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缪刺论篇相关文章

  • 是非》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夫损益殊途,质文异政。或尚权以经纬,或敦道以镇俗。是故,前志垂教,今皆可以理违。何以明之?  (是曰)《大雅》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易》曰:“天地之大德曰...
  •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沅甫九弟左右:  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吉字中营尚易整顿否?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
  • 忤合》原文翻译 - - 《鬼谷子》原文及注释 - -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世无...
  • 时迈》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 东门之墠》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 退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六卷 - - 【解析】本篇以《退战》为题,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采取退却方式以免遭敌打击的问题。它认为,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且难以力争胜的条件下,应当迅速退却,不与敌人决战。这样,就可以...
  • 劈柴》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劈柴 父子同劈一柴,父执柯,误伤子指。子骂曰:“老乌龟,汝眼瞎耶?”孙在旁见祖被骂,意甚不平。遂曰:“狗肏出的,父亲可是骂得的么?” 悟到 一富家儿不爱读...
  • 唐诗人有名不显者》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00章 - - 《温公诗话》云:“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奂、畅诸二诗。二人皆当时所不数,而后人擅诗名者,岂能及之哉?”予观《少陵集》中所...
  • 地险》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50章 - - 古今言地险者,以谓函秦宅关、河之胜,齐负海、岱、赵、魏据大河,晋表里河山,蜀有剑门、瞿唐之阻,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吴长江万里,兼五湖之固,皆足以立国。唯宋、卫之郊,四通五...
  • 襄公·襄公十一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秋...
  • 卷七十六·列传第十四》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太宗子十四人:蒲鲁虎、胡鲁、斛鲁补、阿鲁带、阿鲁补、斛沙虎、阿邻、阿鲁、鹘懒、胡里甲、神土门、斛孛束、斡烈、鹘沙。   宗磐本名蒲鲁虎。天辅五年,都统杲取中京,宗磐...
  • 本纪第十六·宣宗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宣宗下   四年春正月壬辰朔,诏免朝。丙申,金安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古里甲古伦除名。丁酉,大元兵下好义堡,霍州刺史移剌阿里合等死之。诏赠官有差。庚戌,宋步骑十余万围邓州,...
  • 梅尧臣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梅尧臣字圣俞,宋宣州宣城人。是侍读学士梅询的侄子,在诗作方面造诣极深。他的诗,有一种深远而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匠心独运的奇巧。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才没有被人们...
  • 孙傅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袺不听。...
  • 李稷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李稷字长卿,邛州人。父亲李绚,龙图阁直学士。李稷因荫补历经管库,代理河北西路转运判官,修筑拓展深、赵、邢三州州城,工役没有失误延搁,但严厉苛刻残忍。察访使者言及此事,都水丞程...
  • 李迪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李迪字复古,先世为赵郡人,后来移住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经携带他所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李迪是辅...
  • 蠕蠕传》原文翻译 - - 《魏书》200章 - - 蠕蠕族,是东胡 族的后代子孙,姓郁久闾氏。传说在神元帝末年,有人在东胡 抢劫马匹时抓到一个奴隶,头发只齐眉毛那么长,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主人就给他取名叫木骨闾。“木骨闾&rd...
  • 徐孝嗣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100章 - -   徐孝嗣字始昌,是东海郯县人。其祖徐湛之,在宋朝官至司空;其父徐聿之,官著作郎,都被太初(刘劬)杀害。徐孝嗣当时还在母腹中,故幸免于难。孝嗣少年时便很能自立,风仪端庄清简。八...
  • 谢琰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谢琰,字瑗度。年轻时,以节操和才干著称,风姿俊美。与堂兄护军将军谢淡虽为近邻,但从不来往,同宗族里的子弟只与几个有才气负美名的交往。拜官著作郎,转任秘书丞,累迁散骑常侍、侍中...
  • 崔曙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五 卷155_1 《古意》崔曙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卷155_2 《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