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7至24卷 > 齐欲伐魏

战国策

《战国策》17至24卷齐欲伐魏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齐欲伐魏

书籍:战国策章节:17至24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二十四魏策三(齐欲伐魏)
【提要】行贿受贿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最为卑劣也最为普遍的事,为私利而损公益就是腐败的特征。贿赂腐败古已有之。但是古人也懂变通之法,看看他们怎么对待贿赂的。
【原文】齐欲伐魏,魏使人谓淳于髡曰:“齐欲伐魏,能解魏患,唯先生也。敝邑有宝璧二双,文马二驷,请致之先生。”淳于髡曰:“诺。”入说齐王曰:“楚,齐之仇敌也;魏,齐之与国也。夫伐与国,使仇敌制其余敝,名丑而实危,为王弗取也。”齐王曰:“善。”乃不伐魏。
客谓齐王曰:“淳于髡言不伐魏者,受魏之璧、马也。”王以谓淳于髡曰:“闻先生受魏之璧、马,有诸?”曰:“有之。”“然则先生之为寡人计之何如?”淳于髡曰;“伐魏之事不便,魏虽刺髡,于王何益?若诚不便,魏虽封髡,于王何损?且夫王无伐与国之诽,魏无见亡之危,百姓无被兵之患,髡有璧、马之宝,于王何伤乎?”
【译文】齐国欲攻打魏国,魏国就派人游说齐国大臣淳于髡:“齐国欲攻打魏国,能解除魏国祸患的,只有先生您。敝国有宝璧二双,两辆四马拉的纹彩马车,请让我送给先生。”淳于髡说:“好吧。”于是进宫劝说齐王道:“楚国是齐国的仇敌,魏国是齐国共患难的友邦。攻打友邦,却让仇敌乘机来进攻自己疲惫的军队,这样做,名声不好而且也招来危险,我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齐王说:“好。”于是就不去讨伐魏国。
有人对齐王说:“淳于髡劝您不攻打魏国,原因在于他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啊。”齐王即刻问淳于髡说:“听说先生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有这事吗?”淳地髡说:“有这事。”齐王说:“既然这样,那么先生为我所出的主意怎么样呢?”淳于髡说:“如果攻打魏国有利于齐国,魏国即使刺死我,对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知道攻打魏国真的不利于齐国,魏国即使封赏了我,对大王又有什么损失呢?况且不攻打魏国,大王就没有攻打友邦的罪名,而魏国也没有被灭亡的危险,百姓更不会遭受兵祸,我得了玉璧和宝马,对于大王又有什么损伤呢?”
【评析】淳于髡巧舌如簧,不仅改变了齐国的进兵方略,而且也改变了齐王对他受贿一事的看法。受贿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淳于髡认为它与国家进兵方略来比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毫无关系,“我”提的意见真的是不错的建议,这与“我”受贿与否毫无关系。事实本身不能言说自己,只有人的语言给事实以不同的解释和说明。只要学会解释,任何事实的意义都会变得对你有利。

齐欲伐魏相关文章

  • 说疑》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谓明也。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
  • 戏术》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戏术皆手法捷耳。然亦实有搬运术。忆小时在外祖雪峰先生家,一术士置杯酒于案,举掌扪之,杯陷入案中,口与案平,然扪案不见杯底。少选取出,案如故。此或障目法也。又举鱼脍一巨碗,抛掷...
  • 楚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日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攸县之山。及出门,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随流...
  • 库官》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邹平张华东,奉旨祭南岳,道出江淮间,将宿驿亭。前驱白:“驿中有怪异,不可宿。”张弗听,宵分冠剑而坐,俄闻靴声入,则一颁白叟,皂纱黑带。怪而问之,叟稽首曰:“我库官也。...
  • 万章章句上·第七节》原文翻译 - - 《孟子》万章章句 - -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
  • 天作》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 既济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后32卦 - - (水火既济)坎上离下《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九五,东邻杀牛,不如...
  •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八百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光阴迅速,历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正行处,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三藏在马上忙呼道...
  •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且不言天神围绕,大圣安歇。话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自王母娘娘请赴蟠桃大会,与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宝阁瑶池,见那里荒荒凉凉,席面残乱;虽有几位天仙,俱不...
  • 第十八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却说当下何观察领了知府台旨下厅来,随即到机密房里与众人商议。众多做公的道:“若说这个石碣村湖荡,紧靠着梁山泊,都是茫茫荡荡,芦苇水港若不得大队官军,舟船人马谁敢去那里...
  • 陈朴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陈朴 望江南 中黄宝,须向胆中求。春帝令行生万物,乾坤膝下与吾俦。百脉自通流。 施造化,左右火双抽。浩浩腾腾充宇宙,苦烟袅袅上环楼。夫妇渐相谋。 望江南 玄珠降,丹窟在中宫。...
  • 哀公·哀公二十六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传】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孙舒帅师会越皋如、后庸、宋乐茷,纳卫侯。文子欲纳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师侵外州,大获。出御之,大败。掘褚师定子之墓,焚之...
  • 僖公·僖公二十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传】二十二年春,伐邾,取...
  •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秦纪三秦二世皇帝二年(癸已,公元前208年)   [1]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二》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太祖西征,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命入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太宗即位,授丰净云内三州都...
  • 志第二十一·礼乐四》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降神文舞,《乾宁之曲》六成。   圜钟宫三成。始听三鼓,一鼓稍前,开手立;二鼓合手,退后;三鼓相顾蹲。三鼓毕,间声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举左手,收,左揖;三鼓举右手,收,右揖;四鼓高呈手;...
  • 列传第五十八·世戚》原文翻译 - - 《金史》150章 - - 金昭祖娶徒单氏,后妃之族,自此始见。世祖时,乌春为难,世祖欲求昏以结其欢心,乌春曰:“女直与胡里改岂可为昏。”世宗时,赐夹谷清臣族同国人。清臣,胡里改人也。然则四十七...
  •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六十石,四品三百石,从四品二百六十石,五品二百石,从五品百六十石,六品百石,从...
  • 叱列延庆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叱列延庆,代州西部人,祖上世世为酋帅。曾祖叱列..石,世祖末年跟随帝驾到瓜步,赐爵临江 伯。父叱列亿弥,袭承祖爵,高祖时为越骑校尉。 延庆少年时即娴熟弓马,有胆力。正光末年(524...
  • 光武帝纪第一下》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六年(30)春正月十六日,改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代代免除徭役,比照高祖家乡丰邑、沛县的旧例,使章陵县人民不再担忧以后会再有徭役。 二十一日,光武帝下诏说:“往年水旱蝗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