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7至24卷 > 秦败魏于华

战国策

《战国策》17至24卷秦败魏于华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秦败魏于华

书籍:战国策章节:17至24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二十四魏策三(秦败魏于华)
【提要】学问学多了如果不善加运用,就会变得非常的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人情伦理都忘却了。“邯郸学步”中的那人迂腐得连原来怎么走路都不知道了。现在魏王执意去秦国送死,这样迂腐的行为谁能阻止他呢?
【原文】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繻谓王曰:“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繻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王尚未听也。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译文】秦军在华阳打败魏军,魏王准备入秦朝拜。魏臣周沂对魏王说:“宋国有个人出外求学,三年后回家,竟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求学三年应该更加知书达理,回来却叫我的名字,这是为何?’这个人说:‘我认为的圣贤没有谁能超过尧、舜,可是对尧、舜都直接称呼名字;我认为最大的事物没有比天地最大的了,可是对天地也直呼它们的名字。如今母亲的贤德超不过尧舜,大不过天地,因此才直呼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所学的知识,准备全部实行吗?那就希望你换一种方式称呼我,不要直呼你母亲的名字。你对于所学的知识,是否准备有所保留,有些地方暂不实行?那希望你暂且把直呼母亲名字的事暂缓。’现在大王要侍奉秦王,还有可以代替朝拜秦王的办法吗?希望大王换一种办法,把朝拜秦王的事推后一些。”
魏王说:“你是不是担心我有去无回?许绾曾对我发誓说:‘如果去秦国不能返回,请杀我的头为您殉葬。’”周沂对魏王说:“像我这样低贱的人,如果有人对我说:‘你跳入不可测量的深渊,一定能出来;如果出不来,我就赌上一只老鼠的脑袋。’我一定不干。秦国是不可预知的国家,就像不可测量的深渊;而许绾的脑袋就好比是老鼠的脑袋。让大王进入不可预知的秦国,却用一只老鼠的脑袋为您担保,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能这样做。再说,君王你觉得失掉大梁和失掉河内哪个更紧急?”魏王说:“失掉大梁紧急。”周沂又说:“失掉大梁和丢掉性命哪个更要紧?”魏王说:“性命更要紧。”周诉说:“河内、大梁、性命,这三者中性命是最重要的,河内是次要的。秦国还没有要求次要的,而大王却主动送上最要紧的,这能行吗?”
魏王没有采纳周诉的意见。支期又来劝说:“大王可以静观楚王,如果他要去秦国,大王就率三辆战车抢先入秦;如果楚王不去,楚魏联合为一,还能抗据秦军。”魏王这才没有动身。魏王对支期说:“我当初已经答应秦国的应侯范雎了,如今不去似乎欺骗了人家。”支期说:“大王不用担心,我让长信侯去应侯处,可让大王不去秦国,大王请等着我的消息。”支期对长信侯说:“大王下命令召见你。”长信侯问:“你知道大王为什么召见我呢?”支期说:“我不知道,反正大王急着要见您。”长信侯说:“我让大王去秦国,难道是为了秦国吗?我是为了魏国啊。”支期说:“您不要替魏国打算了,您还是先替自己想想吧。您是乐意死呢,还是乐意活?乐意穷困呢,还是乐意富贵?您还是先为自己考虑,然后再替魏国打算吧。”长信侯说:“楼缓将要来了,请让我等他同去。”支期说:“大王紧急召见您,您如果不去,恐怕鲜血就要溅在您衣襟上了!”
长信侯这才走,支期跟在他后面。将要见到魏王时,支期先走进去对魏王说:“您装成有病的样子来接见长信侯,我已经吓唬他了。”长信侯进来拜见魏王。魏王说:“我病得这么重,怎么办呢?我当初已经答应应侯了,所以我即使死在路上也还是要去秦国。”长信侯说:“大王不要去了!我能让应侯免召您入秦,请君王不必担忧。”
【评析】魏臣周沂用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一下就把问题说的明明白白。那个求学三年竟然直呼母亲大名、还旁征博引的迂腐书生,不就暗喻那个连基本政治游戏规则都不懂、白白送死的魏王吗?书生与魏王的共同点是:正因为太迂腐,所以连基本的常识都违背了。周沂还用深渊和老鼠作比喻,拨开拿头殉葬这件事的表面现象,直接指出了事情的本质:用一个毫无价值的头作抵押是带不来没有多大意义的。周沂接着还通过设问再一次规劝魏王不要入秦送死。虽然当时没有说服,但为不久魏王的回心转意打下了基础,终于没有让魏王成为楚怀王第二。

秦败魏于华相关文章

  • 某生刃妻》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有某生在家,偶晏起,呼妻妾不至。问小婢,云并随一少年南去矣。露刃追及,将骈斩之,少年忽不见。有老僧衣红袈裟,一手托钵一手振锡杖,格其刀,曰:汝尚不寝耶?汝利心太重,忮忌心太重,机巧心太...
  • 滇游日记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正月初一日在鸡山狮子林莘野静室。是早天气澄澈,旭日当前。余平明起,礼佛而饭,乃上隐空、兰宗二静室。又过野愚静室,野愚已下兰宗处。遂从上径平行而西,入念佛堂,是为白...
  • 楚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铁楼门。过艾行可家,登堂见其母,则行可尸已觅得两日矣,盖在遇难之地下流十里之云集潭也。其母言:“昨亲至其地,抚尸一呼,忽眼中血迸而溅我。&...
  • 影的告别》原文翻译 - - 《野草》上部 - -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 》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々。思无期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
  • 夏书·禹贡》原文翻译 - - 《尚书》夏书 - -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 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后50回 - - 却说孙大圣进于洞口,两边观看。只见——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翙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
  • 俞似诗》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00章 - - 英州之北三十里有金山寺,予尝至其处,见法堂后壁题两绝句。僧云:“广州钤辖俞似之妻赵夫人所书。”诗句洒落不凡,而字画径四寸,遒健类薛稷,极可喜。数年后又过之,僧空无人...
  • 杨道居、史佐尧、徐去非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杨道居 蝶恋花 气禀五行天与秀。瑞见枢延,况是黄钟奏。日影量来添午昼。柳梅消息年时候。 红粉吹香帘幕透。深院笙歌,劝饮金钟酒。乐事赏心千岁有。黑头人做三公有。 史佐尧...
  • 郑少微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郑少微 鹧鸪天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酒,不问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思越人(集句) 欲把长绳系...
  • 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胡瑗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于吴地,达四十余年。   景..初年(1034),朝廷改定雅乐,下诏求通晓音律之人。范仲淹特荐举胡瑗,胡瑗以平民的身份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咨询。...
  • 谢方叔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谢方叔,字德方,威州人。嘉定十六年(1223)考中进士,曾经官至监察御史。他上奏疏道“:坚持刚强的德性以回应上帝的心事,奋行威严的果断以挽回天下的颓势,有的人还担忧过去曾受...
  • 列传第六十五》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崔器,深州安平人也。曾祖恭礼,状貌丰硕,饮酒过斗。贞观中,拜驸马都尉,尚神尧馆陶公主。父肃然,平陰丞。 器有吏才,性介而少通,举明经,历官清谨。天宝六载,为万年尉,逾月拜监察御史。...
  • 张仪事秦惠王》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九 齐策二(张仪事秦惠王) 【提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在社会上闯荡的人要时刻提防突然发生的变幻。连张仪这样显赫的人时刻都有祸患,何况我辈呢?试看张仪...
  • 五音五味》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右征与少征,调右手太阳二,左商与左征,调左手阳明上。少征与大宫,调左手阳明上,右角与大角,调右手少阳下。大征与少征,调左手太阳上,众羽与少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商与...
  • 胀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胀论第三十五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
  • 白居易古诗词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四十一 卷441_1 《夜入瞿唐峡》白居易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 逆风惊浪起,拔zB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卷441_15 《初到忠州赠李六(...
  •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厚朴 释名 烈朴、赤朴、厚皮。树名榛,子名逐折。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损。用厚朴(去皮,切片)、生姜(连皮,切片)二斤,在水五升中同煮干,去姜,焙朴,再以干姜四两、甘...
  • 蜀黍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蜀黍 释名 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 (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 (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玉蜀黍 释名 玉高粱。 气味 (米)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