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100章 > 穰侯列传

史记

《史记》100章穰侯列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穰侯列传

书籍:史记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
他的祖先是楚国人,姓芈。
史记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继位,他的弟弟昭王即位。
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称为芈八子,昭王即位后,芈八子才称为宣太后。
宣太后并不是武王的生母。
武王的母亲称惠文后,死在武王去世之前。
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的异父长弟叫穰侯,姓魏名冉;她的同父弟弟叫芈戎,就是华阳君。
昭王还有两个同母弟弟:一个叫高陵君,一个叫泾阳君。
诸多人中,数魏冉最贤能,从惠王、武王时就任职掌权。
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着想继承王位,只有魏冉竭力拥立了昭王。
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
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昭王兄弟中凡是图谋不轨的,都被诛杀了,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当时昭王年纪轻轻,宣太后便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前300),樗里子死去,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
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对赵国不利。
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想请求昭王让魏冉任秦相。
仇液要上路时,他的门客宋公对仇液说“:假如秦王不听从您的劝说,楼缓必定怨恨您。
您不如对楼缓说‘:请为您打算,我劝说秦王任用魏冉为相将会有所保留。’秦王见赵国使者请求任用魏冉并不急切,必感奇怪,将会不听从你的劝告。
您这么说了,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仍用楼缓为相,那么会对您有好感;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魏冉为相,那么魏冉当然会感激您了。”于是仇液听从了他的意见。
秦国果然免掉了楼缓,让魏冉作了丞相。
秦昭王要诛杀吕礼,吕礼逃到齐国。
昭王十四年(前293),魏冉举荐白起作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魏两国,在伊阙战败了它们,杀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孙喜。
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
此后,魏冉托病辞职,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
第二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率兵攻打魏国。
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
其后,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大小城邑六十余座。
昭王十九年(前288),由魏冉操持,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盡王为东帝。
过了一个多月,吕礼又来到秦国,齐、秦两国国君取消了帝号,仍旧称王。
魏冉再度任秦国丞相后,第六年上便免职了。
免职二年后,第三次出任秦国丞相。
在第四年时,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成为秦国的南郡。
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
白起是穰侯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极好。
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胜过了国君。
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穰侯任相国,带兵进攻魏国,打得芒卯战败而逃,攻到北宅。
随即围攻大梁。
魏国大夫须贾劝说穰侯道“:我听魏国的一位长吏对魏王说:‘从前梁惠王攻打赵国,夺取了三梁,拿下了邯郸;而赵王虽然战败也不肯割地,后来邯郸终于被收复。
齐国人攻打卫国,拿下了国都,杀死了子良。
而卫人即使受辱也决不割地,后来丧失的国都仍归卫人所有。
卫、赵两国之所以国家完整,军队强盛,土地不被诸侯兼并,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忍受苦难,爱惜每一寸土地。
宋国、中山国屡遭进犯又屡次割地,结果国家随即灭亡。’我认为卫国、赵国值得效法,而宋国、中山国则当引以为戒。
秦国是个贪婪无厌、凶恶暴戾的国家,切勿亲近,它蚕食魏国,吞尽原属晋国之地,战胜暴鸢,割取八个县之多,土地来不及全部并入,可是军队又耀武扬威地出动了,秦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逼得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割让土地。
大王切勿接受它的要求。
现在大王若背弃楚国、赵国而与秦国讲和,楚、赵两国必定怨恨而背离大王,而与大王争着讨好秦国,秦国必定接受他们的做法。
秦国挟制楚、赵两国的军队再攻魏都,那么魏国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了。
希望大王一定不要求和。
大王若真要求和,也要少割地并且要有人质作担保,不然,必定上当受骗。’这是我在魏国所听到的,希望您据此来考虑围攻大梁的事。
《周书》上说‘要想到上天的意旨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就是说天赐的好运是有限的。
秦国战胜暴鸢,割取八县,并非兵力强壮,也非计谋高超,主要靠的还是运气。
现在秦国又打败了芒卯,兵入北宅,进而围攻大梁,把天赐的运气当作常有之事,聪明的人不是这样的。
据我所知魏国已经调集了全部上百个县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看来不少于三十万人。
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我认为即使商汤王、周武王死而复生,也是难以攻下的。
轻易地背着楚、赵两国军队,要登七丈高的城垣,与三十万大军对垒,而且志在必得,我看从盘古开天辟地至今天,是不曾有过的。
攻而不克,秦军必定疲惫不堪,大梁攻不下而陶邑却定要丧失,那就会前功尽弃。
现在魏国正犹疑未决,可以让它少割土地先稳住它。
希望您抓住楚赵援军尚未到达大梁的时机,赶快以少割土地来收服魏国。
魏国正当犹疑之际,会把少割土地来换取大梁解围的做法看作是有利的上策,一定会同意的,您的愿望也就会实现了。
楚、赵两国对于魏国抢先与秦国媾和必定会感到气愤,从而争着讨好秦国,合纵便因此瓦解,尔后您再从容地选择对象各个攻破。
况且,您要获取土地也不一定非得用军事手段不可呀!割取了原来的晋国土地,秦军不必攻坚,魏国就会乖乖地献出绛、安邑两城。
这样又为您打开了河西、河东两条通道,原来的宋国土地也将全部为秦国所有,随即卫国必定会献出单父。
秦军不动一兵一卒,而您却能控制全局。
有什么索取不能得到,有什么作为不能成功呢!希望您仔细考虑围攻大梁这件事而不要使自己的行动冒险。”穰侯说:“好。”于是停止攻打大梁,解围而去。
第二年,魏国背离了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
秦王派穰侯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使魏将暴鸢战败而逃,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
穰侯又增加了封邑。
第三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杀敌十万人,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
接着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且给赵国增加了兵力,让它去攻打齐国。
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一封信说:“我听来往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我私下一定对我们国君说‘秦王精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一定不会这么做’。
为什么这么说呢?韩、赵、魏三国友好结史记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
它们三国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尽管有上百次的背弃,上百次的相骗,但都不算是背信弃义,一同对外它们是深信不疑的。
现在要战败齐国就会使赵国强盛起来。
赵国是秦国仇视的大敌,它的强大显然对秦国不利。
这是第一点。
秦国的谋臣策士们,一定会说‘打败齐国,先削弱三晋和楚国的力量,然后再战而胜之’。
其实,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外强中干之国,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钧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这是第二点。
秦国若出兵少,则三晋和楚国就不相信秦国;若出兵多,就会让三晋和楚国担忧将被秦国控制。
齐国惧怕被伐,不会投靠秦国,而去投靠三晋和楚国。
这是第三点。
秦国以瓜分齐国来引诱三晋和楚国,而三晋和楚国派兵进驻加以扼守,秦国反而会腹背受敌。
这是第四点。
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让三晋和楚国借秦国之力谋取齐国,拿齐国之地对付秦国,怎么三晋、楚国如此聪明而秦国、齐国如此愚蠢?这是第五点。
因此,取得安邑把它治理好,也就一定没有祸患了。
秦国占据了安邑,韩国也就必定无法控制上党了。
夺取天下的中心区域,与出兵而担忧其不能返回比较起来,哪个有利?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才说秦王精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于是穰侯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当时相国穰侯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充自己在陶邑的封地。
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雎自称张禄先生,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
昭王于是任用了范雎。
范雎向昭王禀报,说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还富有。
秦昭王幡然醒悟,免去穰侯相国的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里去。
穰侯离开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
穰侯死于陶邑,就地埋葬。
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嫡亲的舅舅。
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充土地,削弱诸侯的势力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臣服,是因为穰侯的功劳啊。
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之言,便使其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闷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在异国的客子呢!

穰侯列传相关文章

  • 霍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霍姓氏祖宗:叔处姓氏起源: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
  • 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四日接家信,内有父亲叔父并丹阁叔信各一件,得悉丹阁叔入伴,且堂上各大人康煌,不胜次幸!男于八月初六日,移寓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屋甚好,共古八间,每...
  • 狐赠丑郎帽》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裘文达公赐第,在宣武门内石虎胡同,文达之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吴额驸府,吴额驸之前,为前明大学士周延儒第。越年既久,又窈窕闳深,故不免时有变怪,然不为人害也。厅事西小屋两楹,曰...
  • 狐笑》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先叔仪庵公,有质库在西城中。一小楼为狐所据,夜恒闻其语声,然不为人害,久亦相安。一夜,楼上诟谇鞭笞声甚厉,群往听之,忽闻负痛疾呼曰:楼下诸公,皆当明理,世有妇挞夫者耶?适中一人方为妇...
  • 李太学妻》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曾伯祖光吉公,康熙初官镇番守备,云有李太学妻,恒虐其妾,怒辄褫下衣鞭之,殆无虚日。里有老媪能入冥,所谓走无常者是也,规其妻曰:娘子与是妾有夙冤,然应偿二百鞭耳,今妒心炽盛,鞭之殆过十...
  • 养不教,父之过①。教不严,师之惰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①。教不严,师之惰②。  [注释]  ①不教:不加以教导。 过:过错。     ②师:老师。 惰:怠惰,这里指失职。  [译文]  生养子女却不给予良好的教育,这是做...
  •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燕昭王自即位之后,日夜以报齐雪耻为事,吊死问孤,与士卒同甘苦,尊礼贤士,四方豪杰,归者如市。有赵人乐毅,乃乐羊之孙,自幼好讲兵法。当初乐羊封于灵寿,子孙遂家焉。赵主父沙邱之乱...
  • 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栾盈灭族 且于门杞梁死战》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却说范匄虽遣其子范鞅往迎魏舒,未知逆顺如何,心中委决不下,亲自登城而望,见一簇车徒,自西北方疾驱而至,其子与魏舒同在一车之上,喜曰:“栾氏孤矣。”即开宫门纳之。魏舒与...
  • 羔裘》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 周书·多士》原文翻译 - - 《尚书》周书 - - 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非我小...
  • 周书·微子之命》原文翻译 - - 《尚书》周书 - -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
  • 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后50回 - - 色即空兮自古,空言是色如然。人能悟彻色空禅,何用丹砂炮炼。德行全修休懈,工夫苦用熬煎。有时行满始朝天,永驻仙颜不变。话说那赛太岁紧关了前后门户,搜寻行者,直嚷到黄昏时分,不见...
  • 禁溺》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谬误部 - - 禁溺 墙脚下恐人撒尿,画一乌龟于壁上,且批其后曰:“撒尿者即是此物。”一人不知就里,仍去屙溺。其人骂曰:“瞎了眼睛,也不看看。”撒尿者曰:“不知老爷...
  • 咬嚼不过》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贪吝部 - - 咬嚼不过 一人死后,转床殡殓,诸亲及众妇绕灵而哭。只见孝帏裂碎,到处飞扬,皆称怪像。特往关魂问之。乃曰:“无他。只是当众人咬嚼不过耳。” 蘸酒 有性吝者,父子...
  • 佐命元臣》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盛王创业,必有同德之英辅,成垂世久长之计,不如是,不足以为一代宗臣。伊尹、周公之事见于《诗》、《书》,可考也。汉萧何佐高祖,其始入关,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以周知天下阸塞,户口...
  • 胡平仲、曹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胡平仲 减字木兰花(咏梅) 天然标格。不问青枝和绿叶。仿佛吴姬。酒晕无端上玉肌。 怕愁贪睡。谁会伤春无限意。乞与徐熙。画出横斜竹外枝。 减字木兰花 兰凋蕙歇。野店酒初尝...
  •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
  • 刑法》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古之圣人,为人父母,莫不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防闲于未然,惧争心之将作也。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大则陈之原野,小则肆诸市朝,以御奸宄,用惩祸乱。兴...
  • 曹邺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九十三 卷593_1 《东武吟》曹邺 心如山上虎,身若仓中鼠。 惆怅倚市门,无人与之语。 夜宴李将军,欲望心相许。 何曾听我言,贪谑邯郸女。 独上黄金台,凄凉泪如雨。 卷593_2 ...
  • 武元衡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一十六 卷316_1 《古意》武元衡 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 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 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 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 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 卷316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