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资治通鉴 > 50章 >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50章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350章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

书籍:资治通鉴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为臣以尽忠为天职
【原文】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②。”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申包胥如秦乞师④,曰:“吴为封豕长蛇⑤,以荐食上国(6),虐始于边楚(7)。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8),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9),若邻于君(10),疆场之患也(11)。逮吴之未定(12),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13)下臣何敢即安(1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15)。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注释】
①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复:同“覆”,颠覆。③昭王:楚平王的儿子,名壬。随:诸侯国名。④如:去到,往。⑤封:大。豕:野猪。(6)荐:多次。食:侵食。(7)虐:侵害,残害。③越,流亡。③夷:指吴国。德:这里指贪心。厌:满足。(10)邻;接邻。(11)疆场:边界。(12)逮:及,趁。(13)所伏:藏身之地,安身之地。(14)即安:到适当的地方去,指“就馆”。(15)《无衣》:《诗·秦风》中的篇名。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读解】
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另一种游说方式:动作表演。在言辞游说不起作用的时候,就用动作来表演,并且坚持不懈,终于感动了“上帝”,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包胥的表演功夫,竟然可以哭上七天七夜,连水都没有喝一口。这个说法虽然论人怀疑有添油加醋的夸张成分,但申包胥的这种精神,也够让人感动的了。
这种做法,也可以叫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申包胥对秦哀公说的那番话,本来就是假托楚昭王的名义编造出来的,算得上是“瞒天过海”。他在秦庭的痛哭,说不定也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叫做“随机应变”吧。以一国之大夫的身份,顾不得什么脸面啦,体统啦,身份啦,大胆放肆而又坚持不懈地在外国政府的官府中大哭特哭、滴水不沾,是不是也有点“苦肉计”的味道?
目的很简单:击败吴国,保住楚国,即“借刀杀人”。身为一个臣子,并未受国君之托,敢于如此胆大包天地擅自行动,确实表现了为臣的忠诚不移的美德,也可以说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吧。哪个国君有了这样的巨子,都是一种幸福,何愁成不了大事!
可惜的是,这种表里如一、当面背后一个样儿的赤胆忠心的巨子太少了——不是没有,而是太少。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相关文章

  • 廖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廖姓氏祖宗:叔安姓氏起源: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姓氏郡望:1、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
  • 南村董天士》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南村董天士,不知其名,明末诸生,先高祖老友也。花王阁剩稿中,有哭天士诗四首,曰:事事知心自古难,平生二老对相看,飞来遗札惊投箸,哭到荒村欲盖棺,残稿未收新画册,余赀惟卖破儒冠。布衾两...
  • 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认妻 获陈宝穆公证梦》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秦穆公深知百里奚之才,欲爵为上卿,百里奚辞曰:“臣之才,不如臣友蹇叔十倍,君欲治国家,请任蹇叔而臣佐之。”穆公曰:“子之才,寡人见之真矣,未闻蹇叔之贤也。&rdqu...
  • 尽心章句上·第十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 离娄章句下·第十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 商书·西伯戡黎》原文翻译 - - 《尚书》商书 - -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
  • 见和尚》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僧道部 - - 见和尚 有三人同行,途遇穿一破裤者。一友曰:“这好像猎户张三。”一人曰:“不然。还似渔翁撒网。”又一人曰:“都不确。依我看来,好像一座多年破庙。...
  • 卖弄》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卖弄 一亲家新置一床,穷工极丽。自思:“如此好床,不使亲家一见,枉自埋没。”乃装有病,偃卧床中,好使亲家来望。那边亲家做得新裤一条,亦欲卖弄,闻病欣然往探。即至,以一...
  • 谗险》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三卷 - -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   袁悦有口才,能短长说,亦有精理。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后丁艰,服除还都,唯赍战国策而已。语人曰:“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易,此皆是病...
  • 求为可知》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50章 - -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为之说者,皆以为当求为可知之行。唯谢显道云:“此论犹有求位求可知之道,在至论则不然,难用而莫我知,斯我贵矣,夫复何...
  • 德经·第六十八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善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吴玠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由于父亲死后葬在水洛城,因此迁徙到该地。年少时即深沉果敢有节操志向,知晓军事善长骑马射箭,读书能精通大义。不满二十岁时,以良家子的身份投军隶属泾...
  • 高隆之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高隆之,字延兴,本姓徐,自称本家的郡望是高平金乡。父干,魏朝白水郡郡守。因干被姑父高氏收养,所以就随了姑父的姓。隆之富贵后,魏朝赠干司徒公、雍州刺史。隆之后来立有辅佐之功,高...
  • 席法友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席法友,安定人氏。祖父投奔南方政权。法友任职萧鸾,以臂力建立功勋、渐渐升官至安丰、新蔡两郡太守,建安戍主。萧宝卷派胡 景略代他的职。法友于是留在寿春,与裴叔业同谋归顺朝...
  • 王珍国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地人。父亲王广之是齐朝优秀的将领,官做到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王珍国最初从冠军行参军官职做起,逐渐升迁虎贲中郎将、南谯太守,他治理地方时有能干的名...
  • 何承天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何承天,东海郯城人,叔伯祖父何伦,是西晋时右尉将军,何承天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徐氏,是徐广的姐姐,生性聪慧学识广博,所以何承天小时候便开始接受教义,经史百家,没有不详尽通习 的...
  • 五行二》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灾火 草妖 羽虫孽 羊祸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
  • 商君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 他的先祖本来是姓姬的。 商鞅年轻时就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为魏国相国公叔痤做事,担任中庶子。 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还未来得及向魏王推...
  • 口问》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口问第二十八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
  • 杜牧的诗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五 卷525_1 《寓言》杜牧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卷525_2 《猿》杜牧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