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梁书 > 50章 > 王珍国传

梁书

《梁书》50章王珍国传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梁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王珍国传

书籍:梁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地人。父亲王广之是齐朝优秀的将领,官做到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王珍国最初从冠军行参军官职做起,逐渐升迁虎贲中郎将、南谯太守,他治理地方时有能干的名声。当时他管辖的地方,人民困苦饥贫,王珍国便散发米粮钱财来拯救贫穷的百姓。齐高帝手书诏书说:“卿爱护百姓治国有序,很称我的心。”永明初年(483),升迁桂陽内史,讨捉盗贼,桂陽境内清静太平。王珍国卸任返回京都时,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到小岛为他饯行,见王珍国离任返京衣着朴素,于是感叹说:“这真可称得上好的二千石。”回京后担任大司马中兵参军。齐武帝平素十分赏识他,常常感叹说:“近世将门弟子,有像王珍国的少。”又外任安成内史。内调越骑校尉、冠军长史、钟离太守。两次迁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回京担任游击将军,因父亲去世而卸去官职。
建武末年,魏军围攻司州,齐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打涡陽,以作声援,起用王珍国任辅国将军,率军援助。魏国将领杨大眼的大部队铺天盖地而来,裴叔业害怕了,丢下部队而逃,王珍国率领他的部队殿后,因而不致大败。永泰元年(498),会稽太守王敬则谋反,王珍国又率军抗击。平定王敬则的叛乱之后,王珍国升迁宁朔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将军一如从前。
义师举事,东昏侯召令王珍国率领部队返回京城,屯驻建康城。义师到来,东昏侯派王珍国率军出城门驻扎朱雀门,被王茂的军队打败,于是进入城内。王珍国多次密派郄篡捧着镜子在高祖面前奉献自己的一片诚心,高祖割下金子来回报他。当时城内人们都考虑追随义师,没有敢率先起事的,侍中、卫尉张稷统率众军,王珍国私下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要挟张稷,张稷答应举事。十二月十九日的早晨,王珍国引着张稷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进去,就将东昏侯在内殿斩杀,与张稷在西钟下同尚书仆射王亮等人碰头,派中书舍人裴长穆等人捧着东昏侯的首级归附高祖。高祖依照功劳授王珍国右卫将军,珍国推辞不接受;高祖又授珍国徐州刺史,王珍国坚决请求让他留在京师。又赐予他金银绸缎,王珍国又一次坚决谢绝。高祖下诏说:“从前田子泰坚决不接受绸缎俸禄。卿体谅国家情深意厚,的确可嘉。”后来因为王珍国侍宴,高祖问:“你的明镜我还保存着,从前我给你的金子在什么地方?”王珍国回答说:“黄金小心地放在我的身边,不敢丢失。”再封为右卫将军,加封给事中,迁任左卫将军,加封散骑常侍。天监初年(502),王珍国被封为滠陽县侯,食千户。授职都官尚书,常侍仍同从前。
天监五年(506),魏任成王元澄侵犯钟离,高祖召来珍国,向他询问讨伐贼匪的策略。珍国回答说:“我常常担心魏军人少,不为魏军人多而苦恼。”高祖认为王珍国讲的很有气魄,于是借给王珍国符节,让他与众军一道共讨贼匪。魏军退去,王珍国班师回朝。离京加封使持节称号,都督梁、秦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南秦、梁二州刺史。恰逢梁州刺史夏侯道迁将梁州拿去投降魏国,王珍国从小路步行出魏兴,领兵袭击夏侯道迁,未达目的,便留下镇守。因为无功,王珍国多次上表请求解去官职,高祖不答应。改封王珍国为宜陽县侯、户邑一如从前。征召王珍国回京任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加封后军。不久,又任左卫将军。天监九年(510),出京封使持节称号,都督湘州诸军事、信武将军、湘州刺史。就职治事四年,召回京都担任护军将军,迁任通直散骑常侍、丹陽尹。天监十四年(515),去世。高祖下诏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给办丧礼的钱十万,布百匹。谥号威。王珍国的儿子僧度继承。

王珍国传相关文章

  • 顺手牵羊》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敌战计 - -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注释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
  • 行为心理学》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再叙述孔子的行谊: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这几件事,从文学上看起来很平常,许多人都可以做到。孔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深入研究,就觉得不同。...
  • 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告子章句 - -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
  • 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却说林冲杀了王伦,手拿尖刀,指着众人,说道:“我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着我胸襟胆...
  • 长卵叹气》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形体部 - - 长卵叹气 一官到任,出票要唤兄弟三人。一胖子、一长子、一矮子备用。异姓者不许进见。一家有兄弟四人,仅有一胖三矮。私相计议曰:“四人之中,胖矮俱有,单少一长人。只得将...
  • 李习之论文》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李习之《答朱载言书》论文最为明白周尽,云:“《六经》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
  • 翁孟寅、万俟绍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翁孟寅 烛影摇红 楼倚春城,锁窗曾共巢春燕。人生好梦比春风,不似杨花健。旧事如天渐远。奈情缘、素丝未断。镜尘埋恨,带粉栖香,曲屏寒浅。 环佩空归,故园羞见桃花面。轻烟残照下...
  • 郑少微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郑少微 鹧鸪天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酒,不问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思越人(集句) 欲把长绳系...
  • 哀公·哀公二十六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传】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孙舒帅师会越皋如、后庸、宋乐茷,纳卫侯。文子欲纳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师侵外州,大获。出御之,大败。掘褚师定子之墓,焚之...
  • 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一》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主事。董天锡偕锦衣千户张福决囚,福坐天锡上,岳言其非体。且言:“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
  • 志第八·历二》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大统历法一上   造历者各有本原,史宜备录,使后世有以考。如《太初》之起数钟律,《大衍》之造端蓍策,皆详本志。《授时历》以测算术为宗,惟求合天,不牵合律吕、卦爻。然其法所...
  • 明镐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明镐,字化基。密州安丘人。考取进士,任蕲州防御推官。宋真宗去世,进呈《真颂》四十六篇,改任大理寺丞。薛奎任秦州节度,调他任节度判官。薛奎调益州,明镐随调任录事参军。程琳代替...
  • 新五代史考》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100章 - - 呜呼,五代礼乐文章,吾无取焉。其后世有欲知之者,不可以遗也。作《司天职方考》。   ○司天考第一   司天掌日月星辰之象。周天一岁,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
  •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李逢吉,字虚舟,系出陇西。父颜,有锢疾,逢吉自料医剂,遂通方书。举明经,又擢进士第。范希朝表为振武掌书记,荐之德宗,拜左拾遗。元和时,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改中书舍人,知礼部贡举。...
  •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李宗闵,字损之,宗室郑王元懿之后。祖自仙,楚州别驾。父〈曾羽〉,宗正卿,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潼关防御等使。〈曾羽〉兄夷简,元和中宰相。宗闵,贞元二十一年进士擢第,元和四年,复登制...
  • 王亮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王亮字奉叔,是王莹的堂弟。他的父亲王悠字昌达,在宋朝做官担任太宰中郎,追赠为给事黄门侍郎。王亮因为是名家弟子,宋朝末年选他与公主结婚,封为驸马都尉。曾担任秘书丞。齐朝的竟...
  • 蠕蠕传》原文翻译 - - 《魏书》200章 - - 蠕蠕族,是东胡 族的后代子孙,姓郁久闾氏。传说在神元帝末年,有人在东胡 抢劫马匹时抓到一个奴隶,头发只齐眉毛那么长,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主人就给他取名叫木骨闾。“木骨闾&rd...
  • 儒林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50章 - - 【原文】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
  • 范睢曰臣居山东》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五 秦策三(范睢曰臣居山东) 【提要】权力不可分割,尤其是最高权力不能被多人分割,否则一个集体、国家就会政令不畅、政局混乱。就是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国家,一旦最...
  • 刺齐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勿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