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水热穴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水热穴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水热穴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岐伯曰: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
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
帝曰:秋取经俞何也?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水热穴论篇相关文章

  • 阳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阳姓氏祖宗:阳樊姓氏起源:大约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间,阳国被邻国齐国吞并,阳国灭亡后,阳国的子孙,为阳姓是周景王的后代。阳国原是周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所在地在今天的山东省沂水县...
  • 戏溺髑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佃户张天锡,尝于野田见髑髅,戏溺其口中,髑髅忽跃起作声曰:人鬼异路,奈何欺我!且我一妇人,汝男子,乃无礼辱我,是尤不可。渐跃渐高,直触其面,天锡惶骇奔归,鬼乃随至其家。夜辄在墙头檐际责...
  • 江右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晨起,渡大溪之北,复西向行,八里,将至贵溪城,忽见溪南一桥门架空,以为城门与卷梁皆无此高跨之理。执途人而问之,知为仙人桥,乃石架两山间,非砖砌所成也。大异之,即欲渡,无梁。...
  • 画马》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临清崔生家屡贫,围垣不修,每晨起。辄见一马卧露草间,黑质白章;惟尾毛不整,似火燎断者。逐去,夜又复来,不知所自。崔有好友官于晋,欲往就之,苦无健步,遂捉马施勒乘去,嘱家人曰:“倘...
  • 离娄章句上·第九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
  •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梁惠王章句 - -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 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梁惠王章句 - -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rdqu...
  • 蜉蝣》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 硕人》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
  •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贾政去见了节度,进去了半日不见出来,外头议论不一。李十儿在外也打听不出什么事来,便想到报上的饥荒,实在也着急。好容易听见贾政出来,便迎上来跟着,等不得回去,在无人处便问:&l...
  • 惑溺》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三卷 - -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
  •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原文翻译 - - 《明史》350章 - - 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党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
  • 张文礼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张文礼,燕地人。开始时任刘仁恭偏将,性格凶险,颇多奸谋,言行庸俗卑下,和人交 谈言语不逊,从少年到成年,专门心怀陰谋诡计。到跟随刘守文到沧州时,任偏师将军。当刘守文到燕蓟探视父...
  •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唐制:内侍省官有内侍四,内常侍六,内谒者监、内给事各十,谒者十二,典引十八,寺伯、寺人各六。又有五局:一曰掖廷,主宫嫔簿最;二曰宫闱,扈门阑;三曰奚官,治宫中疾病死丧;四曰内仆,主供帐灯烛...
  •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令孤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令。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
  • 顾越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顾越字思南,吴郡盐官人。家住新坡黄冈,世代办 乡学,因此顾氏家族多儒学之人。 顾越少年丧父,以勤奋刻苦自立,聪明有辩论之才,讲《毛氏诗》,能旁通不同的义理,梁太子詹事周..非常欣...
  • 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平原君赵胜,在赵国诸多公子中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门下的宾客约有几千人。 平原君曾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曾三次离开相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在东武城。 平原君家有座高楼面...
  • 动输》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动输第六十二 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
  • 徐铉的唐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五十三 卷753_1 《赠维扬故人》徐铉 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 一事无成空放逐, 故人相见重凄凉。 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 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
  • 高适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一十一 卷211_1 《铜雀妓》高适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卷211_2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