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灵枢篇 > 卫气行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篇卫气行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卫气行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灵枢篇更新时间:2017-03-07
卫气行第七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纷纷纷纷,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卫气行相关文章

  • 季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季姓氏祖宗:季友姓氏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
  • 烧海》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余家距海仅百里,故河间古谓之瀛州,地势趋东,以渐而高,故海岸绝陡,潮不能出,水亦不能入,九河皆在河间,而大禹导河不直使入海,引之北行数百里,自碣石乃入。职是故也,海中每数岁或数十岁,遥...
  • 异火》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罗与贾比屋而居,罗富贾贫。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阻挠之。久而益窘,不得已减值售罗。罗经营改造,土木一新,落成之日,盛筵祭神,纸钱甫燃,忽狂风卷起著梁上,烈焰骤发,烟煤迸...
  • 福星轮船沉没》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八日,招商局福星轮船放洋北上,将至黑水洋,逢大雾,为西洋澳顺轮船所撞,沉没海中,海运员董死者二十四人。伯相李公既为奏请优恤,且建祠津沪矣。  其后上海道冯峻光...
  • 孤竹古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古孤竹城,在永平府大滦河西岸,山上有夷齐庙,庙前有清风台。下望滦水,晶莹如镜,深一二尺,中有一泉可七八尺,相传此即海眼,其深无底,流沙不能淤淀。  寺中古松一株,久已枯死,后乃自根下...
  • 《圣武记》叙川楚教匪谋篇尚未尽善》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邵阳魏默深先生(源)著作等身,所著《圣武记》、《海国图志》,尤风行海内。然《海国图志》采辑虽博,未经剪裁,尚不及《圣武记》熔化之精。盖记事诸篇,各有章法,似皆已烹炼而出之,惟所记...
  • 寡悔》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郁离子曰:“食主于疗饥,其功在饱,而甘旨不与焉。衣主于御寒,其功在暖,而华饰不与焉。饱暖主也,甘旨华饰客也。言文而不信,行诡而不实,是专事为客而亡其主也,是犹构九成之楼,而以...
  • 爱才》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仕宦中有妹养宫中而字贵人者,有将官某代作启,中警句云:“令弟从长,奕世近龙光,貂珥曾参于画室;舍妹夫人,十年陪凤辇,霓裳遂灿于朝霞。寒砧之杵可掬,不捣夜月之霜;御沟之水可托,无...
  •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九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 缠住》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缠住 一螃蟹与田鸡结为兄弟,各要赌跳过涧,先过者居长。田鸡溜便早跳过来,螃蟹方行,忽被女子撞见,用草捆住。田鸡见他不来,回转唤云:“缘何还不过来?”蟹曰:“不然几...
  • 南山经》原文翻译 - - 《山海经》山经 - -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
  • 李惟清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其父李仲行,任章丘主簿,于是迁家到章丘。惟清在开宝年间,以三史授任涪陵尉。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疗,听命于巫士,惟清捉来大巫鞭打,百姓认为将会有祸。后...
  • 萧子显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萧子显字景陽,是萧子范的弟弟。幼年聪慧,萧嶷很偏爱他。七岁的时候,封为宁都县侯,梁朝天监初年,降为子爵。位居太尉录事参军。 萧子显身高八尺,状貌很文雅,好学,很善于写文章。曾...
  • 列传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汉大鸿胪章十一世孙。章子 统,灵帝时,为雁门太守,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 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累世仕魏, 皆至大官。父略,平...
  • 徐世谱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徐世谱字兴宗,巴东鱼彳复人。世代居荆州,为主帅,统兵征伐蛮、蜒。到了徐世谱时,其人尤其勇猛且体力过人,擅长于水战。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时,徐世谱带着乡里人侍奉他。 侯景之乱时,...
  • 江统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江 统字应元,陈留圉人。祖父江 蕤,以仁义的好品行著称,任谯郡太守,封为亢父男。父亲江 祚,是南安太守。江 统沉静有远大志向,当时人评价他说:“聪慧少言江 应元。”跟同...
  • 贯休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二十七 卷827_1 《循吏曲上王使君》贯休 需宿需宿,炳烂光合。 蒸蒸婺民,钟此多福。 自东自西, 自南自北。 伊飞伊走,乳乳良牧。 和气无形,春光自成。 大信不信,贻厥无朕。 ...
  • 裴休、令狐綯、刘绮庄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六十三 卷563_1 《题泐潭》裴休 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 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 岁华空自老,消息竟谁知。 到此轻尘虑,功名自可遗。 卷563_2 《赠黄蘖山僧希运》裴休 ...
  • 蜗牛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蜗牛 释名 称俞、山蜗牛、蜗赢、蜒蚰赢、土牛儿。 气味 咸、寒、有小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蜗牛捣烂贴脐下,以手摩擦。加麝香少许更好。 2、大肠脱胎换骨肛。用蜗牛...
  • 柿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柿 释名 气味 烘柿:甘、寒、涩、无毒。 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 乌柿:甘、温、无毒。 柿蒂:涩、平、 主治 烘柿:1、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 2、小便血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