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资治通鉴 > 50章 >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50章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350章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

书籍:资治通鉴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穷寇不可不猛追
【原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1),报檇李也(2)。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3)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4)。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尽(5)。’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6),灭夏后相(7)。后缗方娠(8),逃出自窦(9),归于有仍(10),生少康焉。为仍牧正(11),惎浇能戒之(12)。浇使椒求之(13),逃奔有虞(14),为之疱正(15),以除其害(16)。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17),而邑诸论(18)。有田一成(19),有众一旅(20),能布其德而兆其谋(21),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22),使季杼豷(23),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24)。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25),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26)。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27)。姬之衰也(28),日可俟也。介在夷蛮而长寇仇(29),以是求伯(30),必不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31),而十年教训(32),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33)1三月,越及吴平。
【注释】
(1)夫差:吴王阖庐的儿子。越:诸侯国名,姓姒,国都在会稽,即今浙江绍兴。夫椒:越国地名,在今江绍兴北。(2)檇(zui)李:越国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北。吴王阖庐在这里被越国打败,受伤而死。(3)越子:越国国君勾践。楯:同“盾”。甲楯:指全副武装的士兵。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十二里。(4)种:文种,越国的大夫,楚国人。嚭(pi):伯嚭,伯州犁的孙子,吴国的太宰,楚国人。(5)这两句话后被收入《古文尚书。泰誓》。滋:长,多。尽:彻底。(6)有过:古代的国名,在今山东掖县北。浇:有过国的国君。斟灌、斟鄩:夏的同姓诸侯。(7)夏后相:夏朝的国君,夏朝第五代君主。(8)后缗:相的妻子。娠:怀孕。(9)窦:洞,孔。(10)有仍:古代诸侯国名,后缗的娘家,在今山东的济宁。(11)牧正:管理畜牧的官。(12)惎:忌恨。戒:提防。(13)椒:浇的臣子。(14)有虞:古代诸侯国名,姓姚,在今山西永济。(15)疱正:管理膳食的官。(16)除:避免。(17)二姚:指有虞国君虞思的两个女儿,虞是姚姓国,所以称二姚。(18)邑诸纶:把纶邑封给他。纶在今河南虞城东南。(19)成:十平方里为一成。(20)旅:五百里为一旅。(21)兆:开始。(22)女艾:少康的儿子。豷(yi):浇的弟弟,戈国国君。(24)旧物:指夏代原来的典章制度。(25)丰:壮大。(26)同壤:同处一方,国土相连。(27)食:消除。(28)姬:指吴国。吴国为姬姓国家。(29)介:处在。。。。。。中间。夷蛮:指楚国和越国。(30)伯:同“霸”。(31)生聚:养育人民和积聚财富。(32)教训:教育和训练。(33)外:后。为沼:变为湖沼,意思是国家灭亡。
【译文】
吴王夫差在椒山打败了越军,报了檇李战役吴国战败之仇。接着,吴军进入了越国,越王勾践率领五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退守到会稽山,并派大夫文钟通过吴国太宰伯嚭去请求讲和。吴王夫差准备同意越国的请求。伍员说:“不可答应。臣下听说:‘树立德行不如越多越好,去去除病痛不如越彻底越好。’从前有过国的国君浇杀了斟灌后又去攻打斟鄩,消灭了夏朝君主相。相的妻子后缗正怀着孕,从墙洞里逃出去,逃回娘家有仍国,在那里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后当了有仍国的牧正,他忌恨浇,又时刻提防着浇的迫害。浇派大臣椒去抓少康,少康逃到了有虞国,在那里当上了疱正,得以避开了浇的杀害。有虞的国君虞思这时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为妻,并把纶邑封给了少康。少康有方圆十里的土地,有五百名士兵,能够广施德政,并开始谋划复兴国家,收罗夏朝的遗民,按抚属下的官员。少康派女艾去刺探浇的情况,派季杼去引诱浇的弟弟豷,结果灭掉了过国和戈国,复兴了夏禹业绩,祭祀夏朝的祖先并祀享天帝,恢复了从前的典章制度。现在是吴国比不上有过国的强大,而越国却比少康强大,如果越国再壮大起来,岂不是很难对付吗?越王勾践能够爱护人民,注意施行恩惠,施行恩惠不会失掉人心,爱护民众而不忘掉有功的人。越国同我们国土相连,又世世代代有冤仇。在我们战胜越国时不把它灭掉,却要保存它,这就违背了天意,助长了仇敌,日后即使后悔,也无法消除祸患。吴国的衰亡,已经为期不远了。吴国处在夷蛮之间又助长仇敌,想用这种办法去谋求霸权,必定行不通。”吴王夫差没有听从伍员的话。伍员退出来后对别人说:“越国用十年的时间养育了人民和积聚财富,用十年的时间对人民进行教育和训练,二十年之后,吴国大概会变成荒凉的湖沼了1三月,越国和吴国讲和了。
【读解】
读了这个故事,很让我们疑心,这是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因为伍员,也就是伍子胥,真的是liào事如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竟然就在二十年后灭掉了吴国,应了伍子胥的预言。当然,这个故事没有造假,不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这样我们的确要佩服伍子胥的眼光和头脑了。他是清醒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理性的精神和现实主义态度。他识破了越国在兵临城下之时媾和来保存实力的意图,援引历史教训来告诉吴王夫差,却未被采纳。
这又一次告诉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发展虽然不是重复循环的,但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确乎要栽大跟头。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的“少康中兴”,就是一面镜子。国家虽然亡了,但留下了复仇的种子,为日后的复兴提供了火种。星星之光,可以燎原。少康就真的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灭掉仇敌,光复了祖先的业绩。
教训之二,是对陷入困境的“穷寇”,要穷追猛打,直至彻底消灭,不留任何祸根,不时敌手有任何东山再起的希望,也就是要灭掉“种子”。还是毛主席英明,他老人家早就手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鲁迅先生也极力倡导通打“落水狗”的精神,即使狗儿落入水中做出哀求的可怜状,也要通打之,否则,它一旦爬上岸来,又会咬人的。古人也总结过不能纵虎归山,要不然会遗害无穷。从这个方面来说,吴王夫差放过越王勾践,实在是养虎遗患,玩火以至自焚。
教训之三,从越王勾践的角度说,在明知对手强大时,及时的表示屈服,要求媾和,以便保存实力,另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是迫不得已最好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勾践不愧为识时务者,在即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甘拜下风,屈居人下,以屈求神,保住了复仇的种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教训之四,要有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的毅力,事业终将成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大概是牢记住了这一点,并且再退一步,加上十年,用两倍的时间来为复仇作准备。这个过程也够漫长的,其中的屈辱辛酸,非局外人所能体验。以国君的身份,卧薪尝胆,这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在长期的艰难困苦之中,人的精神随时都会有崩溃的可能,随时都可能因挫折而彻底的放弃希望和努力。但是勾践坚持下来了。因此我们也要敬佩勾践,佩服他的坚韧不拔地向目标挺进的毅力。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相关文章

  • 艾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艾姓氏祖宗:孔艾姓氏起源:因地名得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
  • 旱魃为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旱魃为虐,见云汉之诗,是事出经典矣。山海经实以女魃,似因诗语而附会。然据其所言,特一妖神焉耳。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夫雨为天地之欣合,一僵尸之气焰,竟能弥...
  • 郑苏仙梦冥府》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闫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郑私叩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
  • 蜀魏吴,争汉鼎①。号三国,迄两晋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蜀魏吴,争汉鼎①。号三国,迄两晋②。  [注释]  ①魏:魏主曹丕,曹操的儿子,其篡夺汉献帝帝位,国号为魏。 蜀: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吴:孙权的国号。 鼎:古代大型三足...
  • 卷二十》原文翻译 - - 《搜神记》下卷 - - 晋魏郡亢阳,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疽,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
  • 楚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夜雨达旦。初涉潇湘指今湖南境内,遂得身历此景,亦不以为恶。上午,雨渐止。迨暮,客至,雨散始解维即船缆。五里,泊于水府庙之下。  十一日 五更复闻雨声,天明渐霁。二十五...
  • 割瘿》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夷门之瘿人,头没于胛,而瘿代为之元。口、目、鼻、耳俱不能为用,郢封人怜而为之割之。人曰:“瘿不可割也。”弗听。卒割之,信宿而死。国人尤焉,辞曰:“吾知去其害耳,...
  • 古老文化社会的通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阳货 - - 下面跟着这一原则,讲许多人事道理。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我们中国人经常骂人乡原,什么是乡原?乡就是乡党,在古代是普通社会的通称。这个原字,也与愿字通用。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来样样...
  • 老饕》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邢德,泽州人,绿林之杰也,能挽强弩,发连矢,称一时绝技。而生平落拓,不利营谋,出门辄亏其资。两京大贾往往喜与邢俱,途中恃以无恐。  会冬初,有二三估客薄假以资,邀同贩鬻,邢复自罄其囊...
  • 行露》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 吃烟》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讥刺部 - - 吃烟 人有送夜羹饭甫毕,已将酒肉啖尽。正在化纸将完,而群狗环集。其人曰:“列位来迟了一步,并无一物请你,都来吃些烟罢。” 烦恼 或问:“樊迟之名谁取?&rdquo...
  • 素毒》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讥刺部 - - 素毒 人问:“羊肉与鹅肉。如何这般毒得紧?”或答曰:“生平吃素的。” 笑话一担 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因有年纪而生,即名年纪。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
  • 唐婉、王嵎、贾逸祖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唐婉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韦骧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韦骧 减字木兰花(惜春词) 人生可意。只说功名贪富贵。遇景开怀。且尽生前有限杯。 韶华几许。鶗鴂声残无觅处。莫自因循。一片花飞减却春。 减字木兰花(劝饮词) 金貂贳酒。乐事...
  • 高祖本纪》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高祖武皇帝名霸先,字兴国,小名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是汉代太丘显贵陈萛的后代。祖籍颍川。陈萛的玄孙陈准,是晋太尉。陈准生陈匡,陈匡生陈达,陈达在永嘉年间南迁,做丞相属官,当过太...
  •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原文翻译 - - 《三国志》100章 - - (三国志诸葛恪传、滕胤传、孙峻传、孙綝传、濮陽兴传、聂友传) 诸葛恪传,(附聂友传)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长子。他年少时就有才名。二十岁被任命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侍奉...
  • 魏豹彭越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 他的哥哥叫魏咎,原在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 秦国灭亡魏国,就把他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 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 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
  • 关于杜甫的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三十 卷230_1 《偶题》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
  • 地锦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地锦 释名 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1、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
  • 鳢肠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鳢肠 释名 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 (草)甘、酸、平、无毒。 主治 1、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