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至8卷 >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

《战国策》1至8卷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书籍:战国策章节:1至8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二西周(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提要】生活在人类社会,无法避免地经常处在复杂的利害关系和多种冲突的旋涡中,尤其是在人多但资源有限的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非常的激烈,商界和政界人士对此可能更有感触。我们不妨看看战国说客是如何在复杂的利害关系和多种冲突下保全自己利益的。
【原文】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借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敢、魏,今又攻秦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借兵乞食。君临函谷而无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张韩、魏。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秦王出楚王以为和,君令弊邑以此德秦,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必欲之。楚王出,必德齐,齐得东国而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薛公曰:“善。”因令韩庆入秦,而使三国无攻秦,而使不借兵乞食于西周。
【译文】齐国孟尝君田文,又称薛公,用齐来为韩、魏攻打楚,又为韩、魏攻打秦,而向西周借兵求粮。韩庆(韩人但在西周作官)为了西周的利益对薛公说:“您拿齐国为韩、魏攻楚,5年才攻取宛和叶以北地区,增强了韩、魏的势力。如今又联合攻秦,又增加了韩、魏的强势。韩、魏两国南边没有对楚国侵略的担忧,西边没有对秦国的恐惧,这样地多辽阔的两国愈加显得重要和尊贵,而齐国却因此显得轻贱了。犹如树木的树根和枝梢更迭盛衰,事物的强弱也会因时而变化,臣私下替你齐国感到不安。您莫如使敝国西周暗中与秦合好,而您不要真的攻秦,也不必要向敝国借兵求粮。您兵临函谷关而不要进攻,让敝国把您的意图对秦王说:‘薛公肯定不会破秦来扩大韩、魏,他之所以进兵,是企图让楚国割让东国给齐。’这样,秦王将会放回楚怀王来与齐保持和好关系(当时楚怀王被秦昭公以会盟名义骗入秦地,并被扣押),秦国得以不被攻击,而拿楚的东国使自己免除灾难,肯定会愿意去做。楚王得以归国,必定感激齐国,齐得到楚国的东国而愈发强大,而薛公地盘也就世世代代没有忧患了。秦国解除三国兵患,处于三晋(韩、赵、魏)的西邻,三晋也必来尊事齐国。”
薛公说:“很好。”因而派遣韩庆入秦,使三国停止攻秦,从而让齐国不向西周来借兵求粮。
【评析】韩庆游说的根本和最初目的,就是让齐国打消向西周借兵求粮的念头。他的聪明之处是没有直接说出这个目的,而是以为齐国的利益着想、为齐国的前途考虑为出发点,在为齐国谋划过程中,自然地达成了自己的目的。所以在说服他人时一定要以对方为出发点,要让他明白各种利害关系、挑明他的利益所在,然后再关联到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相关文章

  • 盛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盛姓氏祖宗:周朝的一王族姓氏起源:有个周朝的王族被封为盛邑的首领,那地方就在现今河北省境内,很久以后盛国公族的后代取封地的盛字为姓,世代相传。姓氏郡望:1、天水郡:西汉时...
  • 缢鬼为祟》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外家顾氏,居无锡城内西溪上,数百年旧族也。相传雍正初年,有一道士过其门,忽植立瞳视,日。”吁!缢鬼入矣。’顷之,连声称缢鬼者七,乃诣阉人告曰:“此宅有七缢鬼入门,...
  • 招安》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八 - - 郁离子曰:“劝天下之作乱者,其招安之说乎。非士师而杀人,谓之贼;非其财而取诸人,谓之盗。盗贼之诛,于法无宥。秦以苛政罔民,汉王人关尽除之,而约三章焉:杀人、伤人及盗而已。秦...
  • 祛蔽》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四 - - 瓠里子之艾,谓其大夫曰:“日君之左服病兽,人日得生马之血以饮之可起也。君之圉人使求仆之骖,仆难未与也。”大夫曰:“杀马以活马,非人情也,夫何敢?”瓠里子曰:&l...
  • 遵化署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诸城邱公为遵化道,署中故多狐,最后一楼,绥绥者族而居之,以为家。时出殃人,遣之益炽。官此者惟设牲祷之,无敢迕。邱公莅任,闻而怒之。狐亦畏公刚烈,化一妪告家人曰:“幸白大人勿...
  • 祝翁》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济阳祝村有祝翁者,年五十余病卒,家人入室理缞绖,忽闻翁呼甚急。群奔集灵寝,则见翁已复活,群喜慰问。翁但谓媪曰:“我适去,拚不复还。行数里,转思抛汝一副老皮骨在儿辈手,寒热仰...
  • 中人》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讥刺部 - - 中人 玉帝修凌霄殿,偶乏钱粮,欲将广寒宫典与下界人皇。因思中人亦得一皇帝便好,乃请灶君皇帝下界议价。既见朝,朝中人讶之曰:“天庭所遣中人,何黑如此?”灶君笑曰:&ldqu...
  • 理旧恨》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理旧恨 一怕婆者,婆既死,见婆像悬于柩侧。因理旧恨以拳打之。忽风吹轴动,忙缩手大惊曰:“我是取笑作耍。” 敕书 一官置妾,畏妻,不得自由。怒曰:“我只得奏...
  •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原文翻译 - - 《金刚经》金刚经全文译文 - -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
  • 唐书判》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唐铨选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谓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
  • 俞紫芝、郑獬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俞紫芝 阮郎归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 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 临江仙(题清溪图) 弄水亭前千万景,登临不忍空回...
  • 经籍上》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夫龟文成象,肇八卦于庖牺;鸟迹分形,创六书于苍颉。圣作明述,同源异流。《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礼...
  • 段韶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年时善骑会射,有武将之才。因他是武明皇后姊姊的儿子,高祖很是器重,常安排在自己的左右,作为心腹看待。 建义初年,为亲信都督。中兴元年(531),跟随高祖抗...
  • 刘延孙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刘延孙,彭城吕县人,是雍州刺史刘道产的儿子。 最先他当徐州主簿,被选为秀才,接着当彭城王刘义康司徒行参军,尚书都官郎,钱唐令,世祖的抚军,广陵王刘诞北中郎中兵参军,南清河太守,世...
  • 夏侯湛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祖父夏侯威,魏国的兖州刺史。父亲夏侯庄,是淮南太守。夏侯湛年幼时很有才华,文章宏富,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与潘岳友善,时常行走同车,歇止接席,京都称他们...
  •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伏湛、侯霸、宋弘、蔡茂、冯勤、赵憙、牟融、韦彪) ◆伏湛传 伏湛字惠公,琅王牙东武人。九世祖伏胜,字子贱,就是所谓的济南伏生。伏湛高祖父伏孺,武帝时,在东武为客座教授,因以东武...
  • 天年》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
  • 唐彦谦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七十二 卷672_1 《绯桃》唐彦谦 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绯桃照地春。 坐久好风休掩袂, 夜来微雨已沾巾。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 人中黄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人部 - - 人中黄 释名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 气味 主治 1、热病发狂。用人中内放罐中,泥封固,煅半日,去火毒后...
  • 驴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兽部 - - 驴 释名 气味 驴肉:甘、凉、无毒。 骨髓:甘、温、无毒。 驴尿:辛、寒、有小毒。气味驴肉:甘、凉、无毒。 主治 驴肉:补血,益气,治远年劳损。煮汁空心饮,疗痔引虫。 驴尿:治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