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全唐诗 > 600章 > 伊璠、孙纬、翁绶的诗全集

全唐诗

《全唐诗》600章伊璠、孙纬、翁绶的诗全集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

《全唐诗》章节目录: 《100章》 《200章》 《300章》 《400章》 《500章》 《600章》 《700章》 《800章》 《900章

伊璠、孙纬、翁绶的诗全集

书籍:全唐诗章节:600章更新时间:2017-02-28
全唐诗卷六百
卷600_1《登越王楼即事》牛征
危楼送远目,信美奈乡情。转岸孤舟疾,衔山落照明。
萧条看草色,惆怅认江声。谁会登临恨,从军白发生。
卷600_2《及第后寄梁烛处士》伊璠
绣毂寻芳许史家,独将羁事达江沙。十年辛苦一枝桂,
二月艳阳千树花。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同袍不得同游玩,今对春风日又斜。
卷600_3《春诗》萧遘
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
练色铺江晚,潮声逐渚回。青旗问沽酒,何处拨寒醅。
卷600_4《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萧遘
青骨祀吴谁让德,紫华居越亦知名。未闻一剑传唐主,
长拥千山护蜀城。斩马威棱应扫荡,截蛟锋刃俟升平。
酂侯为国亲箫鼓,堂上神筹更布兵。
卷600_5《成都》萧遘
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簰多。
好教载取芳菲树,剩照岷天瑟瑟波。
卷600_6《句》萧遘
吾家九叶相,尽继明时出。(与子三儿生日《困学纪闻》)
卷600_7《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后首一作薛能诗)》韦承贻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蓬巷几时闻吉语,
棘篱何日免重来。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升平雅颂声。
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卷600_8《诏放云南子弟还国》郑洪业
德被陪臣子,仁垂圣主恩。雕题辞凤阙,丹服出金门。
有泽沾殊俗,无征及犷ce。铜梁分汉土,玉垒驾鸾轩。
瘴岭蚕丛盛,巴江越巂垠。万方同感化,岂独自南蕃。
卷600_9《中秋夜思郑延美有作》孙纬
中秋中夜月,世说慑妖精。顾兔云初蔽,长蛇谁与勍。
未追良友玩,安用玉轮盈。此意人谁喻,裁诗穿禁城。
卷600_10《清晓卷帘》欧阳玭
清晓意未惬,卷帘时一吟。槛虚花气密,地暖竹声深。
秀色还朝暮,浮云自古今。石泉惊已跃,会可洗幽心。
卷600_11《巴陵》欧阳玭
孤城向夕原,春入景初暄。绿树低官舍,青山在县门。
楼台疑结蜃,枕席更闻猿。客路何曾定,栖迟欲断魂。
卷600_12《榆溪道上》欧阳玭
初日在斜溪,山云片片低。乡愁梦里失,马色望中迷。
涧底凄泉气,岩前遍绿荑。非关秦塞去,无事候晨鸡。
卷600_13《新岭临眺寄连总进士》欧阳玭
关势遥临海,峰峦半入云。烟中独鸟下,潭上杂花熏。
寄远悲春草,登临忆使君。此时还极目,离思更纷纷。
卷600_14《幽轩》欧阳玭
幽轩斜映山,空涧复潺潺。重叠岩峦趣,遥来窗户间。
桃花飘岫幌,燕子语松关。衣桁侵池翠,阶痕露藓斑。
临风清瑟奏,对客白云闲。眷恋青春色,含毫俯碧湾。
卷600_15《社日村居(一作王驾诗)》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阱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卷600_16《吊孟昌图》裴澈
一章何罪死何名,投水惟君与屈平。
从此蜀江烟月夜,杜鹃应作两般声。
卷600_17《婕妤怨》翁绶
谗谤潜来起百忧,朝承恩宠暮仇雠。火烧白玉非因玷,
霜翦红兰不待秋。花落昭阳谁共辇,月明长信独登楼。
繁华事逐东流水,团扇悲歌万古愁。
卷600_18《陇头吟》翁绶
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马嘶斜日朔风急,
雁过寒云边思长。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俱是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卷600_19《关山月》翁绶
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影转银河寰海静,
光分玉塞古今愁。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
况是故园摇落夜,那堪少妇独登楼。
卷600_20《雨雪曲》翁绶
边声四合殷河流,雨雪飞来遍陇头。铁岭探人迷鸟道,
阴山飞将湿貂裘。斜飘旌旆过戎帐,半杂风沙入戍楼。
一自塞垣无李蔡,何人为解北门忧。
卷600_21《行路难》翁绶
行路艰难不复歌,故人荣达我蹉跎。双轮晚上铜台雪,
一叶春浮瘴海波。自古要津皆若此,方今失路欲如何。
君看西汉翟丞相,凤沼朝辞暮雀罗。
卷600_22《折杨柳》翁绶
紫陌金堤映绮罗,游人处处动离歌。阴移古戍迷芳草,
花带残阳落远波。台上少年吹白雪,楼中思妇敛青蛾。
殷勤攀折赠行客,此去关山雨雪多。
卷600_23《咏酒》翁绶
逃暑迎春复送秋,无非绿蚁满杯浮。百年莫惜千回醉,
一盏能消万古愁。几为芳菲眠细草,曾因雨雪上高楼。
平生名利关身者,不识狂歌到白头。
卷600_24《白马》翁绶
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金埒乍调光照地,
玉关初别远嘶风。花明锦襜垂杨下,露湿朱缨细草中。
一夜羽书催转战,紫髯骑出佩骍弓。
卷600_25《句》翁绶
海国欧乡浙水东,暂烦良守此凭熊。(见《事文类聚》)
卷600_26《中秋月》潘纬
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
影当中土正,轮对八荒平。寻客徒留望,璿璣自有程。
卷600_27《琴》潘纬
客来鸣素琴,惆怅对遗音。一曲起于古,几人听到今。
尽含风霭远,自泛月烟深。风续水山操,坐生方外心。
卷600_28《句》潘纬
篆经千古涩,影泻一堂寒。(古镜。见《吟窗杂录》)
卷600_29《九日卫使君筵上作》武瓘
佳晨登赏喜还乡,谢宇开筵晚兴长。满眼黄花初泛酒,
隔烟红树欲迎霜。千家门户笙歌发,十里江山白鸟翔。
共贺安人丰乐岁,幸陪珠履侍银章。
卷600_30《劝酒》武瓘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卷600_31《感事(一作于濆诗,题云对花)》武瓘
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卷600_32《重归宜春偶成十六韵寄朝中知己》袁皓
水香甘似醴,知是入袁溪。黄竹成丛密,青萝夹岸低。
暖流鸂鶒戏,深树鹧鸪啼。黄犬惊迎客,青牛困卧泥。
有村皆绩纺,无地不耕犁。乡曲多耆旧,逢迎尽杖藜。
殷勤倾白酒,相劝有黄鸡。归老官知忝,还乡路不迷。
直言干忌讳,权路耻依栖。拙学趋时态,闲思与牧齐。
稻粮饶燕雀,江海溢凫鹥。昔共逢离乱,今来息鼓鼙。
恩仁沾品物,教化及雕题。上贡贞元禄,曾叨宠记批。
何须归紫禁,便是到丹梯。珍重长安道,从今息马嘶。
卷600_33《及第后作》袁皓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
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崄津。
卷600_34《重归宜春经过萍川题梵林寺》袁皓
梵林遗址在松萝,四十年来两度过。泸水东奔彭蠡浪,
萍川西注洞庭波。村烟不改居人换,官路无穷行客多。
拖紫腰金成底事,凭阑惆怅欲如何。
卷600_35《寄岳阳严使君》袁皓
得意东归过岳阳,桂枝香惹蕊珠香。也知暮雨生巫峡,
争奈朝云属楚王。万恨只凭期克手,寸心唯系别离肠。
南亭宴罢笙歌散,回首烟波路渺茫。
卷600_36《赋得郎官上应列宿》公乘亿
北极伫文昌,南宫晓拜郎。紫泥乘帝泽,银印佩天光。
纬结三台侧,钩连四辅旁。佐商依傅说,仕汉笑冯唐。
委佩摇秋色,峨冠带晚霜。自然符列象,千古耀岩廊。
卷600_37《春风扇微和》公乘亿
丽日催迟景,和风扇早春。暖浮丹凤阙,韶媚黑龙津。
澹荡迎仙杖,霏微送画轮。绿摇宫柳散,红待禁花新。
舞席潜回雪,歌筵暗起尘。幸当阳候律,一顾及佳晨。
卷600_38《赋得秋菊有佳色》公乘亿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
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
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
卷600_39《赋得临江迟来客》公乘亿
江上晚沉沉,烟波一望深。向来殊未至,何处拟相寻。
柳结重重眼,萍翻寸寸心。暮山期共眺,寒渚待同临。
北去鱼无信,南飞雁绝音。思君不可见,使我独愁吟。
卷600_40《句》公乘亿
十上十年皆落第,一家一半已成尘。(见《摭言》)
卷600_41《九华山谣》王季文
九华峥嵘占南陆,莲花擢本山半腹。翠屏横截万里天,
瀑水落深千丈玉。云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极如中庭。
丹崖压下庐霍势,白日隐出牛斗星。杉松一岁抽数尺,
琼草夤缘秀层壁。南风拂晓烟雾开,满山葱茜铺鲜碧。
雷霆往往从地发,龙卧豹藏安可别。峻极遥看戛昊苍,
挺生岂得无才杰。神仙惮险莫敢登,驭风驾鹤循丘陵。
阳乌不见峰顶树,大火尚结岩中冰。灵光爽气曛复旭,
晴天倒影西江渌。具区彭蠡夹两旁,正可别作一岳当少阳。
卷600_42《青出蓝》王季文
芳蓝滋匹帛,人力半天经。浸润加新气,光辉胜本青。
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翻覆依襟上,偏知造化灵。
卷600_43《题青龙精舍》卢骈
寿夭虽云命,荣枯亦大偏。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卷600_44《感事》王镣
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
卷600_45《退朝望终南山》李拯
紫宸朝罢缀鸳鸾,丹凤楼前驻马看。
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
卷600_46《月中桂树》顾封人
芬馥天边桂,扶疏在月中。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
皎皎舒华色,亭亭丽碧空。亏盈宁委露,摇落不关风。
岁晚花应发,春余质讵丰。无因遂攀赏,徒欲望青葱。
卷600_47《和陆鲁望白菊》司马都
耻共金英一例开,素芳须待早霜催。绕篱看见成瑶圃,
泛酒须迷傍玉杯。映水好将苹作伴,犯寒疑与雪为媒。
夫君每尚风流事,应为徐妃致此栽。
卷600_48《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司马都
此去欢荣冠士林,离筵休恨酒杯深。云梯万仞初高步,
月桂余香尚满襟。鸣棹晓冲苍霭发,落帆寒动白华吟。
君家祖德惟清苦,却笑当时问绢心。

伊璠、孙纬、翁绶的诗全集相关文章

  • 康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康姓氏祖宗:姬叔姓氏起源: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称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结武庚...
  • 辨物》原文翻译 - - 《说苑》后10卷 - - 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 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 仁义礼...
  • 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沅甫九弟左右:  五月二日,接四月廿三寄信,藉悉一切,城贼于十六早,廿日廿二夜,增来扑我壕,如飞蛾之扑烛,多灭几次,受创愈甚,成功愈易。惟日夜巡守,刻不可懈,若攻围日久,而仍令其逃窜,则咎...
  • 粤西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 平明起饭,陆氏子仍为肩囊送行。先隔晚,望其北山,有岩洞剨huò然上下层叠。余晚浴后欲独往一探,而稻畦水溢,不便于行,及是导者欲取径道行,路出于其下,余乃从田间水道...
  • 狗的驳诘》原文翻译 - - 《野草》下部 - -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象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住口!你这势力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
  • 愚民政策》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讲了孔子教育的方法、目标与内容以后,下面所说的一节,是另一个问题了。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五四运动”的时候,他们打倒孔家店,这句话也是孔子的“罪状&...
  • 百无一用是书生》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雍也 -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朴素的文质;“文”是人类自己加上去的许多经验、见解,累积起来的这些人文文化。但主要的还是人的...
  • 谁能忘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中国文化中的“感情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宗族的力量最大。所以由“友道”形成的这套结合,我名之为“特殊社会”,就是后世所讲的帮会。我国的帮...
  • 叶生》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
  • 第十章》原文翻译 - - 《大学》目录 - -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
  • 奔丧》原文翻译 - - 《礼记》后25章 - - 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过国至竟,哭尽哀而止。哭辟市朝。望其国竟哭。至...
  •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坚以杖画地曰:&ldq...
  • 避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八卷 - - 【解析】本篇以《避战》为题,顾名思义,旨在阐述何种条件下运用“避锐击惰”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作战,对于初来而士气锐盛的进攻之敌,应当避免...
  • 前代为监》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人臣引古规戒,当近取前代,则事势相接,言之者有证,听之者足以监。《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周书》曰:“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又曰:“我...
  • 康仲伯、程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康仲伯 忆真妃 匆匆一望关河。听离歌。艇子急催双桨、下清波。 淋浪醉。阑干泪。奈情何。明日画桥西畔、暮云多。 程过 昭君怨 试问愁来何处。门外山无重数。芳草不知人。翠...
  • 许奕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许奕,字成子,简州人。因父亲的恩荫任长江县主簿。遭母丧,服丧期满后调为涪城县尉。庆元五年(1199),宁宗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签书剑南东川节度判官。不到一年,他不穿丧服...
  • 卷六肃宗 代宗》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也。母曰元献皇后杨氏。初名 嗣升,封陕王。   开元四年,为安西大都护。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遣贺知章、潘肃、吕 向、皇甫彬、邢...
  • 陶侃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陶侃字士行,原本鄱陽人。吴国灭亡后,迁到庐江 的寻陽。父亲陶丹,在吴国任扬武将军。陶侃年幼而孤贫,任县中小吏。鄱陽的孝廉范逵曾经去拜访陶侃,陶侃毫无准备,无物待客,他母亲于是...
  • 齐宣王见颜斶》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十一 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 【提要】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颜斶运用辨证思维,说明了贵贱、上下、君臣之间相互依靠、衬托、转化的辨证关系,也运用此思维,说出了自...
  • 本藏》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本藏第四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