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灵枢篇 > 本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篇本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本藏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灵枢篇更新时间:2017-03-07
本藏第四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痹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肺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挽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痹,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_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_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归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痹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俛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
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麤理者,心大。无__者,心高;__小、短、举者,心下。__长者,心下坚;__弱小以薄者,心脆。__直下不举者,心端正;__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麤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麤理者,肝大。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黄色小理者,脾小;麤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黑色小理者,肾小;麤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而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也。
帝曰:善。然非余之所问也,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扰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五脏六腑,邪之舍也,请言其故。五脏皆小者,少病,苦憔心,大愁扰;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扰。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
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黄帝曰:应之奈何?岐伯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脾应肉,肉_坚大者,胃厚;肉_么者,胃薄。肉_小而么者,胃不坚;肉腘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脾不坚者,胃缓;肉_无小里累者,胃急。肉_多少里累者,胃结,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
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
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麤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麤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黄帝曰:厚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岐伯答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本藏相关文章

  • 单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单姓氏祖宗:姬臻姓氏起源:1、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川传姓单。2、《魏书官氏志》记载: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后改为单氏...
  • 变通》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何以明之?  魏与赵攻韩,齐田忌为将而救之,直走大梁。魏将庞涓去韩而归,齐军已过而西矣。孙膑谓田忌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
  • 心度》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
  • 文事》原文翻译 - - 《幼学琼林》卷四 - -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德,学富五车。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二...
  • 天文》原文翻译 - - 《幼学琼林》卷一 - -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风...
  • 箔江府学署中鬼声》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年十二三岁时,先大夫古镇江府学教授,余兄弟皆在署中读书。署乃数百年旧屋也,前官及眷属多有病殁于此者。  每三更人静,卧室外辄闻履声橐橐然,如着方头靴蹀躞于中庭者。或用户...
  • 河上旋风》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光绪丁丑七月,余偕诸昆季,谨扶先太夫人灵柩,由济南回里。舟经张秋黄、运之交,适值戴村坝决陷,运河口门水深一尺,内外河沙淤淀,舟不得进,泊口门外十有四日。乃假振字营勇丁百余名。浚...
  • 假仁义》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二 - - 人言五伯之假仁义也,或曰:”是何足道哉?”郁离子曰:“是非仁人之言与。五伯之时,天下之乱极矣,称诸侯之德无以加焉,虽假而愈于不能。故圣人有取也。故曰诚胜假,假胜...
  • 第十四回 卫侯朔抗王入国 齐襄公出猎遇鬼》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却说王姬至齐,与襄公成婚。那王姬生性贞静幽闲,言动不苟,襄公是个狂淫之辈,不甚相得。王姬在宫数月,备闻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叹:“似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吾不幸错嫁匪人,是吾命...
  • 定势》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下部 - -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  是以模经为式...
  • 周伯阳、尹公远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周伯阳 摸鱼儿(次韵送别) 又匆匆、月鞭露镫,梅花江上归路。海图破碎来时线,何以彩衣低舞。风雪暮。正望断青山,一发云横处。浩歌独举。便想见迎门,牵衣儿女,总是旧眉妩。 阳关曲,挥...
  • 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左氏载医和、缓、梓慎、裨灶、史苏之属,甚详且核。下逮巫祝,亦往往张其事以神之。论者谓之浮夸,似矣。而《史记》传扁鹊、仓公,日者,龟策,至黄石、赤松、仓海君之流,近于神仙荒忽,亦...
  • 志第十·地理一》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
  • 柴禹锡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年轻时,有位客人看见他后说:“你气质不凡,如果辅以经术,一定官至将相。”禹锡从此留心学问。当时太宗居晋王府,因为他善于应对,得到给事一职。 ...
  • 孔谦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孔谦,庄宗同光初年,任租庸副使。孔谦原是州中能干的小吏,远从天..十二年(915),皇帝平定魏博,会计都委托给他管理。孔谦能曲意服侍权贵要人,为他们效劳。皇帝把钱财事务交 给他,他设...
  • 列传第七十五》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酷吏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子神) 张赦提(赵霸) 崔暹 邸珍 田式 燕荣 元弘嗣 王文同 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制,教之本也;法令、刑罚,...
  • 蔡廓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蔡廓字子度,济陽考城人,是晋朝的司徒蔡谟的曾孙。祖父蔡系,是抚军长史。父亲蔡謆,是司徒左西属。 蔡廓博览群书,言行都依照礼节,最初离家任职著作佐郎。后来做宋武帝的太尉参军...
  • 秦攻韩之管》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五 魏策四(秦攻韩之管) 【提要】国家之间互相利用、陷害,完全是非道德的。当时秦国无疑是战国的祸水,所以谁都想把这个祸水引向外国,自己一定不敢沾染上。 ...
  • 秦武王谓甘茂曰》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提要】古人很早就知道语言的魔力及危险,语言传播事实,但语言也改变和颠倒了事实。擅长口才的人在驾驭语言的同时也深知语言的危险性。看看甘茂是如何运用语言和谋略来消解语...
  • 灵猫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兽部 - - 灵猫 释名 灵狸、香狸、神狸、类。 气味 肉)甘、温、无毒。 (阴部)辛、温、无毒。 主治 阴部与麝相似,功用也相同(按:现称灵猎的这种分泌的为灵猎香)。 可以镇心安神,治心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