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灵枢篇 > 禁服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篇禁服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禁服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灵枢篇更新时间:2017-03-07
禁服第四十八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若细子。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敢问约之奈何?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
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雷公曰:愿闻为工。黄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且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糜、少气、溺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先刺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寸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必审察其本末之寒温,以验其脏腑之病。
通其营输,乃可传于大数。大数曰:盛则徒泻之,虚则徒补之,紧则灸刺,且饮药,陷下则徒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谓经治者,饮药,亦曰灸刺,脉急则引,脉大以弱,则欲安静,用力无劳也。

禁服相关文章

  • 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四日接家信,内有父亲叔父并丹阁叔信各一件,得悉丹阁叔入伴,且堂上各大人康煌,不胜次幸!男于八月初六日,移寓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屋甚好,共古八间,每...
  • 丐妇孝姑》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从兄旭升言,有丐妇甚孝,其姑尝饥踣于路,而手一盂饭不肯释,曰:姑未食也。自云初亦仅随姑乞食,听指挥而已。一日同栖古庙,夜闻殿上厉声曰:尔何不避孝妇,使受阴气发寒热?一人称手捧急檄,仓...
  •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鲍廷玺走到阊门,遇见跟他哥的小厮阿三。阿三前走,后面跟了一个闲汉,挑了一担东西,是些三牲和些银锭、纸马之类。鲍廷玺道:“阿三,倪大太爷在衙门里么?你这些东西叫人挑了...
  • 长治女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陈欢乐,潞之长治人,有女慧美。一道士行乞,睨之而去。由是日持钵近廛间。适一瞽人自陈家出,道士追与同行,问何来。瞽云:“适从陈家推造命。”道士曰:“闻其家有女郎,...
  • 娇娜》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孔生雪笠,圣裔也。为人蕴藉,工诗。有执友令天台,寄函招之。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寓菩陀寺,佣为寺僧抄录。寺西百余步有单先生第,先生故公子,以大讼萧条,眷口寡,移而乡居,宅遂旷焉。 ...
  • 损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后32卦 - - (山泽损)艮上兑下《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六四,损其疾...
  • 王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王 姓氏祖宗:系出姬姓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
  • 汉采众议》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50章 - - 汉元帝时,珠崖反,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待诏贾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以问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丞相于定国以为捐之议是,上从之,遂罢珠崖郡。匈奴呼韩邪单于...
  •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三汉高帝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   [1]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柰何?&rdq...
  • 林空斋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林空斋,永福人,佚失他的名字。父亲林同,官至监丞。空斋考中进士,历任知县,辞官在家居住。益王即皇帝位,张世杰包围泉州,林空斋就率领乡人黄必大、刘仝祖在他的家里开设忠义局,起义兵...
  • 志第十七上 历三上》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开元九年,《麟德历》署日蚀比不效,诏僧一行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较经史所书气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十五年,草成而一行卒,诏特进张说与历官陈玄景等次为《历术》七篇、...
  • 列传第一百四十》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臣观前代秉笔论文者多矣。莫不宪章《谟》、《诰》,祖述《诗》、《騷》;远宗毛、郑之训论,近鄙班、扬之述作。谓"采采苤諲",独高比兴之源;"湛湛江 枫",长擅咏歌之体。殊不知世代有...
  • 列传第二十》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崔鉴(兄孙伯谦) 崔辩(孙士谦 士谦子彭 士谦弟说 说子弘度)崔挺(子孝芬 孙宣猷 曾孙仲方 仲方从叔昂 挺从子季舒 挺族孙暹) 崔鉴,字神具,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赞,魏尚书仆射。...
  • 崔慧景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100章 - -   崔慧景字君山,是清河东武城人。祖父崔构,曾任奉朝请,父亲崔系之,曾任州别驾。   崔慧景先是做国子学生,宋朝泰始中,逐渐升至员外郎,又调任长水校尉,宁朔将军。太祖(萧道成)...
  •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王充、王符、仲长统) ◆王充传,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搬迁到这里。 王充少时死了父亲,同乡称赞他很孝顺。后来他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 ,拜扶风人班彪做老师。...
  • 卫康叔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卫康叔名封,是周武王同母所生的小弟弟。 他的下面还有冉季,冉季最小。 武王推翻殷朝纣王后,又把殷朝的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与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断绝。...
  • 李群玉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六十九 卷569_1 《新荷》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卷569_2 《初月二首》李群玉 滟滟...
  • 杜甫写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二十二 卷222_1 《八哀诗。 赠司空王公思礼》杜甫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 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 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屹然...
  • 王勃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五十五   卷55_1 「倬彼我系」王勃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
  •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芦荟 释名 奴会、讷会、象胆。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1、湿癣。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擦干后敷上药末,有奇效。 2、小儿脾疳。用芦荟、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