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全唐诗 > 300章 > 元结的古诗全集

全唐诗

《全唐诗》300章元结的古诗全集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

《全唐诗》章节目录: 《100章》 《200章》 《300章》 《400章》 《500章》 《600章》 《700章》 《800章》 《900章

元结的古诗全集

书籍:全唐诗章节:300章更新时间:2017-02-28
卷二百四十
卷240_1《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元结
(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
二章四韵十二句)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
蕴蕴如何?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
瀛瀛如何?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卷240_2《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元结
(古有慈帝,能保静顺以涵万物,故为《至慈》之诗
二章四韵十四句)
至化之深兮,猗猗娭娭。如煦如吹,如负如持,
而不知其慈。故莫周莫止,静和而止。
至化之极兮,瀛瀛溶溶。如涵如封,如随如从,
而不知其功。故莫由莫己,顺时而理。
卷240_3《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劳》元结
(古有劳王,能执劳俭以大功业,故为《至劳》之诗
三章六韵二十四句)
至哉勤绩,不盈不延;谁能颂之,我请颂焉。
于戏劳王,勤亦何极;济尔九土,山川沟洫。
至哉俭德,不丰不敷;谁能颂之,我请颂夫。
于戏劳王,俭亦何深;戒尔万代,奢侈荒淫。
至哉茂功,不升不圮;谁能颂之,我请颂矣。
于戏劳王,功亦何大;去尔兆庶,洪湮灾害。
卷240_4《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元结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
一章四韵八句)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卷240_5《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理》元结
(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无刑,故为《至理》之诗
一章三韵十二句)
理何为兮,系修文德。加之清一,莫不顺则。意彼刑法,
设以化人;致使无之,而化益纯。所谓代刑,以道去杀。
呜呼呜呼!人不斯察。
卷240_6《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荒》元结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以逸豫失国,故为《至荒》
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
国有世谟,仁信勤欤。王实惛荒,终亡此乎。
焉有力恣谄惑,而不亡其国?呜呼亡王,忍为此心!
敢正亡王,永为世箴。
卷240_7《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乱》元结
(古有乱王,肆极凶虐,乱亡乃已,故为《至乱》之诗
二章二韵十二句)
嘻乎王家,曾有凶王,中世失国,岂非骄荒。
复复之难,令则可忘。
嘻乎乱王,王心何思?暴淫虐惑,无思不为;
生人冤怨,言何极之。
卷240_8《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虐》元结
(古有虐王,昏毒狂忍,无恶不及,故为《至虐》之诗
二章四韵十八句)
夫为君上兮,慈顺明恕,可以化人。忍行昏恣,
独乐其身;一徇所欲,万方悲哀。于斯而喜,当云何哉?
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可以保身,忍行荒惑,虐暴于人;
前世失国,如王者多。于斯不寤,当如之何。
卷240_9《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元结
(古有惑王,用奸臣以虐外,宠妖女以乱内,内外用乱,
至于崩亡,故为《至惑》之诗二章六韵二十句)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
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
如何反是,以为乱矣?宠邪信惑,近佞好谀;废嫡立庶,
忍为祸谟。
卷240_10《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伤》元结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余,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
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
夫可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无人救乎?
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
为人君者,忘戒乎。
卷240_11《补乐歌十首。网罟》元结
(《网罟》,伏羲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伏羲能易人
取禽兽之劳,凡二章,章四句)
吾人苦兮,水深深。网罟设兮,水不深。
吾人苦兮,山幽幽。网罟设兮,山不幽。
卷240_12《补乐歌十首。丰年》元结
(《丰年》,神农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神农教人种植
之功。凡二章,章四句)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卷240_13《补乐歌十首。云门》元结
(《云门》,轩辕氏之乐歌也,其义盖言云之出,润益
万物,如帝之德,无所不施。凡二章,章四句)
玄云溶溶兮,垂雨蒙蒙;类我圣泽兮,涵濡不穷。
玄云漠漠兮,含映逾光;类我圣德兮,溥被无方。
卷240_14《补乐歌十首。九渊》元结
(《九渊》,少昊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少昊之德,
渊然深远。凡一章,章四句)
圣德至深兮,奫奫如渊;生类娭娭兮,孰知其然。
卷240_15《补乐歌十首。五茎》元结
(《五茎》,颛顼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颛顼得五德
之根茎。凡一章,章八句)
植植万物兮,滔滔根茎;五德涵柔兮,沨沨而生。
其生如何兮秞秞,天下皆自我君兮化成。
卷240_16《补乐歌十首。六英》元结
(《六英》,高辛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帝喾能总
六合之英华。凡二章,章六句)
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与汝歌舞兮,上帝之风。
由六合兮,英华沨沨。
我有丝竹兮,韵和泠泠。与汝歌舞兮,上帝之声。
由六合兮,根底嬴嬴。
卷240_17《补乐歌十首。咸池》元结
(《咸池》,陶唐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尧德至大,
无不备全。凡二章,章四句)
元化油油兮,孰知其然。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
元化浘浘兮,孰知其然。至道泱泱兮,由之以全。
卷240_18《补乐歌十首。大韶》元结
(《大韶》,有虞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舜能绍先圣
之德。凡二章,章四句)
森森群象兮,日见生成。欲闻朕初兮,玄封冥冥。
洋洋至化兮,日见深柔。欲闻大濩兮,大渊油油。
卷240_19《补乐歌十首。大夏》元结
(《大夏》,有夏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禹治水,
其功能大中国。凡三章,章四句)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长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国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万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卷240_20《补乐歌十首。大濩》元结
(《大濩》,有殷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汤救天下,
濩然得所。凡二章,章四句)
万姓苦兮,怨且哭,不有圣人兮,谁护育。
圣人生兮,天下和。万姓熙熙兮,舞且歌。
卷240_21《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元结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卷240_22《系乐府十二首。陇上叹》元结
援车登陇阪,穷高遂停驾。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吒。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卷240_23《系乐府十二首。颂东夷》元结
尝闻古天子,朝会张新乐。金石无全声,宫商乱清浊。
东惊且悲叹,节变何烦数。始知中国人,耽此亡纯朴。
尔为外方客,何为独能觉。其音若或在,蹈海吾将学。
卷240_24《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元结
南风发天和,和气天下流。能使万物荣,不能变羁愁。
为愁亦何尔,自请说此由。谄竞实多路,苟邪皆共求。
尝闻古君子,指以为深羞。正方终莫可,江海有沧洲。
卷240_25《系乐府十二首。欸乃曲》元结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卷240_26《系乐府十二首。贫妇词》元结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凄。
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
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卷240_27《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元结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卷240_28《系乐府十二首。寿翁兴》元结
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
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不见充所求,空闻肆耽欲。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
卷240_29《系乐府十二首。农臣怨》元结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卷240_30《系乐府十二首。谢大龟》元结
客来自江汉,云得双大龟。且言龟甚灵,问我君何疑。
自昔保方正,顾尝无妄私。顺和固鄙分,全守真常规。
行之恐不及,此外将何为。惠恩如可谢,占问敢终辞。
卷240_31《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元结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卷240_32《系乐府十二首。下客谣》元结
下客无黄金,岂思主人怜。客言胜黄金,主人然不然。
珠玉成彩翠,绮罗如婵娟。终恐见斯好,有时去君前。
岂知保忠信,长使令德全。风声与时茂,歌颂万千年。
卷240_33《漫歌八曲。故城东》元结
漫惜故城东,良田野草生。说向县大夫,大夫劝我耕。
耕者我为先,耕者相次焉。谁爱故城东,今为近郭田。
卷240_34《漫歌八曲。西阳城》元结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
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卷240_35《漫歌八曲。大回中》元结
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樊山当其南,此中为大回。
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舟。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
卷240_36《漫歌八曲。小回中》元结
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
回中浪不恶,复在武昌郭。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卷240_37《漫歌八曲。将牛何处去二首》元结
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
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叔闲修农具,直者伴我耕。
卷240_38《漫歌八曲。将船何处去二首》元结
将船何处去,钓彼大回中。叔静能鼓桡,正者随弱翁。
将船何处去,送客小回南。有时逢恶客,还家亦少酣。
卷240_39《引极三首。思元极》元结
天旷莽兮杳泱茫,气浩浩兮色苍苍。上何有兮人不测,
积清寥兮成元极。彼元极兮灵且异,思一见兮藐难致。
思不从兮空自伤,心慅bj兮意惶懹。思假翼兮鸾凤,
乘长风兮上羾。揖元气兮本深实,餐至和兮永终日。
卷240_40《引极三首。望仙府》元结
山凿落兮眇嵚岑,云溶溶兮木棽棽。中何有兮人不睹,
远欹差兮閟仙府。彼仙府兮深且幽,望一至兮藐无由。
望不从兮知如何,心混混兮意浑和。思假足兮虎豹,
超阻绝兮凌踔。诣仙府兮从羽人,饵五灵兮保清真。
卷240_41《引极三首。怀潜君》元结
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蕴蕴兮涛汹汹。下何有兮人不闻,
深溢漭兮居潜君。彼潜君兮圣且神,思一见兮藐无因。
思不从兮空踟蹰,心回迷兮意萦纡。思假鳞兮鲲龙,
激沆浪兮奔从。拜潜君兮索玄宝,佩元符兮轨皇道。
卷240_42《演兴四首。招太灵》元结
招太灵兮山之巅,山屹dB兮水沦涟。祠之襰兮眇何年,
木修修兮草鲜鲜。嗟魑魅兮淫厉,自古昔兮崇祭。
禧太灵兮端清,予愿致夫精诚。久愵兮cJ々,
招捃cn兮呼风。风之声兮起飗飗,吹玄云兮散而浮。
望太灵兮俨而安,澹油溶兮都清闲。
卷240_43《演兴四首。初祀》元结
山之乳兮葺太祠,木孙为桷兮木母榱。
云缨为dT兮愚木栭。洞渊禅兮揭巍巍。涂木兰兮莳糅蔫,
被弱草兮禘礿联。仡浑洪兮馥阗阗,管化石兮洞刳天。
翘修钐兮掉芜殳,灵巫rw兮舞颙干。荐天ed兮酒阳泉,
献水芸兮饭霜籼,与太灵兮千万年。
卷240_44《演兴四首。讼木魅》元结
登高峰兮俯幽谷,心悴悴兮念群木。见樗栲兮相阴覆,
怜梫榕兮不丰茂;见榛梗之森梢,闵枞橎兮合蠹。
槢桡桡兮未坚,椲桹桹兮可屈。
櫁du樽兮不香,拔丰茸兮已实。岂元化之不均兮,
非雨露之偏殊。谅理性之不等于顺时兮,
不如瘱吾心以冥想,终念此兮不怡。
儓予莫识天地之意兮,愿截恶木之根,倾枭獍之古巢,
取□童以为薪。割大木使飞焰,徯枯腐之烧焚。
实非吾心之不仁惠也,岂耻夫善恶之相纷。
且欲畚三河之膏壤,裨济水之清涟。将封灌乎善木,
令橚橚以梴梴。尚畏乎众善之未茂兮,
为众恶之所挑凌。思聚义以为曹,令敷扶以相胜。
取方所以柯如兮,吾将出于南荒。求寿藤与蟠木,
吾将出于东方。祈有德而来归,辅神柽与坚香。
且忧颙之翩翩,又愁狖之宾士。及阴阳兮不和,
恶此土之失时。今神柽兮不茂,使坚香兮不滋。
重嗟惋兮何补,每齐心以精意。切援祝于神明,
冀感通于天地。犹恐众妖兮木魅,魍魉兮山精,
上误惑于灵心,经绐于言兮不听。敢引佩以指水,
誓吾心兮自明。
卷240_45《演兴四首。闵岭中》元结
□群山以延想,吾独闵乎岭中。彼岭中兮何有,
有天含之玉峰。殊閟绝之极颠,上闻产乎翠茸。
欲采之以将寿,眇不知夫所从。大渊蕴蕴兮绝嶘岌岌,
非梯梁以通险,当无路兮可入。彼猛毒兮曹聚,
必凭托乎阻修。常儗儗兮伺人,又如何兮不愁。
彼妖精兮变怪,必假见于风雨。常闪闪而伺人,
又如何兮不苦。欲仗仁兮托信,将径往兮不难。
久懹懹以ck惋,却迟回而永叹。惧大灵兮不知,
以予心为永惟。若不可乎遂已,吾终保夫直方。
则必蒙皮篻以为矢,弦毋筱以为弧。化毒铜以为戟,
刺棘竹以为殳。得猛烈之材,获与之而并驱。
且舂刺乎恶毒,又引射夫妖怪。尽群类兮使无,
令善仁兮不害。然后采梫榕以驾深,
收枞橞兮梯险。跻予身之飘飘,承予步之eY々。
入岭中而登玉峰,极閟绝而求翠茸。将吾寿兮随所从,
思未得兮马如龙。独翳蔽于山颠,久低回而愠瘀。
空仰讼于上玄,彼至精兮必应。宁古有而今无,
将与身而皆亡。岂言之而已乎。

元结的古诗全集相关文章

  • 谈相》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今世谈麻衣柳庄之术者,于人之贫富贵贱寿夭,言之凿凿,并云某运佳某运不佳,若其事之有定格音。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盖信之过深,求之过详,则泥矣。世俗...
  • 太子诸王定分》原文翻译 - - 《贞观政要》上卷 - - 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侍臣曰:“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无危亡之患也。”  贞观十...
  • 史传》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苍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
  •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当夜张辽一箭射黄盖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寻着马匹走时,军已大乱。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
  • 裴潜陆俟》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00章 - - 曹操以裴潜为代郡太守,服乌丸三单于之乱。后召潜还,美其治代之功,潜曰:“潜于百姓虽宽,于诸胡为峻。今继者必从以潜为治过严,而事加宽惠;彼素骄恣,过宽必驰;既驰又将摄之以法,此...
  •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
  • 表第四》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交聘表下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孟简,字几道,平昌人。天后时同州刺史诜之孙。工诗有名。擢进士第,登宏辞科,累官至仓部员外郎。户部侍郎王叔文窃政,简为子司,多不附之;叔文恶之虽甚,亦不至摈斥。寻迁司封郎中。元和...
  • 萧正德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萧正德字公和,从小凶狠奸邪,结交 无赖亡命徒,盗掘坟墓,屠杀 耕牛,又好打猎。齐朝建武年间,梁武帝还没有生子,收养他作儿子。等平定建康以后,生下昭明太子,正德还归本家。天监初年,封他...
  • 元岩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陽人。 父亲元祯,西魏敷州刺史。 元岩好读书,但不研究章句,刚正有器度,以名节自许。 小时与渤海人高赹、太原人王韶等为同志,很友善。 仕北周,开始当宣威...
  • 陈元康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氏。父终德,魏济陰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位上。元康贵盛,赠冀州刺史,谥号贞。元康广涉文史,机敏有才气。魏正光五年(524),跟随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
  • 孙处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孙处字季高,会稽永兴人,他的户籍上写的是季高,所以他的字反而通行社会上。孙处年轻时任情放纵,高祖东征孙恩,季高很乐意随从,高祖平定京城,用他当振武将军,封为新夷县五等侯。广固之...
  •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十九 赵策二(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提要】张仪对赵王游说连横时,苏秦已去世,不仅张仪没有了他的最大政敌和障碍,而且合纵联盟的灵魂和维系支柱消亡了。加上具有同...
  • 论痛》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论痛第五十三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
  • 根结》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根结第五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
  • 王起、王炎、陈昌言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六十四 卷464_1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王起 台庭才子来款扉,典校初从天禄归。 已惭陋巷回玉趾, 仍闻细雨沾彩衣。 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
  • 李白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六十一 卷161_1 《古风》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 崔融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六十八   卷68_1 「关山月」崔融1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卷68_2 「...
  • 艾蒿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艾 释名 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
  • 蚕豆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蚕豆  释名 胡豆。 气味 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快胃,和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