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明史 > 50章 > 志第十六·地理一

明史

《明史》50章志第十六·地理一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

《明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350章

志第十六·地理一

书籍:明史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10-15
自黄帝画野置监,唐、虞分州建牧,沿及三代,下逮宋、元,废兴因革,前史备矣。明太祖奋起淮右,首定金陵,西克湖、湘,东兼吴、会,然后遣将北伐,并山东,收河南,进取幽、燕,分军四出,芟除秦、晋,讫於岭表。最后削平巴、蜀,收复滇南。禹迹所奄,尽入版图。近古以来,所未有也。
洪武初,建都江表,革元中书省,以京畿应天诸府直隶京师。后乃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又置十五都指挥使司以领卫所番汉诸军,其边境海疆则增置行都指挥使司,而於京师建五军都督府,俾外都指挥使司各以其方附焉。成祖定都北京,北倚群山,东临沧海,南面而临天下,乃以北平为直隶,又增设贵州、交址二布政使司。仁、宣之际,南交屡叛,旋复弃之外徼。
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其分统之府百有四十,州百九十有三,县千一百三十有八。羁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县六。编里六万九千五百五十有六。而两京都督府分统都指挥使司十有六,行都指挥使司五,曰北平、曰山西、曰陕西、曰四川、曰福建,留守司二。所属卫四百九十有三,所二千五百九十有三,守御千户所三百一十有五。又土官宣慰司十有一,宣抚司十,安抚司二十有二,招讨司一,长官司一百六十有九,蛮夷长官司五。其边陲要地称重镇者凡九:曰辽东,曰蓟州,曰宣府,曰大同,曰榆林,曰宁夏,曰甘肃,曰太原,曰固原。皆分统卫所关堡,环列兵戎。纲维布置,可谓深且固矣。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论者谓交趾之弃,未为失图,而开平近迁,则守卫益薄,虽置万全都指挥使司,不足以镇伏山后诸部,故再传而有土木之变。然睿皇自以失律蒙尘,非由经制未备。景帝任贤才,修守御,国步未移,乘舆旋复。由是观之,三卫者,一隅之隘,而无关大计也审矣。至其季世,流寇首祸於西陲,浸寻蔓延,中原为之糜烂。金汤之固不足以制土崩,皈宇之广不足以成掎角。疆圉不蹙於曩时,形胜无亏於初盛,而强弱悬殊,兴亡异数者,天降丧乱,昏椓内讧,人事之乖,而非地利之失也。语曰:“在德不在险”,讵不信夫!今考其升降之差,沿革之故,具著於篇。作《地理志》。
京师南京
京师《禹贡》冀、兖、豫三州之域,元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四月分属河南、山东两行中书省。二年三月置北平等处行中书省,先属山东、河南者皆复其旧。领府八,州三十七,县一百三十六。八月置燕山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北平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永乐元年正月建北京於顺天府,称为“行在”。二月罢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罢北平都指挥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十九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直隶后军都督府。罢北京行部,直隶六部。洪熙初,仍称行在。正统六年十一月罢称行在,定为京师。府八,直隶州二,属州十七,县一百一十六。北至宣府,东至辽海,南至东明,西至阜平,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
顺天府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领州五,县二十二。弘治四年编户一十万五百一十八,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一千一百三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
大兴
宛平
良乡
固安
永清
东安
香河
通州洪武初,以州治潞县省入。西距府四十里。领县四:
三河
武清
漷县
宝坻
霸州洪武初,以州治益津县省入。北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三:
文安
大城
保定
涿州洪武初以州治范阳县省入。东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一。
房山
昌平州正德元年七月升为州,旋罢。八年复升为州。南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顺义
怀柔
密云
蓟州洪武初,以州治渔阳县省入。西距府二百里。领县四:
玉田
丰润
遵化
平谷
保定府洪武元年九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三,县十七。东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六百三十九,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清苑
满城
安肃
定兴
新城
容城
庆都
博野
祁州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蒲阴县省入。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深泽
束鹿
安州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葛城县省入。七年降为县。十三年十一月复升为州。西距府七十里。领县二:
高阳
新安
易州洪武初,以州治易县省入。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涞水
河间府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二,县十六。北距京师四百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八,口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二十四,口四十一万九千一百五十二。
河间
阜城
肃宁
任丘
交河
兴济
静海
宁津
景州洪武初,以州治蓚县省入。西北距府百八十五里。领县三:
吴桥
东光
故城
沧州洪武初,以州治清池县省入。西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三:
南皮
盐山
庆云
真定府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正月属山东。三月来属。领州五,县二十七。东北距京师六百三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万历六年,户七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一百九万三千五百三十一。
真定
井径
获鹿
元氏
灵寿
藁城
栾城
无极
平山
阜平
行唐
定州洪武二年正月改曰定州。三年以州治安喜县省入。西南距府百三十里。领县二:
新乐
曲阳
冀州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县省入。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四:
南宫
新河
枣强
武邑
晋州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县省入。西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安平
饶阳
武强
赵州洪武元年以州治平棘县省入。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六:
柏乡
隆平
高邑
临城
赞皇
宁晋
深州洪武二年以州治静安县省入。西距府二百五十里。领县一:
衡水
顺德府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县九。距京师一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万历六年,户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万一千九百五十七。
邢台
沙河
南和
内丘
唐山
平乡
钜鹿
广宗
广平府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县九。东北距京师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万历六年,户三万一千四百二十,口二十六万四千八百九十八。
永年
曲周
肥乡
鸡泽
广平
成安
邯郸
清河
大名府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一,县十。东北距京师千一百六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六万六千二百七,口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七十二。万历六年,户七万一千一百八十,口六十九万二千五十八。
元城
大名
南乐
清丰
内黄
开州洪武二年四月以州治濮阳县省入。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二:
长垣
东明
永平府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为永平府。领州一,县五。西距京师五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万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卢龙
迁安
抚宁
昌黎
滦州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义丰县省入。东北距府四十里,领县一:
乐亭
延庆州洪武初,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永乐十二年三月置隆庆州,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隆庆元年改曰延庆州。领县一。东南距京师百八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一千七百八十七,口二千五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千七百五十五,口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永宁
保安州洪武初,废。永乐二年闰九月置保安卫。十三年正月复置州於卫城,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东南距京师三百里。弘治四年编户四百四十五,口一千五百六十。万历六年,户七百七十二,口六千四百四十五。
万全都指挥使司洪武四年三月,府废。宣德五年六月置司於此。领卫十五,守御千户所三,堡五。东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
宣府左卫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保定。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
宣府右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定州。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
宣府前卫洪武二十六年置,治宣府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万全左卫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蔚州。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寻还故治。宣德五年改属。东距都司六十里。
万全右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蔚州。永元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年徙治德胜堡。宣德五年改属。东距都司八十里。
怀安卫洪武三年属兴和府,改属山西大同府,寻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东距都司百二十里。
保安右卫永乐十五年置於顺圣川,直隶后军都督府。十七年移治西沙城。二十年徙怀安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怀来卫洪武二年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三十年正月置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改为怀来左卫,明年曰怀来卫,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西北距都司百五十里。
延庆右卫本隆庆右卫,永乐二年置於居庸关北口,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来属,徙治怀来城。隆庆元年更名。
开平卫本独石堡,宣德五年筑。六月自开平故城移卫,置於此。西南距都司三百里。
龙门卫宣德六年七月置於故龙门县。西距都司百二十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永乐二十年自兴和旧城徙宣府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龙门守御千户所宣德六年七月置於李家庄。西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长安岭堡西南距都司一百四十里。
雕鹗堡西南距都司一百七十里。
赤城堡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云州堡西南距都司二百十里。
马营堡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本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二十一年七月更名。领卫十。永乐元年三月复故名,侨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虚。景泰四年,泰宁等三卫乞居大宁废城,不许,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顺后,遂入於三卫。西南距北平布政司八百里。
大宁卫洪武十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寻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九月分置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前、后二卫。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后三卫为营州左、右、中三护卫。永乐元年二月省,又徙中、前二卫於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
新城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六十里。
富峪卫本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为卫。永乐元年二月徙置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会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榆木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全宁卫洪武中废。二十二年四月置卫。永乐元年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顺义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营州右屯卫洪武中,州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蓟州,属大宁都司。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营州中屯卫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平谷县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营州前屯卫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二十六年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香河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营州后屯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三河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兴州左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玉田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右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迁安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中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良乡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丰润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后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三河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开平卫洪武二年为府,属北平行省,寻废府置卫,属北平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卫治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四年二月还旧治。宣德五年迁治独石堡,改属万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备於此,后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左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七合营。永乐元年废。距都司里。
开平右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於军台。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中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於沙峪。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真定府,直隶后军都督府。寻徙治滦州西石城废县。距都司里。
开平前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偏岭。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后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石塔。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四年后,府废。三十年正月置所。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十年为阿鲁台所攻,徙治宣府卫城,而所地遂虚。距北平都司里。
宽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遵化县,仍属大宁都司。又侨置宽河卫於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北平都司里。
宜兴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年兼置卫,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六月改卫为守御千户所。五年七月,州废,存所。永乐元年,所废。距北平都司里。
南京《禹贡》扬、徐、豫三州之域。元以江北地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又分置淮东道宣慰使司属焉;江南地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以应天等府直隶中书省,卫所直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为京师。十三年正月己亥罢中书省,以所领直隶六部。癸卯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以所领直隶中军都督府。永乐元年正月仍称南京。统府十四,直隶州四,属州十七,县九十有七。北至丰、沛,西至英山,南至婺源,东至海。距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应天府太祖丙申年三月曰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永乐元年仍曰南京。领县八。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弘治四年,户一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万一千三。万历六年,户一十四万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万五百一十三。
上元
江宁
句容
溧阳
溧水
高淳
江浦
六合
凤阳府太祖吴元年升为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置留守司於此。六年九月曰中立府。七年八月曰凤阳府。领州五,县十三。距南京三百三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万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弘治四年,户九万五千一十,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万历六年,户一十一万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九。
凤阳
临淮
怀远
定远
五河
寿州太祖丙午年曰寿春府。吴元年曰寿州,属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隶中书省。四年二月还属,后以州治寿春县省入。东距府一百八十里,领县二:
霍丘
蒙城
泗州太祖吴元年属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隶中书省。四年二月还属府,后以州治临淮县省入。西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二:
盱眙
天长
宿州洪武四年二月来属。东南距府二百三十三里。领县一:
灵璧
颍州洪武四年二月来属。东距府四百四十里。领县二:
颍上
太和
亳州洪武初,以州治谯县省入,寻降为县,属归德州。六年属颍州。弘治九年十月复升为州。东南距府四百五十里。
淮安府太祖丙午年四月为府。领州二,县九。西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六百八十九,口六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弘治四年,户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七。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九千二百五,口九十万六千三十三。
山阳
清河
盐城
安东
桃源
沭阳海州洪武初,复曰海州,以州治朐山县省入。南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赣榆
邳州洪武初,以州治下邳县省入。四年二月改属中都。十五年来属。东南距府四百五十里。领县二:
宿迁
睢宁
扬州府太祖丁酉年十月曰淮海府。辛丑年十二月曰维扬府。丙午年正月曰扬州府。领州三,县七。西距南京二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二万三千九十七,口七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五。弘治四年,户一十万四千一百四,口六十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万历六年,户一十四万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六。
江都
仪真
泰兴
高邮州洪武元年闰七月降为州,以州治高邮县省入。西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宝应
兴化
泰州洪武初,以州治海陵县省入。西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如皋
通州洪武初,以州治静海县省入。西距府四百里。领县一:
海门
苏州府太祖吴元年九月曰苏州府。领州一,县七。西距南京五百八十八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口二百三十五万五千三十。弘治四年,户五十三万五千四百九,口二百四万八千九十七。万历六年,户六十万七百五十五,口二百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五。
长洲
吴江
昆山
常熟
嘉定
太仓州本太仓卫,太祖吴元年四月置。弘治十年正月置州於卫城,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益之。西距府一百零五里。领县一:
崇明
松江府太祖吴元年正月因之。领县三。西北距南京七百七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口一百二十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弘治四年,户二十万五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七千三百一十三。万历六年,户二十一万八千三百五十九,口四十八万四千四百一十四。
华亭
上海
青浦
常州府太祖丁酉年三月丁亥曰长春府,己丑曰常州府。万历末,避讳曰尝州府。领县五。西北距南京三百六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七万五千五百一十三。弘治四年,户五万一百三十一,口二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三。万历六年,户二十五万四千四百六十,口一百万二千七百七十九。
武进
无锡
宜兴
江阴
靖江
镇江府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江淮府,十二月曰镇江府。领县三。西距南京城二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弘治四年,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万历六年,户六万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九。
丹徒
丹阳
金坛
庐州府太祖甲辰年七月为府,置江淮中书行省於此,寻罢。领州二,县六。距南京五百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万八千七百二十,口三十六万七千二百。弘治四年,户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八,口四十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九。万历六年,户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三,口六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八。
合肥
舒城
庐江
无为州洪武中,以州治无为县省入。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一:
六安州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以州治六安县省入。十五年改属。东距府百八十里。领县二:
英山
霍山
安庆府太祖辛丑年八月曰宁江府,壬寅年四月曰安庆府。领县六。北距南京六百五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万五千五百七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八百四。弘治四年,户四万六千五十,口六十一万六千八十九。万历六年,户四万六千六百九,口五十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六。
怀宁
桐城
潜山
太湖
宿松
望江
太平府太祖乙未年六月为府。领县三。东距南京百三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万九千二百九十,口二十五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弘治四年,户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十七万三千六百九十九。万历六年,户三万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一十七万六千八十五。
当涂
芜湖
繁昌
池州府太祖辛丑年八月曰九华府,寻曰池州府。领县六。东北距南京五百五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六,口一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四。弘治四年,户一万四千九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七十入。万历六年,户一万八千三百七十七,口八万四千八百五十一。
贵池
青阳
铜陵
石埭
建德
东流
宁国府太祖丁酉年四月曰宁国府。辛丑年四月曰宣城府。丙午年正月曰宣州府。吴元年四月仍曰宁国府。领县六。北距南京三百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九万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五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九。弘治四年,户六万三百六十四,口三十七万一千五百四十三。万历六年,户五万二千一百四十八,口三十八万七千一十九。
宣城
南陵
宁国
旌德
太平
徽州府太祖丁酉年七月曰兴安府。吴元年曰徽州府。领县六。北距南京六百八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二万五千五百四十八,口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弘治四年,户七千二百五十一,口六万五千八百六十一。万历六年,户一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三,口五十六万六千九百四十八。
休宁
婺源
祁门
绩溪
徐州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十四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领县四。南距南京一千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万二千六百八十三,口一十八万八百二十一。弘治四年,户三万四千八百八十六,口三十五万四千三百一十一。万历六年,户三万七千八百四十一,口三十四万五千七百六十六。
砀山
滁州洪武初,以州治清流县省入。七年属凤阳府。二十二年二月直隶京师。领县二。东距南京一百四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七。弘治四年,户四千八百四十,口四万九千七百一十二。万历六年,户六千七百一十七,口六万七千二百七十七。
全椒
来安
和州洪武初,省州入县。二年九月复改县为州,仍属庐州府。七年属凤阳府,寻直隶京师。领县一。东南距南京百三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九千五百三十一,口六万六千七百一十一。弘治四年,户七千四百五十,口六万七千一十六。万历六年,户八千八百,口一十万四千九百六十。
含山
广德州太祖丙申年六月曰广兴府。洪武四年九月曰广德州。十三年四月以州治广德县省入,直隶京师。领县一。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万四千二百六十七,口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九。弘治四年,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一十二万七千七百九十五。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二百九十六,口二十二万一千五十三。
建平

志第十六·地理一相关文章

  • 盖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盖姓氏祖宗:齐国一大夫姓氏起源: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受封于盖邑(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又作暐邑。他的后代子孙以封邑为姓,称为盖姓。姓氏郡望:渔阳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
  • 窦燕山,有义方①。教五子,名俱扬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窦燕山,有义方①。教五子,名俱扬②。  [注释]  ①窦燕山:五代后晋人,名禹钧。传说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 狐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万福字子祥,博兴人,幼业儒,家贫而运蹇,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乡中浇俗,多报富户役,长厚者至碎破其家。万适报充役,惧而逃,如济南,税居逆旅。夜有奔女,颜色颇丽,万悦而私之,问姓氏。女...
  • 揣篇(现代译文)》原文翻译 - - 《鬼谷子》现代翻译 - - 所谓揣情,就是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欲望,他们既然有欲望,廉洁无法按捺住实情;又必须在对方最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他们既然有害怕一心理,就不能隐瞒住实情。...
  • 离娄章句上·第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恶死亡而乐不仁,是...
  • 省烦》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扑子曰:安上治民, 莫善於礼, 弥纶人理, 诚为曲备. 然冠婚饮射, 何烦碎之甚邪! 人伦虽以有礼为贵, 但当令足以叙等威而表情敬, 何在乎升降揖让之繁重, 拜起俯伏之无已邪! ...
  • 蔡元定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蔡元定字季通,宋建州建阳人,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好,八岁时即能做诗,写日记数千言。蔡元定的父亲名蔡发,号牧堂老人,是个博学多才的人。蔡发将程颢、程颐的《语录》,邵雍的《皇极经世...
  • 王禹翶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王禹翶,字元之,济州钜野人。出身农民家庭,九岁能写文章,毕士安见了后很器重他。太平兴国八年(983)考取进士,被授予成武县主簿的官职。调任长洲知县,随即改任大理评事。同届进士罗...
  • 后蜀世家第四》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100章 - -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也。其叔父迁,当唐之末,据邢、洺、磁三州,为晋所虏。晋王以迁守泽潞,梁兵攻晋,迁以泽潞降梁。知祥父道,独留事晋而不显。及知祥壮,晋王以其弟克让女妻之,以为...
  •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李麟,裔出懿祖,于属最疏。父濬,历润、虢、潞三州刺史,以诚信号良吏。开元中,终剑南节度按察使,赠户部尚书,谥曰诚。 麟好学,善文辞。以父廕补京兆府户曹参军,举宗室异能,转殿中侍御...
  • 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跌荡少检,久不调,盩厔人江 融晓兵术,元忠从之游,尽传所学。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陽宫,言命将用兵之要曰: 天下之柄有二,文武而已,至制胜御人,其...
  • 列传第三十二》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许敬宗 李义府(少子湛)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陽南渡,世仕江 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陽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江 都之难,善心为...
  • 列传第五十六》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豆卢宁(子勣 孙毓) 杨绍(子雄) 王雅(子世积) 韩雄(子禽)贺若敦(子弼 弟谊)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
  • 萧思话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萧思话,南兰陵人,是宋朝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父亲萧源之字君流,历任徐、兖二州刺史。永初元年(420)去世,赠为前将军。 萧思话约十岁时,不懂书籍,好骑在屋梁上,打细腰鼓,侵害邻居,邻...
  • 杨公则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父亲杨仲怀,宋泰始初年为豫州刺史殷琰的部将。殷琰反叛,辅国将军刘面力讨伐殷琰,仲怀力战,死于横塘。公则随父在军,年未弱冠,冒死闯入阵内抱尸号哭,气绝良...
  • 周盘龙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周盘龙,是北兰陵兰陵人。宋朝实行户籍编定时,属于东平郡。周盘龙胆气过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泰始初年,他随军讨伐赭圻贼人,亲自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逐级升官至龙骧将军,积射将...
  • 王玄谟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王玄谟字彦德,太平郡祁县人。六世祖王宏,官至河东太守,封爵绵竹侯,因为堂叔司徒王允遇乱,辞官回家在新兴居住。后又继续当新兴雁门两郡太守,这是王玄谟自己说的。祖父王牢,在慕容氏...
  • 宣元六王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孝宣皇帝五男。许皇后生孝元帝,张婕妤生淮陽宪王钦,卫婕妤生楚孝王嚣,公孙婕妤生东平思王宇,戎婕妤生中山哀王竟。 淮陽宪王钦,元康三年立,母张婕妤有宠 于宣帝。霍皇后...
  • 杜荀鹤的唐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九十三 卷693_1 《感寓》杜荀鹤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卷693_2 《春闺怨》杜荀鹤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卷693_3...
  • 李白诗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六十七 卷167_1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