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明史 > 50章 > 志第十七·地理二

明史

《明史》50章志第十七·地理二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

《明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350章

志第十七·地理二

书籍:明史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10-15
山东山西
山东《禹贡》青、兖二州地。元直隶中书省,又分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属焉。洪武元年四月置山东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青州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东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六,属州十五,县八十九。南至郯城,北至无棣,西至定陶,东至海。距南京一千八百五十里,京师九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十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口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弘治四年,户七十七万五百五十五,口六百七十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五。万历六年,户一百三十七万二千二百六,口五百六十六万四千九十九。
济南府太祖吴元年为府。领州四,县二十六:
历城
章丘
邹平
淄川
长山
新城
齐河
齐东
济阳
禹城
临邑
长清
肥城
青城
泰安州洪武初来属,以州治奉符县省入。北距府百八十里。领县二:
新泰
莱芜
德州洪武元年降为陵县,属济宁府。二年七月改属德州。七年七月省陵县,移德州治焉。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德平
平原
武定州洪武初,州县俱废。六年六月复置州,改名乐安。宣德元年八月改为武定州。西南距府二百四十里。领县四:
阳信
海丰
乐陵
商河
滨州洪武初,以州治渤海县省入。西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利津
沾化
蒲台
兖州府洪武十八年升为兖州府。领州四,县二十三。东北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
滋阳
曲阜
宁阳
泗水
金乡
鱼台
城武
济宁州太祖吴元年为济宁府。十八年降为州,以州治任城县省入。东距府六十里。领县三:
嘉祥
钜野
郓城
东平州太祖吴元年为府。七年十一月降为州,属济宁府,以州治须城县省入。十八年改属。东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五:
汶上
东阿
平阴
阳谷
寿张
曹州正统十年十二月以曹县之黄河北旧土城置。东北距府三百里。领县二:
定陶
沂州洪武元年属济宁府。五年属济南府。七年十二月属青州府。十八年来属。西距府五百六十里。领县二:
郯城
东昌府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聊城
堂邑
博平
茌平
清平
临清州洪武二年七月改属。弘治二年升为州。东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馆陶
高唐州洪武初,以州治高唐县省入,来属。西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三:
夏津
武城
濮州洪武二年以州治鄄城县省入,来属。东北距府二百里。领县三:
观城
朝城
青州府太祖吴元年为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西距布政司三百二十里。
益都
临淄
博兴
高苑
乐安
寿光
昌乐
临朐
安丘
诸城
蒙阴
莒州洪武初,以州治莒县省入。北距府二百里。领县二:
沂水
日照
莱州府洪武元年升为府。六年降为州。九年五月复升为府。领州二,县五。西距布政司六百四十里。
平度州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改置。北距府百里。领县二:
昌邑
胶州洪武初,以州治胶西县省入。九年来属。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二:
高密
即墨
登州府洪武元年属莱州府。六年直隶山东行省。九年五月升为府。领州一,县七。西距布政司一千零五十里。
蓬莱
福山
栖霞
招远
莱阳
宁海州洪武初,以州治牟平县省入,属莱州府。九年改属。西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一:
文登
辽东都指挥使司洪武四年七月置定辽都卫。六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十月改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治定辽中卫,领卫二十五,州二。十年,府县俱罢。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海口,北至开原。由海道至山东布政司,二千一百五十里。距南京一千四百里,京师一千七百里。
定辽中卫洪武四年罢。六年复置。十年复罢。十七年置卫。
定辽左卫、定辽右卫俱洪武六年十一月置。
定辽前卫洪武八年二月置。
定辽后卫本辽东卫,洪武四年二月置。八年二月改。九年十月徙治辽阳城北,寻复。
东宁卫本东宁、南京、海洋、草河、女直五千户所,洪武十三年置。十九年七月改置。
自在州永乐七年置於三万卫城,寻徙。
以上五卫一州,同治都司城内。
海州卫本海州,洪武初,置於旧澄州城。九年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东北距都司百二十里。
盖州卫洪武四年废。五年六月复置。九年十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复废。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复州卫本复州,洪武五年六月置於旧复州城。十四年九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北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金州卫本金州,洪武五年六月置於旧金州。八年四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北距都司六百里。
广宁卫江武初废。二十三年五月置卫。东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广宁中卫、广宁左卫俱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广宁右卫本治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以上三卫,俱在广宁卫城。
广宁前卫、广宁后卫俱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后俱废。
义州卫洪武初,州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广宁后屯卫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於旧懿州。永乐八年徙治义州卫城。
广宁中屯卫洪武初,州废。二十四年九月置卫。东南距都司六百里。
广宁左屯卫洪武二十四年九月置於辽河西,后徙广宁中屯卫城。
广宁右屯卫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於十三山堡。二十七年迁於旧闾阳县之临海乡。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广宁前屯卫洪武初,属永平府。七年七月,州废。二十六年正月置卫。东距都司九百六十里。
宁远卫宣德五年正月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置,治汤池。东距都司七百七十里。
沈阳中卫洪武初废。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卫。南距都司百二十里。
沈阳左卫、沈阳右卫俱洪武中置。建文初废。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复置,后仍废。
沈阳中屯卫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建文中废。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属北平都司,后属后军都督府,寄治北直河间县。
铁岭卫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以古铁岭城置。二十六年四月迁於古嚚州之地,即今治也。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三万卫洪武初废。二十年十二月置三万卫於故城西,兼置兀者野人乞例迷女直军民府。二十一年,府罢,徙卫於开元城。南距都司三百三十里。
辽海卫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置於牛家庄。二十六年徙三万卫城。
安乐州永乐七年置,在三万卫城。
山西《禹贡》冀州之域。元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太原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西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五,直隶州三,属州十六,县七十九。东至真定,北至大同,西南皆至河,距南京二千四百里,京师千二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弘治四年,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万历六年,户五十九万六千九十七,口五百三十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九。
太原府洪武元年十二月改为太原府,领州五,县二十:
阳曲
太原
榆次
太谷
徐沟
清源
交城
文水
寿阳
静乐
河曲
平定州西北距府一百八十里。领县一:
乐平
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县省入。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一:
定襄
代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八年二月复升为州。西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五台
繁峙
岢岚州本岢岚县,洪武七年十月置。八年十一月升为州。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保德州洪武七年降为县。八年十一月属岢岚州。九年正月复升为州东南距府五百里。
平阳府洪武元年改为平阳府。领州六,县二十八。东北距布政司五百九十里。
临汾
襄陵
洪洞
浮山
赵城
太平
岳阳
曲沃
翼城
汾西
灵石
蒲州洪武二年改为蒲州,以州治河东县省入。东北距府四百五十里。领县五:
临晋
荥河
猗氏
万泉
河津
解州洪武初,以州治解县省入。东北距府三百四十里。领县五:
安邑
闻喜
平陆
芮城
绛州洪武初,以州治正平县省入。东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三:
稷山
垣曲
霍州洪武初,以州治霍邑县省入。南距府百四十五里。
吉州东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乡宁
隰州洪武初,以州治隰川县省入。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大宁
永和
汾州府洪武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升为府。领州一,县七。东北距布政司二百里。
汾阳
教义
平遥
介休
石楼
永宁州洪武初,以州治离石县省入。隆庆元年更名。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来属。东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一:
宁乡
潞安府洪武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二月升为潞安府。领县八。西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长治
长子
屯留
襄垣
潞城
壶关
黎城
平顺
大同府洪武二年为府。领州四,县七。南距布政司六百七十里。
大同
怀仁
浑源州西北距府百三十里。
应州洪武初,以州治金城县省入。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山阴
朔州洪武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东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一:
马邑
蔚州洪武二年仍为州。四年来属,以州治灵仙县省入。西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广灵
广昌
灵丘
泽州洪武初,以州治晋城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领县四。西北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高平
阳城
陵川
沁水
沁州洪武初,以州治铜鞮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改属汾州府,三十二年仍直隶布政司。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十里。
沁源
武乡
辽州洪武初,以州治辽山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榆社
和顺
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本大同都卫,洪武四年正月置。八年十月更名。二十五年八月徙治大同府。二十六年二月领卫二十六,后领卫十四。
大同前卫洪武七年二月置,与行都司同城。
大同后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寻罢。二十六年二月复置,治行都司东,后仍徙行都司城。
大同中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后罢。
大同左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罢。永乐元年九月复置。七年徙治镇朔卫城。
大同右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罢。永乐元年九月复置。七年徙治定边卫城。
镇朔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蓟州,直隶后军都督府,而卫城遂虚。七年徙大同左卫来治。正统十四年又徙云川卫来同治。东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定边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而卫城遂虚。七年徙大同右卫来治。正统十四年又徙玉林卫来同治。东南距行都司一百九十里。
阳和卫洪武初,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宣德元年徙高山卫来同治。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天成卫洪武四年五月改属大同府,县寻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后徙镇虏卫来同治。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威远卫正统三年三月以净水坪置。东距行都司一百八十里。
平虏卫成化十七年置,与行都司同城。嘉靖中徙今治。东北距行都司二百四十里。领千户所一:
井坪守御千户所
云川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旧镇朔卫城,与大同左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二百十里。
玉林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旧定边卫城,与大同右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二百四十里。
镇虏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天成卫城,与天成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百十里。
高山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徙阳和卫城,与阳和卫同治,仍属行都司,而卫城遂虚。嘉靖二年九月置高山守御千户所於此,属大同前卫。
宣德卫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宣德卫,后废。东南距行都司八十里。
东胜卫洪武四年正月,州废,置卫。二十五年八月分置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属行都司。二十六年二月罢中、前、卫三卫。永乐元年二月徙左卫於兆直卢龙县,右卫於北直遵化县,直隶后军都督府。三月置东胜中、前、后三千户所於怀仁等处守御,而卫城遂虚。正统三年九月复置,后仍废。西距行都司五百里。领千户所五:失宝赤千户所、五花城千户所、干鲁忽奴千户所、燕只千户所、瓮吉刺千户所,俱洪武四年正月置。

志第十七·地理二相关文章

  • 致九弟李弟·须戒傲惰二字》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沅季弟左右:  沅弟以我切责之缄,痛自引咎,俱蹈危机,而思自进于谨言潮该路,能如是,是弟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季弟言亦平,温雅,远胜往年傲惰气象。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
  • 神镜》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河城在县东十五里,隋乐寿县故城也。西村民掘地得一镜,广丈余,已触碎其半,见者人持一片去,置室中,每夕吐光,凡数家皆然,是亦王度神镜,应月盈亏之类。但残破之余,尚能如此更异耳。或疑镜...
  • 江右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月初二日 出建昌南门,西行二里至麻姑山足。上山二里,半山亭,有卧瀑。又一里半,喷雪〔亭〕,双瀑。〔麻姑以水胜,而诎qǜ于峰峦。半山亭之上,有水横骞qiān,如卧龙蜿蜒。上至喷雪...
  • 多才多艺的子贡》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接下来讲子贡。我们特别留心这个人,上面也曾提到过,子贡在孔门弟子中,不但是学问家,也是外交家、政治家,以现代观念来讲,也是工商界的钜子。读司马迁的《史记》,就可以看见一篇东西...
  • 干旄》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 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孔明放了孟获,众将上帐问曰:“孟获乃南蛮渠魁,今幸被擒,南方便定;丞相何故放之?”孔明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直须降伏其心,自然平矣。”诸将闻言,皆...
  • 汉士择所从》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
  • 汉纪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3)》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二十八汉平帝元始三年(癸亥,公元3年)   [1]春,太后遣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纳采见女。还,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太...
  • 列传第九十七·外夷三》原文翻译 - - 《元史》250章 - - 缅国为西南夷,不知何种。其地有接大理及去成都不远者,又不知其方几里也。其人有城郭屋庐以居,有象马以乘,舟筏以济。其文字进上者,用金叶写之,次用纸,又次用槟榔叶,盖腾译而后通也。...
  • 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 志第三十四·选举三》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选举三   ○右职吏员杂选   右职。省令史、译史。皇统八年格,初考迁一重,女直人依本法外,诸人越进义,每三十月各迁两重,百二十月出职,除正六品以下,正七品以上职官。正隆...
  • 陈拟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陈拟字公正,是高祖的远族。年少时丧父贫困,性格正直,记忆力强。高祖向南征讨交 ..,陈拟跟随前往。后又前去讨伐侯景,抵达豫章,任命陈拟为罗州刺史,与胡 颖共同主管后方事宜,并负责接...
  • 邓张宗杨传》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邓 芝传、张翼传、宗预传、廖化传、杨戏传、邓 孔山传、费宾伯传、王元泰传、糜芳等) 邓 芝传,邓 芝,字伯苗,义陽郡新野县人,汉司徒邓 禹的后人。 汉朝末年进入蜀地,当时无人了解...
  • 扬雄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
  • 苏子谓楚王曰》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十六 楚策三(苏子谓楚王曰) 【提要】纵横家根本不是见不得人的阴谋家,他们经常在宣扬政治科学和正义。苏秦在这里向楚王指明了何谓真正的贤臣,指明了一个国家要想...
  • 李贺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 卷390_1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
  • 李嘉佑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零六 卷206_1 《江上曲》李嘉佑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 对坐鹭鸶娇不语。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
  •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半夏 释名 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 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 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
  • 柿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柿 释名 气味 烘柿:甘、寒、涩、无毒。 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 乌柿:甘、温、无毒。 柿蒂:涩、平、 主治 烘柿:1、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 2、小便血淋...
  • 半天河》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水部 - - 半天河 释名 亦称上池水。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而言。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现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