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100章 > 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

《史记》100章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仲尼弟子列传

书籍:史记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孔子说“接受我的教育而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七人”,都是有奇异才能的人。
德行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能办理政事的:冉有、季路。
能言辩的:宰我、子贡。
熟悉古代文献的:子游、子夏。
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鲁莽。
颜回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端木赐不安本分而去经商,他猜测行情,竟每每猜对了。
孔子所尊敬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玉;在齐国是晏平仲;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史记绰。
多次赞扬臧文仲、柳下惠、铜。。伯华、介山子然。
孔子比他们后出生,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
比孔子小三十岁。
颜回问仁德。
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行都符合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孔子说:“多么贤德的人啊!颜回。
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颜回听我授业时,像个愚蠢的人。
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能够充分发挥,可见颜回一点也不笨。”“被任用时,就能匡世治国,不能被任用时,就能藏而不露,这样的处世态度只有我与你才具备啊!”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全白了,早逝。
孔子痛哭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愈来愈与我亲近了。”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失。
不幸短命死了,如今再没有这样的人了。”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别人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言语并无异议。”不出任大夫的家臣,不领昏君的俸禄。
因此,他说:“若有人再来召我,一定会跑到汶水北面去。”冉耕,字伯牛。
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伯牛得了痛苦难治的疾病,孔子前去慰问他,从窗子外握着他的手说:“这是天命啊!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是天命啊!”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怎样处理政务,孔子说:“出门做事好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彬彬有礼;使用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一样虔诚。
如此,在诸侯的封国任职就不会结怨,在卿大夫的领地任职也不会结怨。”孔子认为仲弓是有德行的人,说:“冉雍呵,可让他做个卿大夫一类的官。”仲弓的父亲,是个卑贱的人。
孔子说“:杂色牛生了一个赤色牛而角长得周正,即使不想用它做祭祀的供品,山川的神灵又怎么能舍弃它呢?”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是季氏的家臣。
季康子问孔子说“:冉求仁义吗?”孔子说“:千户之家的城邑,百辆车乘的封地,冉求可把那里的军政事务治理好。
仁义不仁义我不知道。”季康子又问“:子路仁义吗?”孔子回答说“:跟冉求一样。”冉求问“:听到该做的事就立即行动吗?”孔子回答说:“立即行动。”子路问:“听到该做的事就立即行动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立即行动呢?”子华觉得奇怪:“我冒昧地问一下,为什么问同样的问题而回答却不相同呢?”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格粗犷,好武爱斗,志气刚直,头戴雄鸡冠似的帽子,腰佩猪皮装饰的剑,曾欺侮过孔子。
孔子用礼义来慢慢开导他。
后来,子路穿上儒服,带着拜师的礼品,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弟子。
子路问怎样处理政务,孔子说:“自己给百姓带头,然后让他们勤劳地工作。”子路请求多讲一点。
孔子又说“:永远不要懈怠。”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崇尚义。
君子崇尚勇武而无义就犯上作乱,小人崇尚勇武而无义就会偷盗。”子路听了这些道理,没有立即行动,恐怕孔子又有什么训教。
孔子说“:听一面之辞可以断案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这人太勇敢了,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什么可取的呀!”“像仲由这样,怕得不到善终。”“穿着用乱麻为絮做的袍子与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了。”“仲由的学问只是登上了厅堂,还没进入内室。”季康子问:“仲由仁义吗?”孔子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让他处理军政事务,至于他仁不仁义,我不晓得。”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遇到过长沮、桀溺、荷、。。夫等隐士。
子路是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子路可以称为大臣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称为还称职的臣子吧。”子路出任蒲地的大夫,临行辞别孔子。
孔子说:“蒲地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
然而我告诉你:恭敬谨慎,可以驾驭勇武之士;宽仁清正,大家一定会亲近你;恭谨清正,社会就安宁,也就可以报效上司了。”当初,卫灵公有个宠姬叫南子。
灵公的太子得罪过南子,害怕被谋杀逃到了国外。
卫灵公去世后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君。
郢不肯,说:“太子逃亡,他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辄为君,这就是卫出公了。
卫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流亡在外,不能回国。
子路任卫大夫孔悝封邑的长官。
蒉聩就与孔悝一起作乱,潜入孔悝家密谋,于是就与他的那伙人去袭击卫出公,卫出公逃亡鲁国,蒉聩入宫登上君位,这就是庄公。
当孔悝作乱的时候,子路在外地,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回来,正好遇上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
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了,您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去送死。”子路说“:吃人家的粮食就不能躲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
恰巧有使者进城,城门打开了,子路跟他们一起进去了。
子路径直来到蒉聩府中,蒉聩与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把他杀了吧!”蒉聩不听。
于是子路要纵火焚台,蒉聩害怕了,就叫石乞、壶。。下台去攻打子路,砍断了子路帽带。
子路说:“君子到死帽子也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带就死了。”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了暴乱,说:“哎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然传来了他的死讯。
所以孔子说:“我自从有了仲由后,从未听到恶言恶语。”这时,子贡正作为鲁国使者到齐国去了。
宰予,字子我,口齿伶俐,善于辞辩。
跟随孔子学习后,问:“父母死了,守孝三年,为期不是太久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仪一定会荒废;三年不奏乐,音乐一定会失传。
陈谷子吃完了,新谷子又成熟了,打火用的燧木又经过了一个轮回,守孝一年也就行了。”孔子说:“守孝一年,你自己心安吗?”宰予回答说:“安。”“你既然心安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时,即使吃美味佳肴也不觉得甜美,听史记到美妙的音乐也不感到快乐,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呀!”宰予退了出来,孔子说:“宰予不讲仁义啊!儿女生下来,三岁后才完全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三年孝,是天下公认的礼仪啊!”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雕刻不得,污秽的墙壁粉刷不得。”宰予问五帝的德行,孔子说:“你不是能弄懂五帝德行的人。”宰予做临。。的大夫,与田常一起作乱,而全族被诛杀,孔子为他感到耻辱。
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孔子经常贬斥他的言辞。
问他:“你与颜回比,谁更胜一筹?”子贡回答说:“我么,怎敢与颜回相比?颜回呀,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子贡跟随孔子学习后,问孔子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是一件器皿。”“什么器皿?”孔子回答说:“宗庙里的瑚琏呀!”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如何得到这渊博的知识?”子贡说“:周文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散在人间。
贤明的人就抓住了它的根本,一般的人只抓住了它的末节。
文武王之道无处不存在,老师怎么能学不到呢?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又问“:孔子到哪个国家就要了解哪个国家的政事。
是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是老师凭着他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到的。
老师这种获得的方法与一般人获得的方法可能不相同吧!”子贡问:“富有而不骄横,贫穷而不谄媚,怎么样?”孔子说:“可以。
不过不如贫穷却能以恪守圣贤之道为乐,富有而能谦恭有礼。”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
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埋葬我们的祖宗的地方,是父母之邦,祖国如此危难,诸位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往,孔子阻止了他。
子张、子石请求前行,孔子不答应。
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于是子贡就出发了,到了齐国,劝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
鲁国,是个难以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且矮小,它的护城河狭窄而且水浅,它的君王愚笨而不仁爱,大臣虚伪而又没有用,它的军民又厌恶战争,这样的国家不能与它交战。
您不如攻打吴国。
吴国,城墙高大又坚厚,护城河广阔而且水深,铠甲坚固又是新的,士兵经过挑选个个精神抖擞,精兵良将坚锐的兵器都在那里,又派贤明的大臣把守城池,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愤怒变色地说:“您所说的很难,别人认为容易;您所说的容易,别人认为很难。
您用这一番话来指教我,是什么意思?”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忧患在国外的攻打弱国。
我听说您三次被授予封号而三次未能封成的原因,是朝中有大臣反对您呀!如今您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土,如果打胜了,齐国的国君会更骄奢;占领了鲁国的土地,齐国的大臣会更尊贵。
而您的功劳却不在其中,那么,您与齐王的关系就会一天天地疏远。
这是您上使国君滋生骄横放纵之心,下使大臣任意妄为。
想因此而成大事,难啦!君王骄纵就会任意妄为,大臣骄纵就会争权夺利,这样,您上与君王不和,下与大臣争斗。
像这样,那么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
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
攻打吴国如不胜,百姓死在外国,朝廷内大臣势力空虚,这样,您上无强臣为敌,下无百姓的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撤走又开赴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请让我前去见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您就率兵迎击他们。”田常同意了子贡的意见,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劝吴王说:“我听说,实行王道的人不应让他的属国灭亡,实行霸道的人不应让他的强敌出现,千钧重的物体再加上一铢一两也可能产生移位。
如今,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独自占领千辆兵车的鲁国,与吴国争强弱,我私自为大王的危险担心。
况且援救鲁国,名扬天下;攻打强暴的齐国来制服强大的晋国,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利益了。
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围困强大的齐国,明智的人是不会怀疑这个道理的。”吴王说:“好。
虽然如此,但我曾经与越国交战,越王退守会稽。
越王苦炼自身,优养名士,有报复我的打算。
您等我攻打了越国后再听从您的意见。”子贡说“:越国的实力没有超过鲁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
况且大王正以‘保存危亡之国,承继断绝之嗣’为名,如果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就不是勇敢了。
勇敢的人不避危难,仁义的人不会见人困窘而不救,明智的人不会坐失良机,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别的国家灭亡,以这些来树立自己的道义。
如今保存越国向诸侯表示自己的仁义,援救鲁国攻打齐国,给晋国施加威力,诸侯一定会竞相朝见吴国,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
大王如果确实畏惧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出兵追随您,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来攻打齐国。”吴王大喜,就派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扫清道路,到郊外迎接,亲自驾车到子贡休息的馆舍去看望并问他说:“这是个偏远的国家,大夫怎么肯以自己庄重的身份屈尊光临呢?”子贡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的本意想去却又怕越国。
说‘:等我攻破越国才行。’像这样,攻破越国是肯定的了。
况且没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怀疑他,这是笨拙呀!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知道,这是不安全的。
事情还没发生先让人知道了,这就太危险了。
这三种情况是成就大事的最大祸患。”勾践听完叩头再三拜谢说:“我曾经自不量力,才与吴国交战,被困在会稽山上,恨之入骨,日夜口干舌躁,只想与吴王交一死战,这就是我的心愿。”于是就问子贡该怎么办才好,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群臣难以忍受;国家多次打仗,搞得衰败不堪,士兵不能忍受;百姓怨恨君王,大臣发生内乱;子胥因直言进谏而被赐死,太宰伯喜否当权,只知顺从君王的过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治理方法呀!现在大王若果真出兵辅助吴王来迎合他的心意,用贵重的宝物来博得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语言以表示对他的尊重,那么史记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了。
如果这场战争败了,就是大王的福气了。
如果战胜了,必然兵临晋国,我请求北上去见晋王,让他共同攻打它,削弱吴国的势力是必然的了。
等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在齐国被消灭,重兵又被困在晋国,而大王乘它疲惫时攻打它,这样灭掉吴国是必然的了。”越王大喜,同意按他的意见行动。
赠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矛二支。
子贡不愿接受,就走了。
子贡向吴王汇报说“:我严肃地把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非常恐慌地说:‘我不幸,从小失去长辈,又自不量力,触犯了吴国而获罪,军队战败,自身受污辱,栖身于会稽山,国家成为荒凉的废墟,仰仗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祭品来祭祀祖先,我致死也不敢忘记,哪敢有什么非分之想!’”五天后,越王的使臣大夫文种向吴王叩拜说“:东海役使之臣勾践派臣下文种,来修好您的下属和近臣。
如今我私下听说大王将主持正义,攻打强国,扶救弱国,围困残暴的齐国,安抚周朝的宗室,请让越国出动全部军队三千人,勾践请求亲自披挂坚实的铠甲,手握锐利的武器,冲锋在前,抵挡箭石的攻击。
所以派越国贱臣文种敬奉先祖珍藏的宝器,铠甲二十件,斧头、屈卢矛、步光剑,用这些礼物来恭贺贵军官兵。”吴王大喜,把这件事告诉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攻打齐国,可以吗?”子贡说:“不可以。
使别人国内空虚,让别人的军队全部出动,又要别人的君王跟随出征,不仁义。
您可接受他的礼物,答应他派兵参战,而推辞他的国君跟随出征。”吴王同意了,就辞谢了越王。
于是吴王就发动九郡的人马攻打齐国。
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对晋王说“:我听说,计谋不事先定好,不可能应付突发事件;军队不事先训练好不能战胜敌人。
现在齐国与吴国即将交战,如果吴国不能取胜,越国一定会趁机扰乱它;与齐国这场战争如果能取胜,吴国一定会调动它的兵力围困晋国。”晋大惊,说:“这该怎么办呢?”子贡说:“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军的到来。”晋王同意了他的意见。
子贡离开晋国前去鲁国。
吴王果真与齐国的军队在艾陵开战,大败齐军,擒获了七个将军率领的士兵还不班师回国,果然调兵开赴晋国,与晋国人在黄池相遇。
吴晋两国争强,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大败吴军。
越王听到吴军战败的消息,就渡江袭击吴军,在离城七里远的地方驻扎。
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回国,与越军在五湖交战,多次战斗都没有取胜,城门也守不住了,越军就包围了王宫,杀死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喜否。
攻破吴国三年后,越国成为东方霸主。
因此,子贡一出行,保存了鲁国,搅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
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相应的变化,十年之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发生了变化。
子贡喜欢经商,常能抓住时机贱买贵卖,使货币不断流通。
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不能隐瞒别人的短处。
曾经任过鲁国和卫国的相国,家产积累了千金,最后死于齐国。
言偃,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子游受业以后,做武城县的长官。
孔子经过武城县时,听到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
孔子莞尔一笑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了礼乐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听指挥,听使唤。”孔子对随行的学生说:“诸位,言偃的话是正确的。
我刚才那句话不过同他开个玩笑罢了。”孔子认为子游喜欢研究古代文献。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子夏问“:‘姣好的笑容多么美丽啊!黑白分明的眼珠转得多么妩媚啊!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子贡问“:颛孙师与卜商谁强些?”孔子说:“师呢,有点过分,商呢,有点赶不上。”“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赶不上同样不好。”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去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孔子逝世后,子夏居住在西河教授学生,成为魏文侯的老师。
子夏的儿子死了,痛哭儿子以致双目失明。
颛孙师,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子张问求取官职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一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
多看一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
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一天,子张跟随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使自己处处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实可信,行为要忠厚恭敬,即使到了别的部族国家也行得通;说话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我们面前;坐在车上,也仿佛看见它刻在前面的横木上;时时刻刻记着它,这才能使自己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带上。
子张问“:读书人要怎样做才可以叫达了?”孔子说:“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做国家的官时一定有名望,在卿大夫家做事时一定有名望。”孔子说“:这叫闻,不叫达。
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这样,做国家的官时事事行得通,在卿大夫家做事时一定也事事行得通。
所说的闻,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行为却不如此,可是自己竟以仁人自居而不加疑惑。
这种人,做官的时候一定会骗取名望,在卿大夫家做事的时候也一定会骗取名望。”曾参,是南武城人,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孔子认为他能通晓孝道,所以传授他学业。
他撰写了《孝经》。
他死在鲁国。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
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他的体形外貌很丑。
想要拜孔子为师,孔子认为他才能低下。
认师学习后,回去就尽力修身实践,行为光明磊落,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会见公卿大史记夫。
他南游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多人。
在获取、给予、离异、趋就诸方面他都完美无缺。
他的声誉在四方诸侯中传扬。
孔子听到这事,说:“我以言取人,看错了宰予;以貌取人,看错了子羽。”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
孔子评论子贱说:“子贱真是君子啊!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个人又从哪里取来这种好品德呢?”子贱出任单父的长官,回来向孔子汇报说:“这个地方有五个比我贤能的人,教给我治理的方法。”孔子说:“可惜啊!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治理的地方大就差不多了。”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什么是耻辱。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取俸禄;国家政治黑暗,做官领取俸禄,这就是耻辱。”子思说“: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心四种毛病都不曾表现过,可以说是仁人吗?”孔子说:“可以说难能可贵的了,若说是仁人,我就不知道了。”孔子逝世,原宪就跑到杂草丛生、低洼积水的地方隐居。
子贡做了卫国的国相,坐着四匹马驾驶的车子,排开丛生的野草,来到偏远简陋的房舍,前去探望原宪。
原宪整理好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
子贡为他感到羞耻,说:“你难道很困窘吗?”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财物叫做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实行叫做困窘。
像我这样,是贫穷,不是困窘啊!”子贡很羞愧,不高兴地离去,一辈子都为自己说错了话感到羞耻。
公冶长,是齐国人,字子长。
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他虽然被关进监狱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南宫括,字子容。
南宫括问孔子说:“羿擅长射箭,。。擅长水战,都没有得到好死。
禹和稷自己下地种田,为什么却得到了天下呢?”孔子不回答,南子容退出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啊!这个人多么崇尚道德啊!”孔子评论南子容说“:国家政治清明了,他不会被废弃;国家政治黑暗,也不致被刑罚。”他把“白皀之玷”的诗句反复吟诵,孔子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说:“天下的读书人没有好行为,多数做了公卿大夫的家臣,在都邑做官。
只有季次不曾做官。”曾。。,字皙。
曾。。侍奉孔子,孔子说:“说说你的志向。”曾。。说:“穿着已经做好的春装,我陪同五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的志趣啊!”颜无繇,字路。
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死了,颜路贫穷,请求孔子卖掉车子安葬颜回。
孔子说“:孔鲤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但总是自己的儿子。
孔鲤死了,也只有内棺,没有外椁。
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替他买椁。
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商瞿,是鲁国人,字子木。
小孔子二十九岁。
孔子将《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又传给楚国人马干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川人杨何。
杨何在汉武元朔年间,因为研究《易经》做了汉朝的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
小孔子三十岁。
子羔长不满五尺,跟随孔子学习,孔子认为他很愚笨。
子路派子羔出任费絥的长官。
孔子说“:这是害人家的子弟!”子路说“:那地方有老百姓,有土地和五谷,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叫做学问呢?”孔子说“:所以我讨厌强嘴利舌的人。”漆周彡开,字子开。
孔子让子开做官,子开回答说:“我对出仕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公伯僚,字子周。
子周向季孙毁谤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
并且说“:季孙本来就有疑心,对于公伯僚,我的力量还能把他的尸首放在街头示众。”孔子说“:我的主张将要实现,是天意;我的主张将永不实现,也是天意。
公伯僚能把天意怎么样呢?”司马耕,字子牛。
子牛话多性情急躁。
子牛问仁德,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谨慎。”子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不谨慎吗?”子牛问怎样去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子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吗?”孔子说“:自我反省,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樊须向孔子请教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夫。”请教学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统治者讲究礼节,百姓就没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行为端正,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诚恳信实,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
如果能这样,四方的百姓都会背负着小儿女来投奔,为什么要自己种庄稼呢。”樊迟问仁德,孔子说:“爱所有的人。”又问智慧,孔子说:“善于鉴别人物。”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
有若说:“礼的应用,以凡事都做得恰到好处为可贵。
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有时也行不通。
但是为了恰当而一味追求恰当,而不用礼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有若又说:“所遵守的诺言符合于义,诺言就能实践。
恭谦符合礼义,就能避免耻辱。
依靠那些不失为亲近的人,也就可靠了。”孔子逝世以后,弟子们都很怀念他,有若长得很像孔子,弟子们相约共同拥戴他为老师,像当初侍奉孔子一样侍奉他。
一天,弟子进来问他说:“以前老师要出行,就叫弟子带上雨具,不一会果真下起雨来。
弟子问老师说‘:老师怎么知道要下雨呢?’老师说‘:《诗经》里不是说了吗?月亮依附于毕星,接着就要下雨了。
昨晚上月亮不是宿在毕星的位子上吗?’有一天,月亮宿在毕星位子上,竟没有下雨。
商瞿年纪大了还没有儿子,他母亲要为他另娶妻室。
孔子派他到齐国去,商瞿的母亲请求不要派他到齐国去。
史记孔子说‘:不用担忧,商瞿四十岁后会有五个儿子。’过后果然如此。
请问老师当初是怎样预知是这样的呢?”有若默不作声无以回答。
弟子们站起来说:“有先生,你离开这儿吧!这不是你的座位啊!”公西赤,字子华。
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子华出使到齐国,冉有为他的母亲请求粮食。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那就给她十六斗。”冉有给了她八十斛粮食。
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的是肥马驾的车,穿的是又轻又暖的裘皮衣裳,我听说,君子只是雪里送炭,不去锦上添花。”巫马施,字子旗。
比孔子小三十岁。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不懂礼?”孔子说:“懂礼。”孔子走了出去,陈司败就向巫马施作揖说“:我听说君子是无所偏袒的,难道孔子竟有所偏袒吗?鲁君娶了个吴国女人做夫人,给她取名为孟子。
孟子姓姬,避忌称呼同姓,所以叫她吴孟子。
鲁君如果懂礼,谁不懂礼呢?”巫马施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假若有错误,人家一定会知道。
做臣子的不能说国君的过失。
替他避忌的人,就是懂礼啊!”梁。。,字叔鱼。
比孔子小二十九岁。
颜幸,字子柳。
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冉孺,字子鲁。
比孔子小五十岁。
曹血阝,字子循。
比孔子小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
比孔子小五十岁。
公孙龙,字子石。
比孔子小五十三岁。
从子石以上三十五人,他们的年龄、姓名和受业的经过、事迹,书传上都有明确的记载。
其余的四十二人,没有年龄可考,书传上也没有记载的,记在下面:冉季,字子产。
公祖句兹,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周彡哆,字子敛。
颜高,字子骄。
漆雕徒父。
壤驷赤,字子徒。
商泽。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齐,字选。
公良孺,字子正。
后处,字子里。
秦冉,字开。
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颜祖,字襄。
枭阝单,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秦商,字子丕。
申党,字周。
颜之仆,字叔。
荣。。,字子祈。
县成,字子祺。
左人郢,字行。
燕亻及,字思。
郑国,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
颜哙,字子声。
步叔乘,字子车。
原亢,字籍。
乐亥欠,字子声。
廉。。,字庸。
叔仲会,字子期。
颜何,字冉。
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敛。
孔忠。
公西舆如,字子上。
公西。。,字子上。
太史公说:后世学者们不少称述孔子门下的七十位弟子,称赞他们的人,有的超过了他们的实际;毁谤他们的人,有的损害了他们的真实形象,都是因为谁也没有见到过他们的真实容貌而加以评论的。
孔氏弟子的生平事迹还是孔氏古文接近事实。
关于孔氏弟子们的名字,姓氏,言行等情况,我全部取自《论语》的弟子问答,依次成篇,有疑问的地方就空缺着。

仲尼弟子列传相关文章

  • 台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台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不详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未知。姓氏迁徙分布:未知。
  • 范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范姓氏祖宗:士会姓氏起源:范氏的始祖是迄今4000年以前的圣君唐尧,是一个以地为姓的姓氏。范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是帝尧的裔孙刘累的后代,尧的一支子孙,历经虞舜、夏、...
  • 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沅弟左右:  望溪先生之事,公私均不甚惬,公牍中须有一事宝册,将生平履历,某年中举中进士,某年升官降官,某年得罪某年昭雪,及生平所著书中,与列祖褒赞其学问品行之语,一一胪列,不作影响...
  •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晋文公定了温、原、阳樊、攒茅四邑封境,直通太行山之南,谓之南阳,此周襄王十七年之冬也。时齐孝公亦有嗣伯之意。自无亏之死,恶了鲁僖公;鹿上不署,别了宋襄公;盂会不赴,背了楚成...
  • 八齐》原文翻译 - - 《笠翁对韵》上卷 - - 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旄倪。颁竹策,剪桐圭。剥枣对蒸梨。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狡兔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甪里先生生,策杖垂绅扶少主;于陵仲子,辟...
  • 小髻》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长山居民某暇居,辄有短客来,久与扳谈。素不识其生平,颇注疑念。客曰:“三数日将便徙居,与君比邻矣。”过四五日,又曰:“今已同里,旦晚可以承教。”问:“乔...
  • 劳山道士》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情不能作苦。”...
  • 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
  •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蒯良曰:“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若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荆州之患也。”表曰:“吾有黄祖在彼营中,实忍弃之?”良曰:&l...
  • 缓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七卷 - - 【解析】本篇以《缓战》为题,旨在阐述攻城作战中应当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由于修造攻城器械和堆筑登城土山,费时费事,攻城作战中容易增大伤亡,故攻城之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 温公客位榜》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司马温公作相日,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曰:“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光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若但以私书宠谕,终无所益。若光身...
  • 韩信同、王炎午、徐瑞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韩信同 沁园春(寿南窗叶知录) 望紫云翁,启明在东,长庚在西。但空有寸心,荆州江汉,未能百里,弱水沙黎。菊底秋深,樵边信至,一曲阳春草木知。长吟咏,觉声如韩操,骨似陶诗。 不应鬓发能稀...
  • 后周纪一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50章 - - [1]春,正月,丁卯,汉太后下诰,授监国符宝,即皇帝位。监国自皋门入宫,即位於崇元殿,制曰:“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宜曰周。”改元,大赦。杨、史弘肇、王章等皆赠官,官为敛葬,...
  • 杂传第三十五》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华温琪   华温琪,字德润,宋州下邑人也。世本农家。温琪身长七尺。少从黄巢为盗,巢陷长安,以温琪为供奉官都知。巢败,温琪走滑州,顾其状貌魁伟,惧不自容,乃投白马河,流数十里,不...
  • 唐臣传第十四》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符习   符习,赵州昭庆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赵常遣习将兵从晋。晋军德胜,张文礼弑赵王王镕,上书庄宗,求习归赵。庄宗遣之,习号泣曰:“臣世家赵,受...
  • 王嘉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50章 - -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陽人。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 游。隐居在东陽谷,凿崖为洞...
  • 吴盖陈臧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吴汉、盖延、陈俊、臧宫) ◆吴汉传 吴汉字子颜,南陽郡宛县人。家贫,供职为县的亭长。王莽末年,因宾客犯法,就脱其名籍逃亡到渔陽。因资用缺乏,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间,所到之处...
  • 魏相丙吉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魏相字弱翁,济陰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
  •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四 秦策二(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提要】说话要善于诱导,迂回曲折、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由于消除了人的抵抗心理,反而能够说服他人。这种引诱他人自己说出想听到的话...
  • 李白的名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八十二 卷182_1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李白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