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王宗河的诗 > 曹仁宪谨荣寿·五年政教敷淡疆原文及翻译赏析

曹仁宪谨荣寿·五年政教敷淡疆

朝代:清代诗人:王宗河时间:2023-04-05
五年政教敷淡疆,黎庶讴歌庆永康。
况际春秋宜晋爵,定应朝夕更称觞。
孝经曾授童蒙执,书院重兴士气扬。
孔迩怀恩民久诵,家家焚祝寿如冈。

诗人王宗河资料

曹仁宪谨荣寿作者王宗河

王宗河(?~?),字道挥,艋舺人,清监生,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凡赈水灾,息分类,禦海寇,都能身先士卒。明大体,好义乐输,乡人颇赞誉之。后以国学生奖加知州衔〖参考《淡水厅志》附录三〈志馀〉..... 查看详情>>

王宗河古诗词作品: 《曹仁宪谨荣寿

曹仁宪谨荣寿·五年政教敷淡疆原文及翻译赏析

曹仁宪谨荣寿·五年政教敷淡疆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再叠前韵·庭除花卉日观摩》 - - 林仲姚 - - 庭除花卉日观摩,平地轩然起大波。坚信身焚缘齿累,不关垢刮与光磨。世途曲折深深见,人事浮沉叠叠过。清浊沦浪原易别,濯缨濯足味斯歌。
  • 古诗《诗谢珍岛太守饷橘》 - - 南有容 - - 使君赠金橘,霜壳雪梢偕。满篚光堪摘,开苞臭更佳。初停屈子颂,翻入陆郎怀。栽植殊风土,休教素性乖。
  • 古诗《扑灯蛾·贴》 - - 张凤翼 - - 贴:花生银烛光。春满珠帘上。今朝共欢会。佳辰永谐缱绻也。看春光酝酿。喜孜孜和气毓兰房合前。
  • 古诗《钱新甫七旬寿诗》 - - 沈曾植 - - 放艇桑肥豆长时,还乡一水缅清规。广平坊纪前闻古,乐顺堂传赐告迟。六代宝章题任履,七旬寿宴报亲知。津沽旧有君家事,继迹还应付画师。
  • 古诗《郓州新堂·百尺丰堂汶水滨》 - - 曾巩 - - 百尺丰堂汶水滨,鲁侯清燕此逡巡。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引客笙歌行处是,赏心花木四时新。未应久作林泉主,天子今思旧学臣。
  • 古诗《宫词·玉兔何年上月宫》 - - 王圭 - - 玉兔何年上月宫,夜间捣药特无踪。神丹不老姮娥鬓,乞取刀圭驻玉容。
  • 古诗《送魏彦成赴召》 - - 王庭圭 - - 一骑追锋下九重,手持丹诏紫泥封。君王夜半应前席,郡国名高莫说功。民吏不须留召父,朝廷久已知弱翁。还如汉室中兴相,治行于今有祖风。
  • 古诗《寄锡山朱赋游兼怀蜀中王使君》 - - 薛始亨 - - 偶入红尘忆去年,逢君如饮惠山泉。洞箫行酒庭无暑,广袖淩风客欲仙。别后谁持霜下蟹,愁来独听夕阴蝉。交游海内论知己,巫峡秋深隔楚天。
  • 古诗《赠次峰次阳明韵》 - - 林俊 - - 假寐官斋作晚晴,雷阳何意动先鸣。眼间世事秪如梦,海上风涛故未惊。沃壤不殊忘在客,好山无数重兹行。圣皇孝理崇尧舜,驿使传来是吉声。
  • 古诗《早发陕州途中赠严秘书》 - - 清江 - - 此身虽不系,忧道亦劳生。万里江湖梦,千山雨雪行。人家依旧垒,关路闭层城。未尽交河虏,犹屯细柳兵。艰难嗟远客,栖托赖深情。贫病吾将有,精修许少卿。
  • 古诗《二月二日·江乡春值闰》 - - 刘摰 - - 江乡春值闰,二月似深冬。雪湿妨挑菜,雷寒未起龙。鸡虫闲得失,蛮触小交攻。稍觉云天霁,西山上翠峰。
  • 古诗《得寒还札·敢向寒边叹索居》 - - 释函可 - - 敢向寒边叹索居,衰残难执化人裾。曾同一窖终怜雪,已到中天却寄书。生死既分情倍切,去留虽异罪仍俱。竹林未便成荒棘,珍重逢人莫谩歔。
  • 古诗《解任后得明卿罢官报寄赠二章》 - - 王世贞 - - 参差尺一谢朝班,回首风尘梦寐间。敢谓清时稀白简,居然薄命损朱颜。浮云久自深吾辈,春雪犹能近故山。世态纷纷何足道,与君偷得到头闲。
  • 古诗《以莲心茶送巩使君小诗将之》 - - 虞俦 - - 未雨馀寒力尚严,岩前蚤见摘纤纤。初尝似带莲心苦,回味宁输崖蜜甜。渴想清香凝燕寝,更馀黄卷乱牙签。一瓯幸入春风手,微草从今价亦添。
  • 古诗《江上作·野水浮云任所之》 - - 李昌祺 - - 野水浮云任所之,渚鸥汀鹭识心期。闲身到处贫无物,只有唐人几卷诗。
  • 古诗《再和雁湖·景色随生指顾间》 - - 李壁 - - 景色随生指顾间,踏翻香雪弄潺潺。奏编谁上三千牍,宝带争拖十二环。有底穷愁惟甔石,无多远意但盆山。何时万顷沧波去,乞我扁舟自在閒。
  • 古诗《自得轩·宝额焕楣檐》 - - 乾隆 - - 宝额焕楣檐,因文理趣拈。圣人能自得,小子叹前瞻。镫事收银烛,年光发绣帘。优游翰墨苑,觉此足沉潜。
  • 古诗《秋日园居口号》 - - 张萱 - - 朅来林气初凄紧,芳草平原雉求牝。日斜老圃荷锄归,更过前林采芝菌。
  • 古诗《荅韦秀才寄·中峰云暗雨霏霏》 - - 权德舆 - - 中峰云暗雨霏霏,水涨花塘未得归。心忆琼枝望不见,几回虚湿薜萝衣。
  • 古诗《晚晴·江上秋阴薄》 - - 陶安 - - 江上秋阴薄,晚风生树颠。 高尘卷苍霭,归鸟度青天。 牧马平芜野,捕鱼斜日船。 千村新稻熟,茅屋起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