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钱惟治的诗 > 春日登大悲阁·袅霞披迥殿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登大悲阁·袅霞披迥殿

朝代:宋代诗人:钱惟治时间:2023-04-05
袅霞披迥殿,香雾拥轻帘。
晓花歌静院,芳树捧晴檐。

诗人钱惟治资料

春日登大悲阁作者钱惟治

钱惟治[宋](九四九至一○一四)字和世,吴越王宗长子。幼好读书,乾德四年(九六六)授宁远军节度。太宗嗣位,进检校太尉。善草隶,尤好二王书。尝曰:心能御手,手能御笔,则法在其中矣。家藏书帖、图书甚众。..... 查看详情>>

钱惟治古诗词作品: 《哭廖融·天丧我良知》 《春日登大悲阁》 《闻融与鹤相继而亡感赋绝句》 《赠王正己》 《留鹤赠廖融》 《春日登大悲阁》 《春日登大悲阁》 《春日登大悲阁》 《春日登大悲阁》 《登大悲阁·袅霞披迥殿

春日登大悲阁·袅霞披迥殿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登大悲阁·袅霞披迥殿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得乡书·僮自牧官抵暮回》 - - 赵观彬 - - 僮自牧官抵暮回,一封乡信对灯开。新年始得平安字,昨日帆风译学来。
  • 古诗《脱布衫·走将来唱叫粗豪》 - - 杨景贤 - - 走将来唱叫粗豪。口不住絮絮叨叨。你道他走的慢连催了两遭。哥哥也你便做行的快也跳不出六道。
  • 古诗《奉送吴推官分韵》 - - 毛奇龄 - - 淮海送郎星,苏州旧理刑。朅来当白露,此去简彤庭。清口装银勒,张桥倒玉瓶。可怜羁旅客,还上短长亭。
  • 古诗《甲辰小除夕作》 - - 陈子升 - - 零落黄门欻白头,几年萍梗泛沧洲。结交悔作四公子,学佛思随五比丘。穹室烟深归祀灶,金银云起去登楼。明春未得避喧计,空负晓林黄栗留。
  • 古诗《正月廿九日戏简仲熙庶子三绝句时邹徙舍城东》 - - 杨士奇 - - 萧散双吹碧玉箫,与君同郡复同袍。金城坊里清如水,却爱东飞学伯劳。
  • 古诗《癸丑村居杂诗》 - - 曹于汴 - - 田叟邀来为解蓑,饮君浊酒为君歌。莞然一笑还相问,昨夜月明诗几多。
  • 古诗《送刘公度县丞赴江陵》 - - 周必大 - - 投分复连墙,閒居味更长。送春慵斲句,惜别怕传觞。我正群麋鹿,君当骛骕骦。但令同臭味,不必共行藏。
  • 古诗《聚亭悼亡南旋未暇饯别前作诗寄之再赋七律二章以唁聚亭并挽其夫人》 - - 张瑞玑 - - 凄凉旧梦已如尘,两度沧桑剩一身。落日河山都是泪,罡风花木不成春。归来眠食无佳趣,到底聪明让美人。只有娉婷遗影在,镜台和泪唤真真。
  • 古诗《玄龟峰·玄武名峰古所传》 - - 楼异 - - 玄武名峰古所传,晨昏吐气作云烟。虽无钻灼刳肠患,岁晚风霜亦可怜。
  • 古诗《哭东莱吕先生》 - - 孙应时 - - 蟠际函三极,精微破一毫。百川沧海受,五岳众山高。退托初何有,声名肯自豪。谁人伤日月,用力尔徒劳。
  • 古诗《挽孙谦伯·日月无多子》 - - 洪咨夔 - - 日月无多子,乡邦失两贤。直为吾党恸,不作世情怜。握手春风醉,论心夜雨眠。耳言犹历历,何忍表君阡。
  • 古诗《木食·山木各抱实》 - - 刘崧 - - 山木各抱实,我饥日方长。何曾劳种植,愧尔自甘香。
  • 古诗《矫志诗·精卫填海水》 - - 周应辰 - - 精卫填海水,世人笑其痴。十载变桑田,成功良在斯。愚公欲移山,意气亦如之。但恐人力短,不及鸟衔时。当时幸自坚,后人以为期。
  • 古诗《东阁官梅·清绝梅花不厌贫》 - - 金朝觐 - - 清绝梅花不厌贫,因何呼作在官身。当时竞盛开东阁,负却深山富贵春。
  • 古诗《浣溪沙·何处春残不杜鹃》 - - 冯煦 - - 何处春残不杜鹃。雨昏烟澹落花前。销魂时节又今年。三月东风归似客,一江春水远于天。更无人上木兰船。 
  • 古诗《登楼·缥缈飞楼倚太清》 - - 彭汝砺 - - 缥缈飞楼倚太清,危栏一瞬尽沧溟。世途忽忽与时异,水色溶溶依旧青。夷夏固知归禹画,幽燕何事属戎庭。草莱贱策无津致,空想秋风涕泗零。
  • 古诗《同希颜怪松》 - - 冯璧 - - 崧高地气灵,花木竞妍秀。玉峰西南趾,有松独怪陋。偃蹇如蟠螭,奋迅如攫兽。叶劲须髯张,皮古鳞甲皱。菌蠢藤瘿怒,支离筇节瘦。月上虬影摇,风度雨声骤。子落慰枯禅,枝樛碍飞鼬。盘根万乘器,平盖千岁寿。樵斤幸免寻,厦匠矧肯构。龙化会有时,天旱期汝救。...
  • 古诗《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 - 姜夔 - -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古诗《喜杨致平登第》 - - 王洋 - - 寄隐湖头知几年,聊城一箭自家传。 更须结组随鸳鹭,暂舍衔杯乐圣贤。 鹤到九霄方展翅,骥行万里可加鞭, 隔江阻预金钱会,梦到君家社瓮边。
  • 古诗《锁莲灯·灯锁莲花花照罍》 - - 张窈窕 - - 灯锁莲花花照罍,翠钿同醉楚台巍。 残灰剔罢携纤手,也胜金莲送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