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缪执玉的诗 > 春日雨中登平山堂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雨中登平山堂

朝代:清代诗人:缪执玉时间:2023-04-06
残僧相对话空留,阅尽繁华已白头。
自到此山无此客,扁舟风雨一来游。

诗人缪执玉资料

春日雨中登平山堂作者缪执玉

缪执玉,字元圃,号庭心,清江阴人。附监生,乾隆丁酉顺天乡试挑取誊录。 查看详情>>

缪执玉古诗词作品: 《春日雨中登平山堂》 《春日雨中登平山堂

春日雨中登平山堂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雨中登平山堂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高阳台·若冰女士遗照》 - - 彭兆荪 - - 剪水凝眸,颓云亸髻,画阑庭院春深。风絮天涯,离愁负了瑶琴。回文机上珍珠字,问几番传语青禽。镇微吟。明月楼西,罗袜花阴。阿谁肠断箜篌梦,剩凄然遗挂,壁带尘侵。翠石苍苔,衣香何处重寻。晶帘数点梅花小,尚依稀瘦影檀心。恨难禁。碧海青天,消息沉沉。 ...
  • 古诗《海上晓起示内》 - - 杨圻 - - 满窗碧海满床山,晓起妆楼理翠鬟。镜里云霞千万色,不知眉妩在人间。
  • 古诗《闻敬亭贻谋从西山一带复之北山诗以寄之》 - - 敦敏 - - 迤逦巑岏又北行,湖光山色倍幽清。碧云寺接香山寺,应上来青第五楹。一带蜿蜒似画图,出山仍自入山居。汤泉春暖正堪浴,尘梦于今想尽除。
  • 古诗《致亭诗·先民有觉》 - - 吴当 - - 先民有觉,昧兹寡闻。我其致之,匪学曷敦。问辨言析,反思其存。焕若融彻,大明初暾。
  • 古诗《次李本存端午见寄韵》 - - 叶颙 - - 独醒孤坐与谁同,懒把哀颜换酒容。素负岁寒齐桧柏,不将春色误芙蓉。堂堂阵美谁能犯,整整师严孰敢冲。万里白云风捲尽,蟾光飞上楚烟峰。
  • 古诗《夜大雨连明晨起乃知之》 - - 陆游 - - 黄紬被稳枕慵移,夜雨淋浪了不知。水长坏陂初复后,鸠鸣去妇却还时。芳蹊入夏多青子,白发今年有黑丝。剩欲披衣湖上去,满村芳草正离离。
  • 古诗《满江红·寓南都题西园池亭用宋僧晦庵警世韵》 - - 周瑛 - - 宇内寓形,何须问足与不足。天生物五行均赋,有嬴有缩。譬如车轮三十辐,迭为上下交翻覆。履前途孰谓皆夷平,无砾碌。荒山下,一间屋。败壁底,一瓶粟。少有人于此,肯着双目。器小不能胜大受,命穷岂足膺多福。请从今消释此生心,休多欲。...
  • 古诗《晚步·一筇循野岸》 - - 曹文晦 - - 一筇循野岸,凉思集衣襟。雁阵迷秦篆,蛩声助越吟。溪黄添夜潦,云黑载秋霖。未必号寒甚,前村急暮砧。
  • 古诗《上王公明寿·正统承周后》 - - 王质 - - 正统承周后,元臣在邺昌。治平扶嗣圣,乾道作兴王。指日恢中土,何时过故乡。新堂标昼锦,门下有欧阳。
  • 古诗《挽汪瑔联·抗心古淡》 - - 文廷式 - - 抗心古淡,处世元同,平生自署无闻子;谈艺十年,论交两世,后死应题有道碑。
  • 古诗《和松皋太宰元夕宴会》 - - 孙承恩 - - 轺车乍息入都门,谊辱铨卿特见援。已叨文饮陪诸老,况直佳辰届上元。明月照帘翻舞袖,清歌按节缓芳尊。却思当日咨询处,愁剧逢人说塞垣。
  • 古诗《登黑窑厂·西山如绣一檐遮》 - - 姚燮 - - 西山如绣一檐遮,南鸟迎暄万翅斜。身与孤台倚空阔,天将群景纳春华。风回地轴闻鸡犬,日射城阴绚草花。醉俯星潭招龙子,女床深处鍊流霞。
  • 古诗《检荒租·头田乱插白红牌》 - - 张之翰 - - 头田乱插白红牌,翁媪相看不敢猜。十八年愁今日散,爱民使者检荒来。
  • 古诗《和药亭人日得白鹦鹉之作》 - - 屈大均 - - 来自西洋白者稀,炎天冰雪积毛衣。黄花顶上开难已,玉粒笼中啄不肥。皎洁应为高士得,疏狂每恨昔人非。一从佳节逢人日,飞向君前更不飞。
  • 古诗《江阁夜坐·闲云收尽露乾端》 - - 刘才邵 - - 闲云收尽露乾端,垂地漫漫碧玉宽。小海无人续遗唱,斜河挂影作飞湍。水仙环佩归何处,天阙楼台似更寒。知欲乘风叩阊阖,如公应入不为阑。
  • 古诗《纪梦诗·儒冠一著误生平》 - - 周作人 - - 儒冠一著误生平,多谢杨生示儆情。若使逃儒还入墨,此中岐路本分明。
  • 古诗《和立斋先生雁山韵》 - - 车若水 - - 洗山川穹石,削空蹲苍城。 一清屹万古,何物相与形。 步涉贪深游,往往神所兵。 立斋立千仞,天地鉴清声。 平平溯龙准,不见猿鸟惊。 斯道今泬寥,斯人世重轻。 擎天只柱健,此嘱谁堪膺。...
  • 古诗《谒云蓝山先越公墓》 - - 汪宗臣 - - 此生未展云蓝墓,郁郁甘棠孙子情。 今度忽为寒食客,欣欣乔木岁时荣。 尧天日月重光显,越国江山几变更。 回首千年有归鹤,练溪新涨匝春城。
  • 古诗《呈陈君·贤愚之相悬》 - - 赵蕃 - - 贤愚之相悬,千万或什百。 所以天地间,寥寥苦难索。
  • 古诗《元夕·紫陌连清禁》 - - 陈敬宗 - - 紫陌连清禁,彤楼接绛河。 九门星彩动,万井月华多。 宝炬通宵晃,鸾笙协气和。 臣民涵圣泽,齐唱太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