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张熙宇的诗 >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

朝代:清代诗人:张熙宇时间:2023-04-07
平明登绝顶,身与众真匹。
天风卷颓云,诸山了可悉。
瓦屋峙其前,雪山从后出。
老佛双瞳方,授我清净术。
是时山寂然,泠泠泛瑶瑟。
琴声亦既歇,佛言犹未毕。
山中无是非,世间有得失。
我亲闻此言,皎如见天日。

诗人张熙宇资料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作者张熙宇

张熙宇,字玉田,峨眉人。道光癸巳进士,历官安徽按察使。有《花洋山馆诗钞》。 查看详情>>

张熙宇古诗词作品: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宿冲虚观·钟静日已夕》 - - 胡衍 - - 钟静日已夕,尘缘谢驱役。琪树鹤争定,山空万籁寂。明月散庭除,寒光照床席。花鸟魂梦间,相见曾相识。五更仙鹿鸣,声近在篱隙。晓来问童子,石径无行迹。
  • 古诗《忆黄州梅花五绝》 - - 苏轼 - - 不用相催已白头,一生判却见花羞。扬州何逊吟情苦,不枉清香与破愁。
  • 古诗《送陆九万通判绍兴》 - - 符锡 - - 山水有胜槩,会稽自古名。独欣监郡往,不尽子长情。鉴影星河近,潮声鼓角平。自公多逸兴,吟睡句还成。
  • 古诗《新花曲·著意栽花岁又年》 - - 石宝 - - 著意栽花岁又年,偶抛新菂便成莲。殷勤为向花神语,但愿根深子又坚。
  • 古诗《点绛唇·题刘石洲同年渡绣红园》 - - 王士禛 - - 小雨斑斑,垂杨影里青青麦。越阡度陌。好个南村宅。雁塔同题,相对俱头白。今何夕。修篁怪石。留我狂吟客。
  • 古诗《戏题渊知客水墨图》 - - 释慧空 - - 一身随处得轻安,老入苍崖叠嶂间。真个溪山看似梦,却将水墨写溪山。
  • 古诗《送周侍郎弟恂友还乡》 - - 罗亨信 - - 亚卿德教重乡评,仪表闺门最有声。冢嗣已登贤士传,季方复受义民旌。来朝特荷君恩重,归去应知客况清。光显一门人共羡,好摅忠荩答皇明。
  • 古诗《句·内翰拜时髭击地》 - - 丁谓 - - 内翰拜时髭击地。
  • 古诗《晨起·衰老少睡眠》 - - 陆游 - - 衰老少睡眠,睡晚觉常早。五更揽衣起,漏鼓犹考考。青灯耿孤影,不睡坐亦好。读尽一编书,南窗朝日杲。
  • 古诗《端阳偶书呈梁洗马先生》 - - 苏葵 - - 又持杯酒饯端阳,四十年来未拜郎。章句坐慵随日忘,鬓毛催老逐茎黄。行藏自现侏儒节,通变谁多内史囊。闲向空庭玩兰蕙,一回经雨一回香。
  • 古诗《乌鲁木齐杂诗》 - - 纪昀 - - 雪压空山老树枯,一番新雨长春菇。天花绝品何须说,持较兴州尚作奴。
  • 古诗《自青田至处州一百五十里溪行》 - - 赵宽 - - 万山苍翠中,一道开涟漪。棱层削璚玉,委曲盘蛟螭。山势折复旋,水行亦随之。青铜净无尘,可以鉴须眉。深处千百寻,泓泓彻朝曦。百怪悉在眼,谁能遁毫釐。然犀向牛渚,都笑温郎痴。时复乱石攒,濆薄阵马驰。崩雷殷坤轴,斜汉翻天垂。砉然石门开,幽洞窅难窥。仰视群峰头,一峰更瑰奇。孱颜立霄...
  • 古诗《公毋渡河·河水汤汤》 - - 洪咨夔 - - 河水汤汤,公毋渡为。妾言嗟未力,公渡竟不疑。云昏风雨寒,波深蛟鳄饥。二十三弦悲复悲,黄鹄不双鸾独飞。
  • 古诗《缚身·缚身百病惯深沉》 - - 程滨 - - 缚身百病惯深沉,痴病依然不可禁。阆苑狂尘嘶白马,灵宫密语付青禽。三生石上三秋梦,一卷诗中一寸心。入骨相思剔不得,落花风里对轻阴。
  • 古诗《得龚岭南书却寄》 - - 朱彝尊 - - 别雁横汾信去留,何时漂转入端州。天边消息初踰岭,战后江山独上楼。草檄砚开鸲鹆润,归帆云暝鹧鸪愁。回怜十载相逢地,晋府街东并马游。
  • 古诗《秋夜·残月空斜挂》 - - 夏子麟 - - 残月空斜挂,疏星点点明。稀微萤火淡,我意更幽清。
  • 古诗《卜算子·感事》 - - 汪石青 - - 风雨傲黄梅,清冷无情绪。一缕烟消午梦醒,又是斜阳暮。流水任潺湲,祗道春长住。燕子呢喃为底娇,春早随流去。
  • 古诗《种基祖蔡仲逸孙祖显一时宦游荆州官閒无事五》 - - 章甫 - - 君不闻蓟孝廉,日饭二十家。一朝拂袖去京国,追之不可空咨嗟。又不闻宾头卢,应供四天下。神通妙用固非难,中有巍然不动者。今年有客来荆州,半世生涯一敝裘。仙凤道骨媿二士,诸公亦许相追游。迩来传食初无问,醉饱无劳主人劝。绝胜诗人杜拾遗,所历诸家才一饭。...
  • 古诗《郭园梅花·未逢柳条青》 - - 梅尧臣 - - 未逢柳条青,独见梅蕊好。 犹怯春风寒,不比江南早。 清香拂酒杯,素色欺蓬葆。 佳人金缕衣,唱彻嗟身老。
  • 古诗《晚思·虞泉冬恨由来短》 - - 高蟾 - - 虞泉冬恨由来短,杨叶春期分外长。 惆怅浮生不知处,明朝依旧出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