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丁肇亨的诗 > 冬日与同寅谢午云张四愚蜀僧常伯游华严寺登巢松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日与同寅谢午云张四愚蜀僧常伯游华严寺登巢松亭

朝代:明代诗人:丁肇亨时间:2023-04-05
寺杳不闻钟,林端翠几重。
登临饶曲径,坐对有高峰。
说剑情方洽,谈禅兴未慵。
凭阑一眺远,落日映苍松。

诗人丁肇亨资料

冬日与同寅谢午云张四愚蜀僧常伯游华严寺登巢松亭作者丁肇亨

字懋嘉初名文羙参议元复次子万历甲午举人仕至南大理寺司务有白门草 查看详情>>

丁肇亨古诗词作品: 《越卓凡招饮高座寺登看竹轩松风阁同席者钟伯敬马瑶草贺斗虚李新宇乘月而归》 《立秋·一叶初飘六月秋》 《冬日与同寅谢午云张四愚蜀僧常伯游华严寺登巢松亭

冬日与同寅谢午云张四愚蜀僧常伯游华严寺登巢松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日与同寅谢午云张四愚蜀僧常伯游华严寺登巢松亭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红荔枝·血筑长城第四年》 - - 杨圻 - - 血筑长城第四年,长城处处插青天。东边日出西边落,只见蓬山不见船。
  • 古诗《短日·短日天寒客思侵》 - - 江湜 - - 短日天寒客思侵,家衣着尽欲沾衿。春来一作离亲咏,冬去仍为游子吟。
  • 古诗《混江龙·红丝曾系》 - - 杨珽 - - 红丝曾系。人间天上有相思。只为着姻缘分定。因此上会合佳期。只教他乍出沧溟填欲海。遨游尘世下云逵。争奈眼根前花星还未照。命运中劫数正当时。问青鸾虽有信。恨灵鹊未衔枝。我先将这煖金盒勾了姻缘簿。却把那紫金丹再作上天梯。恐迷了他仙风道骨。也不是惜树怜枝。 ...
  • 古诗《华滋馆·孟月中旬过华滋》 - - 弘历 - - 孟月中旬过华滋,望雨谓如之何好。下旬三日雨渥沾,今识华滋惬怀抱。夏华绕砌傲春芳,雨滋林叶都回槁。濛濛露气沃花心,习习风轻拂树杪。眼前景实副馆名,馆付不知人则晓。
  • 古诗《送杨充老·蚤接君家伯仲贤》 - - 李处权 - - 蚤接君家伯仲贤,笑谈吹断各风烟。人生俱是梦中事,归计却须沙上田。悔有论心三尺喙,恨无糊口一囊钱。他时局罢樵柯烂,小道谁知亦有仙。
  • 古诗《拜题家君竹山小隐别号》 - - 张天赋 - - 万丈崔巍森玉台,自招琴鹤住山隈。疏枝漏月虚生白,高节凌云翠作堆。彩凤舞风乘暖日,蛰龙翻土待春雷。琅玕敲动西华枕,日报平安次第来。
  • 古诗《新祥宫漫述亦用前韵》 - - 邵宝 - - 懒听道士诵仙经,却爱吹笙隔院听。江上云应无数白,雨中山亦有时青。囊琴正迓来今雨,匣剑还将拭旧星。莫道深秋佳趣少,菊边修竹故亭亭。
  • 古诗《鞠歌行·时雨足》 - - 黄卿 - - 时雨足,光风飘,芝兰深谷芳且高。鸟同色,马同毛,笛竹临爨桐半焦。嘘如露,叱如飙,金珠过海谁为桥。功可拟,时难遭,谤书贝锦何譊譊。桂为楫,柏为桡,浪平风顺何逍遥。
  • 古诗《临川亭诗·目极依春路》 - - 荀雍 - - 目极依春路,披褐怀良辰。明发戒徒御,临流饯归人。
  • 古诗《送杨荆湖观察内擢京卿》 - - 陈恭尹 - - 荆扬相接气原通,南北新花次第红。粤峤尚悬卿士月,楚帆先满大王风。济时妙略忧能远,传世清篇老愈工。此去明良庆相得,赓歌遥在九天中。
  • 古诗《和全父弟巫山峰韵》 - - 阳枋 - - 巫峰十二最高头,岚色烟光翠欲流。举首半空不可到,依稀绛阙与琼楼。
  • 古诗《临江仙·原韵和廉秋词》 - - 曹菁 - - 流水落花春去也,柳丝犹系春心。杜鹃声里意深深。闲来忧杞国,底事误光阴。昔日芬芳扬海域,今朝蝶梦难寻。西风更着雪霜侵。残英狼藉处,鸟绝夏虫咽。
  • 古诗《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 - 李攀龙 - - 长安二月绾垂杨,为尔踟蹰五骕骦。今日故人投辖地,况逢山色满邢襄。
  • 古诗《鹧鸪天·学画敲诗兴转阑》 - - 洪亮吉 - - 学画敲诗兴转阑。更从花里响铜环。雕笼出语偏生脆,翻遣鹦哥课小蛮。颜冷落,致阑珊。万重密意总相关。邻家姊妹邀同坐,说梦先消春昼閒。
  • 古诗《送商筑叟赴南省》 - - 史浩 - - 少微烨烨瑞光开,壮士昂头出草莱。健笔伫倾三峡水,晴空争听一声雷。恩承淡墨金门启,宴锡奇花玉女栽。预想春风掉归鞅,西郊翠霭上衣来。
  • 古诗《冬夜杂述·惨黩江连海》 - - 陈曾寿 - - 惨黩江连海,风霾旦至昏。人情思墐塞,天意纵摧掀。未缺胡盐酱,仍羞鬼壁垣。安心移世界,寂寞与谁论。
  • 古诗《过盖竹祠·人心有想自然灵》 - - 陈藻 - - 人心有想自然灵,梦寐之间兆眹成。盖竹山前英惠庙,暗中赢得四方名。
  • 古诗《甄济·唐德虽中否》 - - 刘克庄 - - 唐德虽中否,犹能愧畔臣。 尽驱污贼者,往拜诈暗人。
  • 古诗《采菱曲·绿柳横塘曲》 - - 钱宰 - -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 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 古诗《四情·槟榔自无柯》 - - 曹邺 - - 槟榔自无柯,椰叶自无阴。 常羡庭边竹,生笋高于林。